应收账款审计的10种方法_坏账准备论文

应收账款审计的10种方法_坏账准备论文

应收款项审核的10种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种方法论文,款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逐年核对法。在审计过程中,一旦发现可疑迹象,要沿着应收款每年增减变动向前追溯,直至查到可疑应收款发生的源头,然后对应收款的来龙去脉仔细推敲,舞弊行为可能就浮出水面。

2、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核对法。通过记账凭证所记录借贷金额与所附的原始凭证(如借条、发票、现金支票、银行存款、工程决算表等)进行详细核对计算,可以从中发现故意做错行为。要通过询问当事人,再从其他会计凭证查出相关的经济业务凭证,几份凭证放在一起进行核对、比较,才能一目了然。

3、总账余额与明细账余额核对法。通过核对应收款项的总账余额与所属的明细分类账余额是否相等,可以发现经济问题和会计处理结果是否正确。有些单位的应收款项只登总账,不登记明细账,或者相反;还有些单位把借贷方记颠倒,或者金额大的写成小的,小的写成大的,还有的张冠李戴等等。

4、账面金额与实物核对法。账面应收款项金额往往与实际商品(产品)相联系,应认真核对实物。此外,账面预付工程款与实际工程相核对,农业专项资金施工时采用订立合同预借方式取得工程款,施工方认为当借款数额与实际工程决算相差不大时,为了降低工程造价,偷漏国家建筑营业税,争取工程,没有及时开具发票进行结算,而实际上工程已完工,并经上级部门组织验收合格,交付使用,造成了“预付账款”长期挂账,无法冲销。

5、单位与单位或个人往来账项的核对法。对单位明细账所反映的应收款项———单位或个人,通过内审外查,逐笔进行函证,必要时由审计人员去债务方进行核对,发现差异,追其原因。另外,债权(务)双方在会计处理上,由于时间、方法不一致或购销双方因产品质量、价格、运输、气候等原因发生纠纷的,也可以导致债权(务)双方金额的差错,这样有必要及时进行账务核对,调整双方的账户金额。

6、会计账簿与会计报表核对法。通过总账、明细账与损益表相核对,从中发现有些单位为了在年度内完成或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指标,获取名利,往往在年度终了前一、两个月,采取开出销售发票或收费票据,记入“应收账款”会计科目,虚作经营服务收入,少转已销商品的营业成本或者不结转销售成本(劳务),加大存货金额,人为造成虚假利润,骗取荣誉。

7、上级与下级核对法。上级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政策规定收取下属单位经营性收费的部分费用,下级单位应列入费用成本类科目进行核算,但却做成其他应收款,形成应收款金额虚增,随之形成本单位年度利润额增大。

8、应收账款与坏账准备金核对法。有的单位虽然根据新会计制度要求(余额百分比1%)计提坏账准备,但在以后的会计核算中,即使发生了无法收回的呆账,也不冲销坏账准备,长期挂账。坏账准备科目余额,每年保持不变。通过两者的核对,可以发现单位赊销款回收状况以及是否按财务制度规定核销坏账。

9、应收票据与财务费用核对法。通过银行利息的收付与票据贴现进行核对,诸如票据的收取、兑现、到期拒付和结存等方面,可以反映出各种票据管理是否到位,从而加快了运营资金的周转。

10、应收款项与应交税金核对法。通过应收款项与按规定提取的税金进行核对,可以得出单位是否依法计提税金,纳税是否及时足额,税票管理是否规范,是否存在偷漏国家税收的行为。

标签:;  ;  

应收账款审计的10种方法_坏账准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