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进入前青年人的职业成熟度问卷研制及影响因素探讨

职业进入前青年人的职业成熟度问卷研制及影响因素探讨

马远[1]2003年在《职业进入前青年人的职业成熟度问卷研制及影响因素探讨》文中提出职业成熟度是指个体做出现实而适宜职业选择的准备性程度,包括态度与认知两个基本维度。它是个体职业发展程度的一种指标。职业进入前青年人的职业成熟度发展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个体的职业选择、及随后的职业适应、职业满意与职业成功。 本文在参考Super,Donald E.的《职业发展量表》(1988)和访谈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因子分析等测量学和统计学原理,对Crites,John O.的《职业成熟度量表》(1995)进行修订和检验,研制出适合我国青年人的职业成熟度问卷。 根据我们研制的职业成熟度问卷,对影响职业进入前青年人的职业成熟度因素(人口学特征和控制点类型)进行探讨,其结果显示: (1)年龄、地区、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对个体职业成熟度发展水平具有显着影响,其中家庭经济收入水平的研究结果与国外相反。性别和教育程度对个体职业成熟度发展水平不具有显着影响,而国外研究大部分认为:性别之间存在显着差异。 (2)在职业成熟度问卷平均得分上:内控者>内外控者>外控者,内控者和外控者之间存在显着差异。 本论文分析了这些结果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并提出了将来的研究方向。

芦晓[2]2008年在《基于层面理论的贵州省高校学生职业成熟度结构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了解贵州省高校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结构特征,本研究综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用层面理论的方法构建了贵州省高校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结构,编制了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通过贵州省内6所高校1526名学生对问卷的回答印证了假设结构的合理性,并对其中1047名学生的职业成熟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分为认知和情感两个层面,认知层面包括自我认知、职业世界认知、职业自我认知叁个元素,情感层面包括了自信、确定、主动、妥协四个元素。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结构应该在四维空间中予以考虑。(2)贵州省高校大学生的职业成熟水平总体处于不太成熟的状态。(3)贵州省高校中,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职业成熟度及各层面元素上没有较大差异,只是20-22岁年龄组与23-29岁年龄组在职业世界认知和主动性上有一些差异。男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高于女大学生,但是女生在理想和现实的平衡问题上要比男生处理得更好。(3)贵州省高校中,独生子女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职业世界认知、职业自我认知要高于非独生子女,而在主动性上不如非独生子女。来自城市家庭的学生的自我认知、职业世界认知、职业自我认知均高于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而在主动程度上不如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父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学生的各项认知就越高,而主动和妥协就越低;父母亲文化程度为大学以上学生的自信和确定低于父母亲文化程度为小学以下的学生。(4)贵州省高校中,艺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成熟度最高,医科学生在现实和理想的平衡关系上处理得最差,理科学生对于职业世界的了解和职业确定性最差。(5)贵州省高校中,参加社团和有兼职经验的学生职业成熟度总体高于没有参加社团和无兼职经验的学生,越主动进行职业探索的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越高。

马远[3]2009年在《职业进入前青年人的职业成熟度问卷研制》文中研究指明职业成熟度是指个体做出与相应职业发展任务相适应的职业决策与处理适宜职业发展任务的准备程度。作者所搜索的资料表明,在我国还很少有学者对青年人职业成熟度问卷进行实证性研究,本文从预试问卷的编制、预试及结果分析、正式研究叁个方面出发,探索编制出适合我国职业进入前青年人的职业成熟度问卷。

杨玲[4]2008年在《生涯成熟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旨在研究生涯成熟的发展特点,根据文献探讨与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总结出当下学生生涯成熟的现状及差异情形。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借以作为学生生涯辅导的参考依据。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上海市的普高生、中职生、高职生、本科生、研究生为研究对象。数据采用平均数、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归纳后得出下列结论:第一,整体生涯成熟度不高,职业认知、信息应用和价值观念分值为最低叁大结构因素。第二,不同学历的学生生涯成熟度越高状态具有差异性,从高到低的排序为研究生>高职生>中职生>本科生=普高生。第叁,男生的生涯成熟度高于女生。第四,家庭背景(父母的学历、职业)越好,生涯成熟度越高。第五,职业动机越强,生涯成熟度越高。第六,职业策略越得当,生涯成熟度越高。第七,环境资源越丰富,生涯成熟度越高。第八,职业知识越多,生涯成熟度越高。第九,职业实践越多,生涯成熟度越高。第十,职业辅导能够提高生涯成熟度。

刘利敏[5]2009年在《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修编及发展特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职业成熟度是指个人掌握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职业发展目标的程度。它作为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评估指标,对个体职业心理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正处于个体职业发展的探索时期,即将进入职业领域,他们需要做出与自身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职业决策,为实现职业目标进行多方面准备。编制科学有效的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并对其进行测量,有助于客观了解大学生职业心理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指导其职业生涯规划,为大学生良好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提供依据。修编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郑海燕、张大均,2006),旨在使之成为结构更完善、信效度更高的测量工具,为科学测量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提供有效工具。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结果,认真分析原问卷,进一步修订符合我国当代大学生实际的职业成熟度理论模型,并据此多次修编问卷,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修编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最后确定出正式修编问卷。以此作为测量工具,对全国9个省市的267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揭示了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发展特点。本研究获得如下结论:(1)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由职业决策知识和职业决策态度组成,与郑海燕、张大均(2006)的结构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原有结构中的一阶因子“灵活性”被该研究中的“现实性”所替代。(2)修编后的正式问卷较原问卷(郑海燕、张大均,2006)具有更为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工具使用。(3)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总体发展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较原问卷的得分有所提高。(4)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在学校类型、家庭居住地、有无兼职工作和是否为独生子女4个因素上的不存在差异。对于家庭居住地的差异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而有无兼职和是否为独生子女,在原问卷的分析结果中呈现出显着差异。(5)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年级差异显着,四个年级呈现出“U”型发展趋势,其中四年级最高,二年级最低;与原问卷中得出的倒“U”型发展趋势恰恰相反。(6)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专业差异显着。其总体发展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艺体类<理科类<农学类<文科类<医学类<工科类。(7)父亲受教育程度不同对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的发展具有非常显着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小学<大学<中学或中专<小学以下<硕士及以上。(8)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性别差异极其显着,男生非常明显地优于女生;而原问卷中的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差异并不显着。(9)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对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的发展具有极其显着的差异,学生干部明显优于非学生干部。(10)是否参与学校社团对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具有极其显着的差异,具体表现在:没有参与<参与但没组织社团活动<参与并组织社团活动。(11)母亲受教育程度不同对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具有极其显着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小学<小学以下<中学或中专<大学<硕士及以上。

钱丽[6]2007年在《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测量及干预研究》文中提出对职业成熟度的研究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本文首先以文献综述的形式对职业成熟度的概念、相关理论及研究进行了阐述,接着以实证的方式进一步展开研究,自编了《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对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进行了测量,并以个别职业咨询的形式对职业成熟度进行了干预研究。另外还进行了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与职业决策困难的相关研究。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自编的《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其各项心理测量学指标基本达标,可以用作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测量工具。2、当前条件下,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还不够高,他们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职业意识,并且对自身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获取职业信息以及职业规划和实施等方面,知识和能力还很缺乏。3、职业成熟度在整个问卷上并不存在年级差异,但是高年级组大学生在“主动性”和“获取职业信息的能力”维度上,得分显着高于低年级组,而在“独立性”这个维度上,高年级组得分则低于低年级组,且达到了极其显着水平。男、女大学生在态度分问卷上差异显着,而在能力分问卷中的“获取职业信息”与“职业规划和实施”两个维度上达到了差异极其显着水平。4、个别职业咨询对两位研究对象职业成熟度的干预是有效的。干预主要对职业成熟度中职业决策态度部分的主动性、现实性、确定性以及职业决策知识与能力部分的自我评估、职业规划和实施等五个维度起作用。5、职业成熟度与职业决策困难之间呈现负相关。即职业成熟度高的人,其职业决策困难水平较低,反之,职业成熟度低的人,其职业决策困难水平较高。

熊红星[7]2006年在《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编制及其特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了解中国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的结构和特点,本研究首先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结合我国大学生实际,收集了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典型行为特点,并自编了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然后对全国1751名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特点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 1、中国大学生与国外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结构不完全一致,中国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结构中包括其特有的自信心成份。 2、中国大学生的总体职业成熟度及其各因子分均不高。 3、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不存在性别、独生与否、城乡、民族、家庭经济、父母职业、所学专业类别、所在学校的重点与非重点属性等因素上的差异。 4、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存在年级差异,大一学生低于大二、大叁、大四学生,后叁者差异不显着。 5、父亲文化程度高的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高于父亲文化程度低者。 6、家庭人际关系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有关,家庭关系非常和谐(没有冲突)者高于家庭关系一般和经常有冲突者,后两者差异不明显。 7、家庭结构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有关,父母双亡者低于单亲和父母健在者,后两者差异不明显。 8、专业满意度和专业成绩与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关系非常显着。专业满意度和专业成绩越高者,职业成熟度越高。 9、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在实践与否因素和实践的主动性因素上差异非常明显。参加过实践者显着高于未参加实践者,主动实践者显着高于被动实践者和从不实践者,被动实践者和从不实践者的职业成熟度没有显着差异。

芦晓, 赵守盈[8]2007年在《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结构中有着其特有的自信心和亲友依赖成分,而缺乏Crites的职业成熟模型中的卷入和妥协等成分。据此,研究者修订和编制了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其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可以接受的水平。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尝试进行更为广泛的抽样并采用更为先进的实验设计和统计方法,以探明各因素的内在联系。

赵妮[9]2017年在《心理韧性,职业成熟度与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员工离职倾向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下,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初期频繁的主动离职行为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频繁的离职行为不仅不利于员工的职业发展,也会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和人才的断层。据以往的研究表明,员工离职原因或是工作不符合职业期待、或是薪酬待遇低、辱虐管理等,可以通过提升薪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等提升工作满意度,降低离职倾向,进而降低员工的离职率,但也有学者从员工心理层面出发,提出“心理韧性”的概念,强调心理韧性对于降低员工工作压力,提升员工适应力,降低员工离职倾向的作用,因此对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员工心理层面进行研究,从心理角度分析离职倾向产生的原因,具有其研究价值。职业成熟度是观察新入职员工离职倾向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个人掌握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职业发展目标的程度,国内对职业成熟度的研究多集中于初中、青少年及大学生群体,因此基于前人的研究结果,本文构建了心理韧性、职业成熟度和离职倾向的理论模型,将心理韧性划分为乐观、坚强、自信叁个维度,而职业成熟度分为职业目标、职业价值和职业能力叁个维度,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在实证调研方面,本文选取了山西省非国有企业的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员工作为研究对象,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90份,运用了SPSS20.0和AMOS21.0等软件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的研究结果如下:第一、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员工心理韧性与离职倾向有显着的负向影响,即大学生员工心理韧性越高,离职倾向越低;第二、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员工职业成熟度与离职倾向也有显着的负向影响,即大学生在企业内的职业成熟度水平越高,离职倾向越低;第叁、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员工心理韧性与职业成熟度之间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即大学生员工的心理韧性越高,员工在企业中的职业成熟度水平越高;第四、职业成熟度部分中介大学生员工心理韧性与离职倾向之间的负向影响。研究结果丰富了叁个变量的内涵和外延,拓宽了离职倾向的研究领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同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笔者从大学生员工自身、高校和企业叁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员工心理韧性水平、职业成熟度以降低离职倾向的建议,为企业提供理论参考,最后阐述了本研究的不足以及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徐莎莎[10]2014年在《石家庄市小学教师职业成熟度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旨在调查研究石家庄市区小学教师职业成熟发展水平。通过对国内外学者有关职业成熟度及教师职业成熟度相关文献的检索分析,总结出当前石家庄市区小学教师职业成熟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设性建议。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石家庄市新华区、裕华区、桥东区、桥西区、长安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六区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归纳后得出下列结论:(1)石家庄市小学教师职业程度整体水平较高。(2)性别对教师职业成熟度的影响较大,具体表现为:在教师间关系上,男教师的职业成熟度低于女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教师与专业关系方面,男女教师职业成熟度差异不大,在与行政关系、公共关系方面,男教师教师职业成熟度略高与女教师。(3)年龄对教师职业成熟度的高低有一定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处于职业生涯初期(年龄为26-40岁)的教师在处理师生、与行政关系、与专业关系上,成熟度最高,处于职业生涯中期(即年龄为41-55岁)的教师职业成熟度次之,处于职业生涯适应阶段(即18-25岁)的教师职业成熟度水平最低;(4)学历对教师职业成熟度的影响比较大。从各个维度综合来看,本科生的教师职业成熟度最高,中专生最低;(5)而教师所教年级的高低、多少对教师职业成熟度影响不大;低年级的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上,表现出较高的职业适应能力,教授两个及以上年级的教师,职业成熟度最低;(6)所教科目对教师职业成熟度影响不大,但数学、语文教师较于其他科目老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工作适应能力;(7)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教师间关系、与公共关系上,表现出较高的工作适应能力,成熟发展水平较高。(8)婚姻状况对教师职业成熟度的高低有一定的影响,未婚教师在处理教师间关系上,表现出较高的成熟度,而已婚教师在与关系这一维度上,职业成熟度高于未婚教师。笔者在对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提高教师职业成熟水平的途径,以供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家长及未来研究之参考。

参考文献:

[1]. 职业进入前青年人的职业成熟度问卷研制及影响因素探讨[D]. 马远. 暨南大学. 2003

[2]. 基于层面理论的贵州省高校学生职业成熟度结构特征研究[D]. 芦晓. 贵州师范大学. 2008

[3]. 职业进入前青年人的职业成熟度问卷研制[J]. 马远.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4]. 生涯成熟调查研究[D]. 杨玲.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5].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修编及发展特点研究[D]. 刘利敏. 西南大学. 2009

[6].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测量及干预研究[D]. 钱丽. 南京师范大学. 2007

[7]. 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编制及其特点研究[D]. 熊红星. 江西师范大学. 2006

[8]. 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研究综述[J]. 芦晓, 赵守盈. 职业技术教育. 2007

[9]. 心理韧性,职业成熟度与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员工离职倾向关系研究[D]. 赵妮. 山西财经大学. 2017

[10]. 石家庄市小学教师职业成熟度现状调查研究[D]. 徐莎莎. 重庆师范大学. 2014

标签:;  ;  ;  

职业进入前青年人的职业成熟度问卷研制及影响因素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