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科技信贷投入的研究_科技论文

加大科技信贷投入的研究_科技论文

对增加科技信贷投入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贷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1985年全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序幕拉开以后,改变了过去单靠国家出资的“供给制”,从而初步形成了国家扶植、科技信贷、技术入股、引进外资等多种形式的科技融资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银行科技信贷在科技融资渠道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并为支持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银行科技信贷投入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的情况和问题,笔者现结合我省工行实际,对银行科技信贷投入问题作了粗浅的研究,以求教于同行。

问题:科技信贷投入低速增长

金融是联系科技与经济的重要纽带,为适应科技与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突破传统的信贷禁区,我省工商银行于1985年率先在全省涉足了科技领域,据不完全统计,自工商银行开办科技开发贷款业务以来,累计发放科技贷款8.8亿余元,共支持了600多个科技贷款项目。这些项目的竣工投产,预计可完成工业总产值70余亿元,实现利税20余亿元,为加速我省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湖南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在1993年之前,我行科技贷款平均每年以32%速度递增,1992年全省科技贷款余额已高达43980万元,但1993年较1992年下降1409 万元,下降幅度为0.27%,1995年6月末的贷款余额为45021万元,即二年半时间只增长0.24 %, 也就是说, 我省工行1993 年后的科技贷款增速较1992年以前的递增速度减慢了31.76%。而且不仅增长速度减慢, 其投入的绝对额也徘徊在1992年的水平上,即每年累计发放额在1亿元左右。科技信贷投入的低速增长与当前经济发展所要求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很不相适应。

原因:内外因错综复杂

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正值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阶段,即便有扩张或收缩的变动,但增长的趋势终将不会改变,而与高速增长经济相适应的科技开发贷款却没有一个相应的递增速度,究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

1.贷款的风险与价格错位。银行科技开发贷款的使用侧重于试制、开发等前沿性项目,具体是:支持企业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试制和开发;科研成果转移过程中的中间试验和小批量投产;引进国外技术的消化、吸引。其界限的划分是:从实验室阶段的研究、试制到开发研究阶段的中间试验以及中间试验成功后的小批量投产为止的技术开发活动。众所周知,小试成果或试验室成果在进行中间试验时,还有较多的技术难关需要攻克,不能顺利通过中试而“流产”的小试成果在实践中大有存在,银行在这一阶段的科技信贷支持如果没有企业综合效益作保障,其贷款的风险是可想而知的。作为已通过中试鉴定的成果,可以直接移置于生产中,进行工业化小批量生产,但中试成果要完全融合于生产过程中,还必须进行多次反复的技术磨合,其技术风险伴随着“磨合”的程度而变化。总的来讲,开发和实施一个科技贷款项目,不仅具有技术风险、工业化风险,而且还有较大的市场风险。从研制开发经实验室阶段,到由科技成果带来的新产品稳固地占领市场,虽有赢得很高效益的期望,但几乎每一步都有失败的可能。而技术改造贷款是在科技贷款或成熟技术基础上扩大生产能力,它和流动资金贷款一样,只需考虑产品的市场,不存在技术风险,也就是说,科技贷款较技术改造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的风险大得多。按理,高风险相对应的应该是高效益,而实际中,一年期的科技贷款执行的是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即10.05‰,一年期以上执行的是固定资产贷款利率即11.25‰。从人民银行对科技贷款的定价看,说明国家基本没有考虑科技贷款系高风险贷款,从而导致了科技贷款的风险与价格严重错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和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进而影响了专业银行开办科技贷款业务的积极性。

2.贷款对象与银行要求难以吻合。据初步统计,申请科技开发贷款的企业有70%是中小型企业,而在这些企业中,又有60%是微利企业,且有相当部分企业是想通过该科技贷款项目的圆满实施来达到减亏或实现扭亏增盈的目的。这些“希望工程”的竣工,虽可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但因企业的承受能力较弱,综合经济效益较差,其项目贷款的风险是相当大的。作为按公司法经营的商业银行,首先考虑的是在确保银行科技信贷资产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盈利的最大化,这些综合效益不太好的中小企业,都是银行“限劣”的贷款对象;而作为综合经济效益较好的大中型企业,因其自有资金相对充裕,且每年可提一定额度的科技开发基金用于科技开发,再加上申请科技开发贷款的程序要求同技术改造贷款相类似,不少大企业认为科技开发项目申请贷款额度小,手续同技改大项目差不多,觉得有点不合算,不如自己勒紧一下腰带,或者在申报技改项目时,把本属科技开发范畴的部分纳入技改之中。这样一来,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申报科技贷款项目的就不很多了,所以,现在是银行愿意“择优”支持效益好的大企业申报科技贷款项目却不积极,而银行“限劣”的效益较差的中小型企业却又特别主动。各专业银行从1993年开始已意识到了向商业银行转轨的必然性和紧迫性,于是严格了“择优限劣”和“扶优扶强”的信贷原则,那些承受能力较差、综合效益不好的中小企业被定为科技贷款的“限劣”对象。据调查,1993年后在我行确定的科技贷款对象中,中小企业只占50%,较1993年前下降了20个百分点,从而进一步优化了科技信贷资产的结构,控制了部分科技贷款的无效或负效投入。

3.贷款资金来源面临的形势严峻。会计上有句行话:没有资金来源就没有资金运用。贷款作为金融企业的主要资金运用渠道,自然受到资金来源的约束。随着金融改革向纵深发展,特别是1990年以来,我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城市、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所、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等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而作为国家银行的工农、中建行,其存款业务虽在上年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因全省存款总额是一个定量,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业务的增加,自然挤占了国家银行的份额。据统计,1990年以前的国家银行存款总量占整个金融机构存款的80%以上,而至1995年6月末止,全省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为1132亿元,较年初增加148亿元,国家银行的存款余额为750亿元,较年初增加86亿元,分别占全省存款余额的66%和存款增量的58%,较1990年以前的占比下降了20多个百分点。这样,迅速崛起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国家银行在存款上基本形成了二足鼎立之势。由于存款资金的分流,从而使我省国家银行的贷款增幅放慢了速度。据统计,全省国家银行1995年6月末的贷款余额为849亿元,较年初只增加36亿元,而1994同期较年初增加51亿元。全省1995较1994年同期少增贷款15亿元,因“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从而制约了贷款增量的增加,科技贷款作为其中的一个贷款种类,其贷款增幅自然受到整个贷款增量减少的影响。

4.新会计制度掩盖了科技信贷投入的真象。过去的财务会计制度是按照“资金来源=资金占用”的平衡关系,在资金来源方投入资金按用途分为固定基金、流动基金和专项基金,在资金占用方按用途分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专项资产,并要求实行三段式平衡,那时企业在资金上要单独完成或要筹措贷款项目所需的自筹资金,银行即可从企业资金平衡表上的专项基金和专项资产进行轧差后得出企业有无项目资金的承受能力。而新会计制度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取消了专款专用制度和专户存储制度。这样,只要是企业所掌握的资金,不论是国家资金还是社会资金,也不论是国家拨款还是银行贷款,完全可以按生产经营的实际进行安排,固定资产不够时,可以购买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不足时,可以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和各种杂费;需要进行科技开发或技术改造时,也可以进行项目投资,即已打破了企业资金钠部的界限,可以统筹使用。企业理财自主权的扩大,为企业挤占挪用流动资金搞固定资产性质的投入提供了方便。据不完全统计,自新会计制度实施至1995年6月底止,全省有80 余家企业通过挤占流动资金从事本属科技开发范畴的资金投入高达1.6亿元。 有些企业在没有得到项目归口部门和贷款银行同意的情况下,以挤占流动资金的方式进行科技投入,当遇到资金周转困难时,又忙于再向银行等部门申报科技贷款项目。有的企业甚至在科技开发项目全部竣工投产后,由于企业流动资金短缺,只得重新再申报科技开发贷款项目,以便“吐出”以前挤占的流动资金。至于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几百万元的科技投入用不着申报科技贷款项目,或自有资金解决,或暂时挤占流动资金解决。事实上,银行以部分流动资金贷款取代了部分科技信贷投入。总的来讲,由于企业理财自主权的增大,再加上银行暂无一个科学的指标来衡量企业有无固定资产投入的资金承受能力,这就掩盖了银行对企业在科技信贷投入上仍有一个较快增长速度的真象。

对策:全方位齐抓共管

要增加科技信贷投入,这不是银行一家所能做到的,必须由社会各方面通过全方位齐抓共管来营造鼓励科技信贷投入的大环境,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增加科技信贷的有效投入。

1.加大科技信贷投入的宣传力度。银行科技信贷是推动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杠杆,几年来的实践表明,银行发放科技贷款为我国的科技和经济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为此,国家科委和中国工商银行于1990年4 月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全国科技贷款成果展览会。李鹏、田纪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参加了成果展览,并讲了话、题了词。国家科委和中国工商银行汇编了各种科技贷款书刊以及宣传资料。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报刊、杂志等对银行开办科技贷款业务进行了广泛的宣传。由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以及宣传舆论工具的导向,从而把银行科技贷款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实践表明,1990年至1992 年是全国科技信贷投入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1992年后,几乎在广播、电台及党报党刊上听不到或看不到科技信贷投入的宣传报道。于是,从1992年开始,科技信贷投入处于低速增长阶段,这与对科技信贷工作宣传不力有紧密关联。今天,要重振昔日科技信贷投入的雄风,首先就必须加大科技信贷投入的宣传力度。

2.盘活科技信贷资产存量。随着科技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银行科技信贷资产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据1995年上半年的科技贷款报表反映,在全省工商银行4.5亿元的科技贷款余额中,逾期贷款为14651万元,占贷款总额的32.5%;呆滞贷款2351万元,占贷款总额的5.2%; 呆帐贷款1379万元,占全部贷款的3.1%。也就是说, 在全省工行有限的科技信贷投入中,就有3730万元因形成了呆滞、呆帐而退出了科技贷款周转的轨道,所以,我们应两眼向内,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化解科技贷款风险,盘活科技贷款存量,进而增加科技信贷投入。

3.集中火力抢占科技“制高点”。这里的“制高点”,寓指高新技术。据1991年科学测试表明,我省科技总体实力排全国第11位,居全国中上水平,但我省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到80年代后期才开始起步,而基本原理建立在现代最新科学研究成就上的高新技术,以电子与信息技术为时代特征,新材料、新能源和环境保护新技术为基础,沿宏观展向空间技术,沿微观长入生物技术正迅速发展。由于高科技产业或产品的技术起点高,含量大,产品市场前景广阔,附加值高,产品不仅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较强的竞争能力,特别是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同国际接轨以后,中国要在世界经济之林占有一席之地,我国的工业企业对高科技产业或产品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必须抢占高新技术这一科技制高点,对那些虽然符合科技开发贷款政策的一般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的推广运用项目,应严格予以控制,以集中有限的科技投入,通过强火力来抢占高新科技“制高点”。只有集中资金保重点,握紧拳头办大事,银行才能向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的高科技产业或产品倾斜,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科技信贷资产的质量和效益,才能把有限的科技资金用在刀刃上,才能确保科技信贷资产的良性循环。

4.舞好信贷服务“一条龙”。在理论上,我们把“科技开发贷款→技术改造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称为信贷“一条龙”。即企业通过科技开发,使新产品、新材料等形成了小批量生产,或推广的新工艺、新技术在生产中发挥了显著效益的前提下,银行再通过技术改造贷款来扩大产品生产能力,形成规模经济,然后再以流动资金贷款来支持企业购买急需的原辅材料等,这就为企业舞出了“一条龙”的信贷服务。科技贷款以其“技术先导性”的特殊作用,可为实现全社会资金的优化配置发挥牵动作用,并通过科技贷款本身效应的发挥,牵动银行几十亿、几百亿贷款的使用效益。而目前信贷这条龙还没有舞活,往往企业进行科技开发形成小批量生产后,没有及时地进行技术改造,导致一些好产品因没有及时形成规模生产而不能发挥更好的效益,至于流动资金贷款更是形成了断层。而现在这一时代是一追求批量的时代,是一个以扩大规模生产和追求规模效益的时代,所以,银行在筛选技术改造贷款项目时,应重点考虑已支持的科技开发贷款项目。对在科技项目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所形成能力的流动资金需要,银行要及时、足额的匹配。这样,银行信贷服务这条龙就会生龙活虎,科技贷款项目的效益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延伸和扩大。这为有效地调整产品结构和信贷结构,加速科技信贷投入资金的“二重回流”,进一步增加科技信贷投入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5.花大力气组织信贷资金来源。马克思说过:对银行来说具有最重要意义的始终是存款。一般来说,经济发展速度主要取决于资金的积累速度,银行最大限度地吸收存款, 才能不断扩大贷款的资金来源。 从1995年全省国家银行上半年的情况看,各项存款余额为750亿元, 而各项贷款达849亿元,存贷差为99亿元,并由于存款资金分流, 企业的应收未收利息陡增以及内部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各专业银行超占总行汇差资金较多,这样,即使总行给湖南再多的信贷规模,因无资金配套也不能发放贷款。近几年来,总行核定给我省工行科技贷款规模远大于我省科技贷款的实际发放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层银行没有资金。全省各行为压汇差,扩大信贷资金来源已作了很大的努力,并采取了很多“引存”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吸收存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银行下力气还不行,各有关部门,特别是企业应主动协助银行作好吸存宣传,帮助工商银行渡过资金难关,以进一步扩大信贷资金来源,增加科技信贷投入。

6.营造鼓励科技信贷投入的大环境。不断发展的系统科学揭示了系统和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等特性,并指出环境是系统存在与演化的必要条件和土壤,所以,营造鼓励科技信贷的大环境,将有利于增加科技信贷投入。这个大环境具体是指国家税收、财政巾息、政府的科技投入、科技信贷的宣传报道,对科技有功人员的奖励,科技贷款利率的提高、技术市场的健全完善等。只有优化了科技投入大环境,才能鼓励金融企业加大科技信贷投入的力度。

7.科学划定企业的资金结构。按照新的会计制度,企业资金的流动比率即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反映了流动资产的质量和流动性,也就是说,流动比率越高,流动资产占用的所有者权益越多,通常情况下,这一比率达到150%就能有效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该比率若小于100%,即该企业用部分流动负债进行了固定资产性质的投入。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和全省企业的流动比率占用情况,我们认为企业资金结构的流动比率在120%左右是比较符合我省实际的。 银行可按照这一比率的高低来衡量企业有无项目自筹资金能力,对流动比率低于120%的, 银行要严格监管企业抽走流动资金进行固定资产性质的投入。这样,可促使企业通过正常的科技开发贷款申报程序来办理科技开发贷款,从而使企业的科技投入由“暗”转“明”,银行科技信贷投入就会有一个较大增幅的增长。

8.均衡国家银行对科技信贷的投入。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专业银行都在向综合性商业银行转轨,各行的金融业务虽有侧重,但又相互交叉,并形成了势力相当的竞争格局。据1995年上半年的情况,全省国家银行的存款余额为750亿元,较年初增加87亿元, 而工商银行分别只占全省专业银行余额的38.8%,增量的29.5%。全省专业银行贷款余额为849亿元,较年初增加36亿元, 其中工商银行分别只占全省国家银行余额的46%,增量的39%。全省国家银行至1995年6 月末的科技贷款余额为51262万元,比1994年初增加493万元,而工商银行的科技贷款余额达45021万元,较年初增加805万元,分别占全省科技贷款余额的87.8%,增量的163%,并且除农业银行有6000多万元科技贷款余额外,不仅非银行金融机构没有发放,就连中行、建行、交行也基本没有发放科技贷款。现工商银行存款余额虽只占国家银行的1/4强, 但科技贷款却占了全省国家银行的87.8%,即工商银行承担了全省4/5 强的科技贷款业务。所以,只有全省各专业银行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都像工商银行一样,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积极拓展科技贷款业务,我省的科技信贷投入将有一个大幅度的增长,全省的科技开发工作将会走向新的辉煌。

标签:;  ;  ;  ;  ;  ;  ;  ;  

加大科技信贷投入的研究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