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骨干骨折后桡神经麻痹60例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屠江丽,刘娟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针灸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骨干骨折后桡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骨干骨折后桡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86.7%),差异显著(P<0.05)。结论:电针治疗骨干骨折后桡神经麻痹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且简单易行,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电针;骨干骨折后桡神经麻痹;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2-0136-02

周围神经损伤指创伤等各种因素引起周围神经连续性或完整性遭到破坏的病理生理学变化,造成该周围神经支配的感觉、运动、血管舒缩及腺体分泌等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病症[1]。近年来我国交通事故频繁,各种高能量、复杂创伤屡见不鲜,创伤导致的肱骨干骨折后桡神经麻痹亦逐年增多。该病发病率高,病程较长,治疗困难,常合并血管、肌腱及软组织损伤,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给社会发展和家庭生活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由此肱骨干骨折后桡神经麻痹成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5月收治的骨干骨折后桡神经麻痹患者60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不能伸腕、伸拇、伸指及前臂旋后,以及手背桡侧和桡侧三个半手指背面皮肤感觉障碍。迟钝等,肌电图检查明确提示桡神经损伤。将所有患者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程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淮参照胥少汀等主编的《实用骨科学》中相关章节制定[2]。(1)外伤史:合并有肱骨干骨折;(2)肢体姿势:垂腕畸形;(3)运动功能:伸腕、伸拇、伸指、前臂旋后障碍;(4)感觉功能:手背桡侧、桡侧3个半手指背面皮肤感觉异常;(5)反射功能:桡骨膜反射减弱或消失;(6)电生理检查: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符合桡神经麻痹表现。

1.2.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由高鹏翔等主编的《中医学》中相关章节制定。痿证:指脏腑内伤,肢体筋脉失养,而导致肢体筋脉迟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甚至出现肢体萎缩或瘫痪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

1.2.3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0~60岁,病程大于3周,小于3月者,男女均可。(2)属闭合性肱骨干中下1/3骨折,I期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且行桡神经探查者。(3)属原发性桡神经麻痹,按Sunderland周围神经损伤分类标准,属于Ⅱ度或Ⅲ度者。

1.2.4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2)损伤原因是由注射、中毒、炎症、肿瘤或其他疾病引起的桡神经损伤。(3)合并腋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等其他上肢周围神经损伤者。(4)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及周围血管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1.2.5病例剔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被误纳入者。(2)未按研究方案治疗,不配合治疗或资料不全者。(3)治疗过程中因任何原因不能坚持治疗者。(4)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或并发症,不宜继续治疗者。

1.3 方法

1.3.1观察组 取患者患侧臂臑、曲池、外关、手三里、阳溪、合谷等穴位并取舒适体位,屈肘侧掌,常规消毒穴位皮肤,取1.2~1.5寸毫针刺入所选经穴,以针感向前臂和手臂传导为最佳,得气后留针,连接G6805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采用疏密波型,频率设置在10次/min,刺激强度以患者的耐受力为度,留针20~30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3d。

1.3.2对照组 采用普通针刺,穴位及操作同上。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手臂运动和感觉基本恢复,功能完全独立,肌电图检查恢复至正常范围;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手臂运动和感觉明显改善,肌电图检查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甚至加重,肌电图检查无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计数数据采用(%)表示,并应用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3.讨论

桡神经麻痹属功能性诊断,而在该类周围神经损伤中,肱骨干骨折后桡神经麻痹长骨骨折后最常见的神经损伤,也是肱骨干骨折后发病率居于首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不能伸腕、伸拇、伸指及前臂旋后,以及手背桡侧和桡侧三个半手指背面皮肤(尤其是第一、第二掌骨间的“虎口区”)感觉障碍。根据祖国医学的“治痿独取阳明”以及“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原则,采用电针的方式,取阳明经之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阳溪等穴位,以调和气血、疏通经脉,抵达手臂各掌骨之间,刺激尺、桡及正中神经,以达到舒筋活络的目的[3]。

综上所述,应用电针治疗骨干骨折后桡神经麻痹伤患者疗效确切,可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简单经济,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葛宝丰,剡海宇,张功林,等.现代创伤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325-358.,

[2]单宝枝,邵水金.电针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J].临床针灸杂志,2010,18(2):168-169.

[3]尹兆吉,孙玉伟,刘新,等.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36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9,47(2):199-200.

论文作者:屠江丽,刘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1

标签:;  ;  ;  ;  ;  ;  ;  ;  

电针治疗骨干骨折后桡神经麻痹60例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屠江丽,刘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