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有在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方面应用的价值分析论文_田木荣 唐乔2 赵颜莉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1 医院 541001)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提升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 年1 月-9 月在我院分娩的91 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 例新生儿,观察组46 例新生儿。对照组新生儿在听力筛查期间不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新生儿在听力筛查期间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通过率进行分析,探究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初步检查和复筛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通过率比较高,比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听力筛查期间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提升通过率,其应用价值比较明显,值得推广和应用。关键词:护理干预;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应用价值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能在第一时间检查出新生儿是否存在听力方面的问题,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听力障碍是当前新生儿常见的缺陷之一,对日后成长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做好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工作,保证新生儿听力正常。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提升听力筛查通过率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为了探究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价值。在本次研究中将选取2014 年1 月-9 月在我院分娩的91 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及没采用有效干预措施的筛查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1 月-9 月在我院分娩的91 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 例新生儿,观察组46 例新生儿。对照组中男26 例,女19 例,其中顺产29 例,剖宫产16 例。观察组中男23 例,女23 例,顺产30 例,剖宫产16 例。两组新生儿在常规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均采用本院规定使用的筛查仪器,由专业操作人员进行实际操作。观察组的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 进行健康教育

提升对听力的筛查率对提高工作效率有重要的影响,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对家属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包括产前检查、专业授课及卡片知识传授等,必须让家属了解听力筛查的重要性[1]。

1.2.2 确定筛查时间

基于筛查过程的特殊性,在后续指导阶段,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筛查时间,便于取得准确的数字。医护人员要做好自身本职工作,及时对产妇进行检查,在新生儿出生后的72h 内必须进行新生儿的心理检查[2]。

1.2.3 对新生儿进行身体检查

在筛查过程中必须了解新生儿的实际情况,检查其实际状态。由于听力筛查多是在新生儿熟睡的状态下进行的,在筛查阶段要检查奶瓶,保证新生儿不会出现哭闹的情况,在检查过程中要让其取侧位姿势,操作时要拉耳廓,将探头深入到耳道内,测试实际听力情况 ,此外要变换姿势,采取同样的测试步骤[3]。

1.3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2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 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进行检验,以(p<0.05)未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所有新生儿接受初步检查,其中42 例通过筛查,通过率为91.3%,进行复筛的有10 例,全部通过检查,复筛率为100%。对照组新生儿全部接受筛查,其中38 例通过检查,通过率为84.4%,需要进行复筛的有12 例新生儿,通过检查的有9例,复筛率为75%。观察组的各项筛查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比较情况如表一:

表一:两组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比较分析

3.讨论

基于新生儿筛查的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对其引起重视,从多个方面入手,及时给与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不断提升听力筛查效果。

由于小儿患者的特殊性,在听力筛查过程中会存在不配合的情况,为了降低不良因素的影响,要求医护人员明确有效的护理形式,从患儿的角度入手,为其提供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在护理阶段必须重视对家长的教育,让家属了解患儿的实际变化,此外要及时对患儿进行常规性诊断。强化教育后,家属会认识到听力筛查的重要性,并主动接受筛查,进而提升临床检查的依从性[4]。

医护人员的护理能力对听力检查有重要的影响,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对医护人员进行常规性教育,使其掌握系统有效的护理干预形式。此外医护人员需要确定该筛查时间,部分新生儿本身会出现耳道胎质挥着羊水残留物存在的情况,必须及时清除杂物,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进而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做好家属的辅导工作,部分家属会质疑听力筛查安全性,必须让患者家属了解听力筛查的重要性,明确具体干预形式的要求,使其达到理想的检查效果[5]。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初步检查和复筛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通过率比较高,比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新生儿听力筛查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提升通过率。

综上所述,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影响听力筛查效果的重要因素,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不断提升筛查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莹.自动听觉脑干反应技术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护理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01):98-100.

[2]崔丽萍.新生儿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4,14(01):562-564.

[3]张玉眠,刘英爽,杨玉杰.不同分娩方式和新生儿初次听力筛查时间对筛查测试结果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5,13(01):198-200.

[4]徐国华.对枕横位和枕后位产妇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2(13):231-234.

[5]刘萍.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不良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柳州医学,2011,09(03):58-60.

论文作者:田木荣 唐乔2 赵颜莉2

论文发表刊物:《卫生部公告》2015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0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有在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方面应用的价值分析论文_田木荣 唐乔2 赵颜莉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