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探讨论文_杜雪聆

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探讨论文_杜雪聆

杜雪聆

(四川省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以及科室内药物应用安全管理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8月为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及药物安全应用管理措施干预前,选择2012年9月-2013年8月为措施干预后,分别在措施干预前后对护理人员进行药物应用问卷调查,随机选择干预前后各100例患者进行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及药物安全调查问卷。结果:护理人员在措施干预前后掌握关于药物应用相关知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药物配伍禁忌相关知识及操作熟练度不足38.71%(12/31)、6.45%(2/31),药物不良反应掌握不全面29.03%(9/31)、3.23%(1/31)、药物应用注意事项不熟悉29.03%(9/31)、3.23%(1/31),药物应用不当22.58%(7/31)、6.45%(2/31),<0.05;患者在措施干预前后对药物应用安全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药物未能按时服用51.00%(51/100)、3.00%(3/100),药物不良反应掌握不足44.00%(44/100),药物功效了解不足21.00%(21/100)、3.00%(3/100), <0.05;患者在措施干预前后关于心血管内科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总满意率分别为77.00%、98.00%,<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组织护理人员积极学习药物应用安全知识,提高药物临床应用安全性,全面优化临床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事故发生率,加强对患者关于药物应用知识的宣讲,监督其安全应用药物,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有利于预后。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用药安全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4-0175-02

心血管内科疾病主要见于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以及高血压等,临床发病率较高,且具有发病急促、病情复杂、致死率高等特点,发病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国内心血管相关疾病患者数量在2.7亿以上,年均300万心血管患者死亡,而幸存者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脏器或系统功能障碍,严重威胁国民健康及生活质量,故如何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服务质量,加强药物临床应用安全管理,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护理人员的重视[1]。选择2012年9月-2013年8月为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管理及用药安全管理措施干预后,对护理人员进行药物应用问卷调查,随机选择100例患者进行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及药物安全调查问卷,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2年8月为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及药物安全应用管理措施干预前,选择2012年9月-2013年8月为措施干预后,分别在措施干预前后对科室内护理人员进行药物应用问卷调查,随机选择干预前后心血管内科各100例患者进行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及药物安全调查问卷。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共21名,副主任护师2名,护师10名,护士9名,本科学历15名,专科学历6名。措施干预前随机100名患者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42-75岁,年龄平均(55.98 4.56)岁,包括心梗32例,心衰29例,冠心病21例,高血压18例。干预后随机100例患者,男52例,女48例,年龄44-78岁,年龄平均(54.07 5.76)岁,包括心梗27例,心衰31例,冠心病25例,高血压17例;对措施干预前后患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状况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0.05。

1.2 护理质量及用药安全管理干预

1.2.1 护理质量

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主要包括:(1)积极学习心理学知识,强化语言修养,耐心同患者沟通,努力改善护患之间关系;(2)护理操作规范化,协助患者及其家属保持日常卫生,控制输液速度,密切监控生命体征,保证科室内设备正常运行;(3)处理紧急情况,有条不紊;(4)定期参加院内或科室内组织的培训,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及技术操作熟练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5)护理文书规范书写,保证真实性、客观性以及完整性;(6)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减轻心理负担,提高治疗及护理依从度;(7)定期对科室内护理人员基于护理质量进行考核,奖惩分明,提高护理工作责任感[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 用药安全管理

用药安全管理干预措施包括:(1)严格执行医嘱,或按照药物说明书,指导患者用药;(2)加强药物使用科学管理以及保存管理,如分开保存高危药物以及普通药物,如发生意外,立即停药,并采取针对性补救措施[3];(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以及临床表现,如发生异常,可采取如吸氧、降低输液速度等针对性措施;(4)指导患者科学饮食、适当进行运动,保证充足营养摄入;(5)定期组织院内或科室内药物应用知识培训,护理人员需积极参加,定期考核,强化用药安全意识;(6)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血管内科药物相关医学常识的宣讲。

1.3 研究方法

调查前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用药安全管理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1)一般信息,填写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2)护理人员用药安全问卷调查:药物功效,应用方法,不良反应,药物应用禁忌及配伍注意事项;(2)患者用药安全问卷调查:药物功效及应用方法,能否遵医嘱服用药物,药物不良反应等[4]。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本院医疗设施及环境,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及技术操作水平,健康宣讲,科室内护理文化等。所有调查问卷单项均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三项。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经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进行表示, <0.05,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措施干预前后分别对护理人员发放关于用药安全管理相关知识调查问卷,措施干预前发放试卷21份,回收21份,合格问卷21份,回收率及合格率均100%,措施干预后与干预前相同。措施干预前后问卷调查结果:药物配伍禁忌相关知识及操作熟练度不足38.71%(12/31)、6.45%(2/31),药物不良反应掌握不全面29.03%(9/31)、3.23%(1/31)、药物应用注意事项不熟悉29.03%(9/31)、3.23%(1/31),药物应用不当22.58%(7/31)、6.45%(2/31);对比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措施干预前后各随机选择100名患者发放用药安全调查问卷,并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填写;干预前后均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均100份,回收率及合格率均100%,干预前后调查问卷结果分别为:药物未能按时服用51.00%(51/100)、3.00%(3/100),药物不良反应掌握不足44.00%(44/100),药物功效了解不足21.00%(21/100)、3.00%(3/100), <0.05;患者在措施干预前后关于心血管内科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总满意率分别为77.00%、98.00%, <0.05,详见表1。

3 讨论

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强化临床用药安全管理,优化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加强技术操作熟练度,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5]。同时,医院内应组织针对护理人员的礼仪、沟通技巧以及心理学知识培训,规划护理操作及文书书写,严格执行相关制度。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用药应保障安全性以及谨慎性,护理人员应做到遵医嘱,或按照药物说明书,以合适剂量、合适方式、正确用药时间指导患者科学用药,同时还应注意药物副作用,以及药物之间配伍禁忌,促进药物疗效提高,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利于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蔡灵芝.心血管内科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杭州:浙江大学,2013.

[2] 江会.三级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患者分类及护理人力配置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3.

[3] 李子凤. 如何有效减少心内科护理纠纷[J]. 医学信息,2011( 09):4854-4855.

[4] 莫游央.加强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 23( 4):76-77.

[5] 钟会琼.浅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潜在不安全因素[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5(3):113-114.

论文作者:杜雪聆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0

标签:;  ;  ;  ;  ;  ;  ;  ;  

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探讨论文_杜雪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