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韩光斌

广元市利州区荣山卫生院 四川广元 628019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66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以及治疗组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案,治疗组则需要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果以及治疗效果,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9.70%,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6.97%,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24%(8/33),明显低于治疗组的3.03%(1/33),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之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具备很高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本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66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单纯西医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分析得到,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非常的显著,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可以有效的提升其治疗总有效率,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以下为详细的报道内容。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研究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6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都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以及《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相关标准。将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以及治疗组,各组患者33例,对照组中,有女性患者有20例,男性患者有13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53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9岁,平均年龄为60.21±2.01岁。治疗组患者中,女性患者有18例,男性患者有15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54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8岁,平均年龄为60.01±2.22岁。

1.2临床表现

患者普遍存在交叉性运动、头痛、感觉障碍、一过性黑蒙、头晕、复视、意识丧失等,对上述患者开展辅助检查,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心电图检查、头颅CT 检查以及MRI 扫描检查等。

1.3方法

两组患者用药治疗一个疗程,一个疗程2个星期。

1.3.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使用西医治疗,也就是抗凝治疗、降纤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等,这里不做详细讲解。

1.3.2治疗组

治疗组患者需要在上述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医治疗,选取活血化瘀以及益气通络类的中药。水煎服,一剂/天,分早晚两次温服。详细的组方为:黄芪25克,丹参15克,天麻、当归、白术各12克,熟地、桃仁、红花、全蝎、桑寄生各10克,川芎、赤芍各8克。倘若患者存在下肢痿软的症状,那么就需要在上述药方中加入牛膝12克、杜仲12克;倘若患者存在上肢偏瘫的症状,那么就需要在上述药方中加入桑枝15克;倘若患者存在语言不利的症状,那么就需要加入远志9克,倘若患者存在痰量过多情况,天竺黄8克。

1.4评价标准

分析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疗效标准如下:

痊愈标准:在完成相应的治疗之后,全部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同时以恢复正常生活自理能力[1];

显效标准:在完成相应的治疗之后,全部的临床症状有效的控制,改善情况较为显著,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明显改善;

有效标准:在完成相应的治疗之后,临床症状基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还促使部分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完善;

无效标准:在完成相应的治疗之后,全部的临床症状无改善情况,甚至不断加重。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s)检验比较组间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相关的治疗之后,得到以下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9.70%,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6.97%,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如下表(表1)所示

2.2不良反应发生率

接受相关的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24%(8/33),明显低于治疗组的3.03%(1/33),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多样化,非常容易导致弥漫性功能损失形成以及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形成,具有非常高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接受西医治疗的过程中,一般是适应以下几种方法[2]-[3]:脱水、营养神经细胞、脑组织、抗血小板聚集、降颅压、降纤、抗凝等,但是根据相关研究报道得到,上述治疗方法得到的治疗效果不是很显著。中医则意识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机是气血两亏,肝肾阴虚,气滞血瘀、脉络瘀塞,需要使用养血补气以及通络祛瘀的治疗方法[4]。

所以,本次选取本院66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组研究,取得了很满意的研究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差异显著,同时,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所以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同时具备很高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汉智,王志涛,张洁靖,等.中西医结合治疗88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术后临床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3,03(03):1021-1022

[2]王涛,孙圣刚,曹学兵,等.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与脑底动脉经颅多普勒对照研究[J].中国康复,2003,18(03):147-148

[3]郁洪,陆云飞,杨庆荣.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03):357-358

[4]邓红亮,元小冬,申健,等.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危险程度的预测价值[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1,8(10):325-326

作者简介:

韩光斌(1974.11-),男,汉,现任职称:主治医师;单位:广元市利州区荣山卫生院;科室:中西医结合内科

论文作者:韩光斌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7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韩光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