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市美丽乡村规划编制的思考论文_孙漫,贾玉培,王东杰

关于北京市美丽乡村规划编制的思考论文_孙漫,贾玉培,王东杰

北京北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建筑大学 100044

摘要:本文以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村庄规划为例,全面梳理村庄现状、深入挖掘村庄自然生态、历史人文各大要素,对村庄用地减量、产业发展、村民生活、文化修复等方面做出统筹安排,同步编制村庄美丽乡村实施方案,实现村庄规划与实施的高效衔接,实现村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用地减量、多元产业、三大设施、文化修复

Abstract:Taking the village planning of Tangshang Village in Xiayunling Township of Fangshan District as an example,Planning comb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illages in an all-round way,digs deeply into the natural ecology,history and Humanities of villages,makes overall arrangements for the reduction of land use,industrial development,villagers'life,cultural restoration,and so on,and simultaneously compiles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of beautiful villages in villages,so as to realize the efficient connection between village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and realiz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illages.

0村庄概况

堂上村地处京西南山区、房山区西部霞云岭乡西北边缘地区,距离北京市100余公里。规划通过前期资料梳理和初步调研提炼出村庄“山区传统村落、地质灾害潜伏、经典红歌文化、自然生态绿色”四大基本特征。并对村庄区位交通、地形地貌、人口及社会经济情况、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安全设施、村庄风貌、历史人文九大方面对村庄进行了全方位解析。基于现状,规划进一步对村庄上位规划、2008年版村庄规划及2013年修编版村庄规划等相关规划落实和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最终形成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特色导向为核心的村庄规划路线。

1村庄规划问题导向

1.1 受地质灾害威胁村民安置问题

堂上村处于崩塌、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等一类地质灾害高危险区。各类地质灾害影响范围覆盖村庄居民点、公路、森林及农田众多区域,为保障村民生产、生活安全,结合房山区山区险户搬迁、山区人口迁移等相关政策对村庄进行搬迁安置,村庄绝大部分有安全隐患居民得到妥善安置,但是仍有部分村民没有享受到搬迁政策,依然居住在自建的传统民居内。在搬迁政策阶段性推进过程中,受政策不确定性和时间周期影响,未搬迁原村庄居民点村民生产、生活积极性明显低于已经完成搬迁安置区的村民,不利于村庄社会稳定和产业发展。

1.2村庄内部人居环境提升改造问题

堂上村地处北京市深山区,所属霞云岭乡全乡2005年12月被国家林业总局整体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是首都西南绿色天然屏障重要的组成部分。村庄山、水、林、田生态要素齐聚,生态本底好;村庄居民点林、田、房交相辉映,自成特色。但是,村庄内部街巷空间绿化率低,公共空间基本以大面积硬质铺装为主,软质景观体验感差;另外,村庄三大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为村民生产生活和村庄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1.3村庄产业发展问题

作为霞云岭乡红歌源红色经典旅游优先发展和重点培育区,堂上村依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红歌纪念馆,每年吸引超过10万人次前往,初步形成村庄红色文化旅游格局;村庄内部蝴蝶谷景区生态旅游雏形也已经成型。但从村庄整体发展角度来看,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对村庄经济带动作用尚不明显,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单一,不成体系;村庄旅游业与村民经济发展联动性不强,村庄内生动力还有待进一步激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村庄规划目标导向

在宏观政策环境、生态环境、产业基础三大优质条件助力下,规划从加快落实村庄搬迁问题、全面提升村庄人居环境、激发村庄发展新活力三个方面切入,通过多方参与建设模式、多平台协作组织方式、应需规划同步推进规划路线,实现堂上村自然资源禀赋,红色文化多元发展,生活、生产、生态高度融合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规划目标。

规划秉承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村民三大原则。通过综合各要素分析明确村庄“红歌文化核心区,幸福宜居堂上村”的总体定位目标。规划依托红色文化旅游,挖掘自然生态特色资源,着力打造 “红色+”多元红色文化体验旅游村庄。

3村庄规划特色导向

规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生态和谐、产业提升、设施完善、文化传承四大方面为抓手,着力构建“绿色低碳田园美、生态宜居村庄美、健康舒适生活美、传承文化人文美”美丽乡村价值体系。

3.1绿色低碳田园美

通过明晰的土地使用、适宜的规模建设,实现自然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集约利用,回归乡村田园的生活方式。

空间管控方面严格落实总规两线三区控制要求。结合现状建设情况明确村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蓝线、黄线、紫线保护范围,并进一步划定村庄适宜建设、限制建设、禁止建设三大空间管制区域。

用地方面妥善处理村庄用地减量与产业发展的关系。落实村庄三大设施用地以及村民合法住宅用地。根据房山区减量相关要求按照“减闲置、促集约,惠民生、促发展”的基本原则明确村庄采矿用地、村内闲置难以利用用地的减量途径和指标。

3.2生态宜居村庄美

提出村庄“唱红歌、忆往昔 登幽谷、游绿海,住农家、品农菜、觅乡愁”的产业发展定位。结合发展时序提出初期夯实基础、中期拓展市场、最终形成链条的村庄分步实施计划,最终构建村庄旅游全产业链,完成村庄内生造血功能,带动村庄经济复苏。

规划立足村庄现状,形成红色旅游经典、生态观光体验、外围生态涵养四大功能区。其中,红色旅游经典区以红歌纪念馆、曹火星故居为支撑,巩固村庄红色旅游核心地位。红色户外军旅体验区打造集生态观光、生物科普、红色军旅等于一体的红色户外军旅体验区。生态观光体验区打造集文化延续、生态示范于一体的生态观光体验区。外围生态涵养区以林木种植为主,对生态环境进行保育。

配套服务体现方面,建立以堂上为主,龙门台为辅的红色文化旅游配套体系,形成区域联动发展。另外,通过鼓励村民将闲置住宅腾挪,进行多元化改造纳入旅游配套体系,实现村庄存量资源的盘活利用。

3.3健康舒适生活美

加快与市、区相关部门对接,尽力解决搬迁安置问题,保障有地质灾害隐患村庄居民点村民安全,切实改善居住条件。

提出村庄住宅改造、街巷空间环境整治方案打造舒适的居住环境。改造提升村庄三大设施及道路交通设施,提高村庄生产生活舒适度。

3.4传承文化人文美

统一村庄建筑风格,对村庄建筑风格、颜色,材质、体量、高度等各项要素进行控制。统一村庄景观风貌,构建符合乡村环境,能凸显村庄特征的景观小品;绿化种植树种选取符合气候特征,通过村史馆完善、打造文化墙、举办文化活动等多种方式传承村庄文化,践行四方五共、共同缔造美丽乡村,村庄治理多元高效。

4美丽乡村实施方案

以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特色导向、实施导向为原则对村庄现状建设进行评估,提出村庄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绿化景观四大整治层面。围绕整治村庄环境、村庄绿化美化、村庄饮用水、污水治理、农村公厕、垃圾废弃物治理、道路与道路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冬季清洁取暖、农村社会治理与乡村文明八项重点展开村庄整治工作。结合房山区农委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对各项整治内容进行资金估算,为规划实施提供保障。

5结语

减量提质作为北京市村庄规划的重要内容,减量要落实,村庄要发展,二者之间的统筹协调是村庄规划的核心。在发展用地受限的情况下,通过内部资源挖潜,盘活村庄宅基地是村庄完成内生造血功能的重要途径。在村庄规划调研过程中,要全面了解村民宅基地闲置、住宅闲置、村民意愿等情况,积极探索村庄存量资源再利用方法,实现村庄减量提质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雪秋 聂志红 黄俊立等 著 乡村振兴与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发展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8.03

[2] 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 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导则(试行)2018.01

论文作者:孙漫,贾玉培,王东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9

标签:;  ;  ;  ;  ;  ;  ;  ;  

关于北京市美丽乡村规划编制的思考论文_孙漫,贾玉培,王东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