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及其争议问题研究--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基本内容_七届二中全会论文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及其争议问题研究--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基本内容_七届二中全会论文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及其争论问题研究”笔谈——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基本内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民主主义论文,社会论文,笔谈论文,理论论文,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长时间的酝酿而逐步形成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创新成果。

这个理论的基本点,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一、关于全国革命胜利以后党的战略、策略的出发点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指出:“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全国范围来说,在抗日战争以前,大约是现代性的工业占10%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90%左右。这是帝国主义制度和封建制度压迫中国的结果,这是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在经济上的表现,这也是在中国革命的时期内和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从这一点出发,产生了我党一系列的战略上、策略上和政策上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进一步的明确认识和解决,是我党当前的重要任务。”这是一个具有深远指导意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论断。这个基本出发点,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说明了旧中国的经济结构、社会性质、阶级状况、生产力水平等的基本情况。这就是我党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党制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战略的基本出发点;而且还是我党制定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离开了它,就会犯“左”或右的错误。

二、关于党在革命胜利后的工作重点和总任务

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指出:从1927年到现在,党的工作重心是在乡村,采取这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全党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必须学会在城市中向帝国主义者、国民党、资产阶级作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文化斗争,又要学会同他们作隐蔽的斗争。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指出:革命胜利以后,中国将“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党的总任务。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总结讲话时又强调指出:我们可以用和平方式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从经济上看,不能这样说。1960年正式发表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题解指出:这个报告,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的任务和主要途径。由此可见,党对民主革命胜利后的总任务的认识是清醒的,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符合我国国情,因而是正确的。

三、关于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中的主要矛盾

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指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这个论断,同1948年9月会议是一致的。这个会议,毛泽东说,现在点明一句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之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就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外部就是与帝国主义的矛盾。1960年出版《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时,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报告关于国内主要矛盾提法有所改动,“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矛盾。第一种是国内的,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二种是国外的,即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1950年6月召开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作的报告和讲话,都反复阐明了当前主要斗争对象仍是三大敌人。对民族资产阶级还是采取团结、限制政策,“民族资产阶级将来是要消灭的,但是现在要把他们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①由此可见,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对革命胜利后的国内主要矛盾的提法是正确的,尽管较为笼统,但中央重视从实际出发,处理国内主要矛盾时是十分审慎的。

四、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份状况和党的基本政策

首先,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0%的中国现代性工业,大部分集中在帝国主义及其中国官僚资产阶级手里。没收这些资本归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就使人民共和国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使国营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成份。这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是迅速恢复和发展我国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物质基础。因而在恢复和发展生产中必须优先发展国营经济。其次,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90%的中国经济是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这类经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再次,中国的私人资本主义工业,占现代性工业中的第二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根据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态度,特别根据中国经济还处于落后的状态,七届二中全会明确规定“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要尽可能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

七届二中全会在正确分析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各种经济成份的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改造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利用、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思想,这是后来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先导。这些基本思想预示了我国实现转变的过程,既是革命性质的转变过程,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过程。同时,这种转变又是同我国推进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目标紧密相联的。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毛泽东特别强调抓紧生产建设这一中心环节,“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务必避免盲目的乱抓乱碰,把中心任务忘记了”。各项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

五、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七届二中全会指出,我们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指出,要求我们党去认真地团结全体工人阶级、全体农民阶级和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这些是这个专政的领导力量和基础力量。同时,也要求我们党去团结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它们的知识分子和政治派别,以便在革命时期使反革命势力陷入孤立,彻底地打倒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周恩来对共同纲领草案特点说明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制度,完全不同于旧民主主义。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理论的基本点,上述提出5个方面的看法,是否全面和准确,大家可以进一步学习研究。这个理论能否等同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或国家论)也有待深入研究。对于这个理论的正确方面还有哪些,也值得研究。对于这个理论的不足方面,也需要实事求是地探讨。如关于两个革命阶段转变的衔接问题;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与中心任务的“二元论”问题;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认识的“不确定性”问题;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的“短暂性”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

注释:

①《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5页。

标签:;  ;  ;  ;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及其争议问题研究--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基本内容_七届二中全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