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和谐大道道路景观绿化工程设计论文_张馨月

赣州市和谐大道道路景观绿化工程设计论文_张馨月

天津叁目堂园境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天津 300084

摘要:赣州也称“虔城”,是江西省的南大门,规划定位为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 2015年已初步形成赣州中心城市同城化发展格局。和谐大道作为中心城区的主要市政道路,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关键词:绿廊;生态;道路景观;海绵城市

项目概况

和谐大道北侧毗邻赣州火车站,起于江怡路,终于蓉江五路,全长11972.721米,总面积约343000 平方米,设计内容包含:人行步道行道树、道路中央分车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隔离带、两侧防护绿化带等。

上位规划

依据《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和谐大道位于章贡区、蓉江新区东侧,是链接沙河组团,沙石组团、文教新区组团、蓉江金融商务组团的重要廊道。

结合城市交通路网规划分析,和谐大道周边路网发达,与两条城市快速路以及多条结构性城市主干道相交,可快速提升六大片区间的通达性,同时与对外交通枢纽形成良好的衔接。

结合绿地系统规划分析,和谐大道两侧分布的若干主题公园景区与道路景观遥相呼应、相辅相成。

依据用地性质规划分析,江怡路至峰山路两侧均以居住用地为主,峰山路至蓉江一路两侧以公园用地为主,蓉江一路至蓉江三路两侧以教育科研用地和居住用地为主。蓉江三路至蓉江五路主要以物流仓储用地为主。

现状调研

设计起点紧邻赣州火车站,区域内现状道路绿化层次丰富、生长良好,故设计起点应延续现状种植形式及树种选择以形成良好的衔接,同时植入文化元素,增加道路起点标识性。江怡路至东峰路道路正在施工,两侧地块均处于规划建设中,机动车道及中央分隔带已施工完成。东风路至蓉江五路道路铺设已完工并已投入使用,两侧均在拆建。设计终点蓉江五路东侧为物流基地,已初具规模。

设计理念

1、优选乡土植物,适地适树;

2、通过种植彩叶植物、开花植物、宿根花卉等,营造城市道路色彩的多样性;

3、增加多层次的立体绿化,丰富植物层次,充实道路沿线景观空间;

4、园艺入城,增加果树等经济树种的应用;

5、服务配套设施功能景观化处理;

从而实现“低能耗、低养护、多维度、高品质”的生态型立体景观大道

设计主题为“微染红光接章江,缠连虔城绿廊来”

总体设计目标

1、强化道路生态防护基础,保护城市绿色肌理的生态景观走廊

2、提升交通枢纽中心形象,凸显城市发展风貌的标志观赏界面

3、打造道路片区特色,展示城市文化印记的特色文化脉络

景观框架

以国际化视野和赣州特色,合理安排道路景观框架结构,营造高品质、多维度城市绿色廊道。

和谐大道景观序列分为4个主题段落,江怡路至峰山路为都市生活主题段--活力绿源,峰山路至蓉江一路为生态城市主题段--生态绿洲,蓉江一路至蓉江三路为文教科普主题段--多彩绿芯,蓉江三路至蓉江五路为物流科技主题段--生机绿川。

活力绿源,临近老城区,车流量较大,服务人群较多。在景观营造上以优等植物配置为主,强调多层次精品种植,结合自由式的特色组团种植手法,间断式增加立体绿化。

行道树选择鹅掌楸,枝叶茂密而秀丽,秋季叶色金黄,栽植后能快速成荫。

中央分车带打破常规种植形式,增加艺术地形,间断式种植精品植物组团,主要树种为丛生朴树、造型罗汉松、造型榕树,搭配景观叠石,灌木选择色彩鲜艳及秋色叶树种,不仅增加了绿量,而且丰富了植物组团的层次,主要品种包括美国红枫、红花继木球、无刺枸骨球、黄馨等。

侧分带笔直的银杏,整齐的红叶石楠柱,力求做到生态性和视觉效果上的有机结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两侧防护绿带结合林冠线和林缘线,植物错落有致,曲线柔和优美,用“绿色的天际线”撑起赣州的蓝天。

生态绿洲,运用流行的斑块自然主义手法,将非对称的斑块景观模拟自然最原生的风貌,形成丰富的视线开合关系,将两侧规划公园与道路空间相关联、渗透、融合。

行道树选择香樟,树冠浓密、树干通直、树形优美,是优良的本土观赏树种。

中分带、侧分带选择低维护自然植物群落,以杜英、早樱、山樱作为基调树种,下层搭配观赏草野花地被组合,在看似无序、野趣的植物构建中寻求有序的组织方式。

两侧防护绿带片植色叶和常绿乔木,包括杉树林、黄葛林、樟树林等,同时穿插搭配色叶林带——红叶李、紫叶李等,将绿地规划为空间、节奏、层次不同的生态斑块,最大化亮山,并为周边地块未来发展预留充足的景观界面,形成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

多彩绿芯,本区段应用步移景异、多元化体验的风景道路种植形式,贯彻海绵城市示范段的核心理念,将LID设施示范段在此区域设置,呈现一条契合于教育宣传,更融合于生态科普的景观廊道。

行道树选择梧桐。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寓意高洁品格。

中分带、侧分带以蓝花楹、天竺桂、四季桂为基调树种,搭配丛生紫薇等开花植物及色叶灌木有机结合。

两侧防护绿带选择赣州市花—杜鹃、市树—榕树,做为主要观赏树种,打造“春花繁、夏有荫、秋变色、冬姿美”的景观效果。

生机绿川,本区段种植形式去细碎,重整体,忌雕琢,求气势。局部重要节点建议增加科技手段提升道路的可识别性。

行道树选择栾树,抗风能力较强,对粉尘、二氧化硫和臭氧均有较强的抗性。

放缓中分带、侧分带景观序列节奏,形成视觉印象,缓解视觉疲劳,保持景观序列长度在50m以上,保证驾驶者充分的感受到带状景观所带来的节奏感和视觉冲击力。主要树种选择无患子、香柚、羊蹄甲、椤木石楠。

两侧防护绿带通过银桦、乳源木莲、紫玉兰、夹竹桃、金叶榆、鸡爪槭等真正的形成“路在绿中、车在绿中、人在绿中”的景观效果。

根据不同的主题段落,在和谐达道这条绿色交通系统上,通过道路绿化呈现历史的人文沉淀。融合不同的道路交口形式,在交通岛、渠化岛及道路端头等重要节点,通过不同的主题强调丰富的景观效果。

丛林迎宾,以棕榈科植物为基调,下层灌木密植围合,营造热带丛林效果。突出最好客、最热情、最赣州的城市文化名片。

红蓝交辉,以色彩为名,点植蓝花楹和美国红枫,结合流线型地被层,增加交口可识别性。

苍翠如松,以造型植物为主要观赏点,点缀太湖石,营造苍劲翠绿的景观气氛,兼顾冬季景观效果。

层林浸染,峰山路作为通往章江中心的快速通道,选择秋色叶树种金枝槐、马褂木为主景植物,打造烂漫秋色的景观氛围。

花漫学府,选择红花羊蹄甲、紫荆、三角梅作为主景植物,增加开花灌木及地被,形成一个繁花似锦的景观节点。

十里成荫,和谐大道与蓉江一路交口,结合十里桃溪公园,形成差异化景观。以大绿为主题,打造整洁有序的林荫景观。

疏影暗香,以桂花为特色树种,选择四季桂、天竺桂,结合疏林草地的种植形式,打造丹桂飘香的景观节点。

草木逢春,蓉江五路为和谐大道的设计终点,以合欢、乐昌含笑为特色树种,色彩淡雅,绿意浓浓,形成自然舒适的生态景观节点。

海绵城市专篇

和谐大道贯彻海绵城市理念,设计生态树池、侧分带内的沉淀槽、生物滞留带和溢流井等设施,以及两侧绿化带内结合微地形设计下沉绿地和溢流井等,从而构建一条会呼吸的海绵绿色交通廊道。

给排水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和谐大道两侧绿化带浇灌系统、驿站和公厕与市政给排水管道预留支管的连接系统、道路侧分带和两侧绿化带的雨水排放与低影响开发系统。

街道家具,结合公交站台共设置一级驿站17处,功能主要包括公厕、休憩及自行车租赁。服务半径约为350m,二级驿站17处,功能为简易自行车停靠点、休憩点和饮水点。

照明设计,在保证功能性照明的基础上,遵从“见光不见灯”的设计原则,重点区域充分考虑景观照明与环境艺术的协调性。

论文作者:张馨月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  ;  ;  ;  ;  ;  ;  ;  

赣州市和谐大道道路景观绿化工程设计论文_张馨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