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试管婴儿技术(IVF-ET)患者的心理情况及护理效果论文_黄楠楠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 100044

摘要:目的 探讨试管婴儿技术患者的心理情况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

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的70例患者,按照入院

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

理基础上重点围绕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情绪变化以及满意度评价。

结果 干预前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

、SDS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临床接受试管婴

儿技术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快,护理过程中应重视干预,提供针对性心理护理,可有效

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保证治疗效果。

关键词:试管婴儿技术;心理情况;护理;效果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IVF-ET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不孕症患者中,成为治

疗不孕不育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主要是将不孕不育症夫妇的精子和卵子取出体外,在

体外培养系统中受精、发育、形成胚胎,再将其植入女性宫腔内以实现妊娠的技术[1]

。然而大量实践表明[2],多数行IVF-ET的患者情绪变化复杂,若处理不当将影响妊娠

结局,本研究旨在探讨IVF-ET患者的心理情况,观察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及妊娠结局

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患者的70例IVF-ET患者就诊时间均为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5~40岁,平均年龄

(31.48±2.26)岁;观察组患者年龄26~42岁,平均年龄(31.79±2.34)岁。两组患

者的例数、年龄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之间可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如入院基础检查,住院期间提供常规健康辅导。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心理评估:分别在不同阶段对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心理评估,分析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2)心理干预:IVF-ET患者因过于迫切想要分娩,当IVF-ET技术仍未在我国普及开来,诸多夫妇对此项技术存在顾虑心理,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主动讲解IVF-ET临床优势,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认知度,其积极配合治疗,来取得良好妊娠结局;(3)家庭关怀: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与其进行有效沟通,告知家庭支持对IVF-ET技术的帮助,鼓励患者家属从生活、经济、精神上为患者提供多方支持,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尽可能满足其需求,主动与其沟通,疏导不良情绪,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爱护。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均采用SAS和SDS,评分方法[3]:采用4级评分,分值为20~80分,<50为正常,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70分为重度;SDS评分方法:共20个条目,按4~1顺序反序计分,总粗分的分界值为41分,标准分为53分,分数越高,表示这方面的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t检验,P<0.05表示数据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SAS、SDS评分(n=35,分)

3 讨论

ET也称为第一代试管婴儿技术,该技术帮助优质的精卵在体外结合,为试管婴儿的优生优育保驾护航,是目前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多数不孕症在以往反复接受其他治疗均不理想且对IVF-ET技术认知不足、费用昂贵等种种背景下,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4]。临床实践表明[5],实施IVF-ET技术的患者往往存在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仅增加患者自身痛苦,同时也将对最终疗效产生一定影响。

在此次研究中,我们通过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结果显示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得到明显降低,可见,通过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使其保持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及其今后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临床行试管婴儿技术的患者往往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负性情绪,通过针对性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其不良心理,促使治疗方案的顺利进行,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邱雪芳,陈胜莲,陈汝仙等.试管婴儿技术中患者心理情况及护理效果评价[J].实用

预防医学,2013,20(6):728-730.

[2]陶晶.探讨试管婴儿技术(IVF-ET)患者心理情况及护理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7(3):134-134.

[3]陆丹,马晓萍,韩玲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心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

杂志,2011,27(24):75-77.

[4]洪毅.护理干预应用于试管婴儿技术的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

16):157-159.

[5]赵素英,甄秀丽,乜照燕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J].河北医

药,2012,34(6):946-947.

论文作者:黄楠楠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5

标签:;  ;  ;  ;  ;  ;  ;  ;  

探讨试管婴儿技术(IVF-ET)患者的心理情况及护理效果论文_黄楠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