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工业企业:规模结构#183;总集中度#183;重组行为_销售收入论文

四川工业企业:规模结构#183;总体集中#183;改组行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业企业论文,总体论文,规模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四川工业企业的规模结构

1993年,四川大、中、小型工业企业的基本情况详见表1。

表1 1993年四川不同规模工业企业基本情况

经过分析,可见四川工业企业规模结构具有如下特点:

1.工业企业总数比过去减少,其中,大中型企业的数量和比重上升,而小型企业则下降。1980年,四川共有工业企业47070个,1993 年下降到30156个。大、中、小型企业1980年分别为149个、238个和46683个,分别占企业总数的0.4%、0.5%和99.1%,1993年则分别为278个、672个和29206个,占1%、2.2%、和96.8%。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经过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洗礼和受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四川工业企业的队伍变得精干了。

2.大中型企业在四川工业经济中的地位和贡献增大。1980年,四川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分别生产了工业总产值的26.3%、17.3%和56.4%,1993年则分别为34.5%、18.3%和47.2%,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份额已过半数。1993年,大、中、小型企业的资产分别占资产总额的36.9%、15.0%和48.1%,销售收入占39.1%、18.3%和42.6%,净资产占45.2%、13.6%和41.2%,大型企业的净资产份额已超过了总资产份额。以上事实均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工业产业的规模经济已达到了新的水平。

3.四川大中型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于小型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经济效益比较突出。从表2中可见, 四川大型企业的利税占各类企业利税总额的比重最高,资金利税率、产值利税率、销售收入利税率也最高,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只有每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利税略低于中型企业,但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中型企业的各项经济效益指标水平一般低于大型企业,但高于小型企业。

表2 1993年四川不同规模工业企业的效益情况

每百元固

利 税

定资产原

资金利

产值利

销售利

绝对数 比重 值实现利

税率 税率 税率

(亿元) (%)税(元) (%) (%) (%)

大型企业95.08

46.514.7 10.6 16.4 12.3

中型企业38.72

18.917.3 10.3 12.6 10.8

小型企业70.70

34.612.0 8.2 8.9 8.4

全省204.50 100.0

14.0 9.6 12.2 10.4

4.大中型企业已成为推动工业技术进步的主力军。1993年,四川大中型企业新投入技术开发项目2720个,完成项目1445个。据1993年四川省统计局对10%的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抽样调查表明,有97.1%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技术创新活动,有77.1%的企业有新产品打入市场,当年投产的新产品平均每个企业为3.2种,62.9 %的企业现有主要产品有重大改进,50%以上的企业生产工艺有重大改进并使用了新工艺,有91.4%的企业认为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提高”,71.4%的企业认为“劳动生产率提高”,51.4%的企业认为“产品成本有所降低”。大中型企业之所以能够承担大量的技术开发项目,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一是由于这些企业具有相对雄厚的研究开发力量。1993年,四川大中型企业拥有技术开发机构589个,技术开发人员9.22万人, 筹集技术开发经费17.47亿元(其中企业自筹占58.1%); 二是通过与外部的协作和联合获得了新技术,包括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其他企业引进的技术。据对10%的大中型企业抽样调查显示,有60%的企业从外部获得了新的生产工艺和方法。

5.大中型企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如作为全国闻名的大企业的射洪县沱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沱牌酒产量达10万吨,比1985年增长15.7倍,产值3亿元,增长17倍;销售额4亿元,增长38倍。通过沱牌公司的发展,带动了与沱牌酒相关的玻璃厂、塑料化工厂、瓶盖厂、印刷厂、纸箱厂等27家企业的发展,1994年,这些配置企业的年产值达2.4亿元,税利2600万元。 通过以酒类生产为中心的产业系列的发展,振兴了射洪县的经济。1994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25.45 亿元,财政收入1606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2.03亿元。 又如攀枝花市税收的70%是由攀枝花钢铁公司提供的。

6.大中型企业已成为四川出口创汇的大户。四川大中型企业产品出口额约占全省出口总额的80%。

7.四川大型企业在工业经济中的地位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应地小型企业的地位较高。大型企业个数占企业总数的比重,四川与全国相似,均为1%,但大型企业的总资产份额,四川为36.9%,全国为44%;产值比重,四川为34.5,全国则为37.1%;销售额比重,四川为39.1%,全国则为39.8%;利税份额,四川为46.5%,全国则为50.3%。

四川工业企业的总体集中

总体集中又称一般集中,是指在整个工业中,大企业积聚的生产要素或产品在工业经济资源、生产或流通当中所占的比例,国际上通常用工业中前若干位(如前500位、100位或10位)的企业销售总额占销售额的份额来表示。它反映了大企业在工业中支配力和影响力的大小。由于有关资料的缺乏,我们在此仅以四川最大100 家工业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税来对工业的总体集中度进行考察。四川工业企业的总体集中具有以下特征:

1.总体集中已达到了一定程度,骨干企业已成为工业部门的中坚力量。1993年,四川按市场份额计算最大的100 家工业企业的销售收入为743.46亿元,占工业销售总收入的37.7%,其中最大的10家企业的销售收入为334.03亿元,占工业销售总收入的17%。如果用利税衡量,则总体集中程度更高。1993年,100家利税大户实现利税119.98亿元, 占了工业利税总额的58.7%,其中前10家利税大户实现利税50.18亿元, 占了24.5%。〔1 〕这说明销售收入和利税领先企业已成为整个工业经济领域中的支柱。这些骨干企业之所以能成为支撑和核心,是由于它们在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和开发,人才的吸引和培训,新工艺、新产品的设计和试验,产品质量的提高,消耗的降低,行业和产品经营的多元化,污染的减少,产品的销售网络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聚集优势”,从而能够降低成本,分散风险,提高市场适应力和竞争力。

尤其值得注意是,虽然如前所述,四川所有在企业的经济指标占工业的份额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四川最大的100 家企业的经济指标占工业的份额却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1993年,四川最大的100 家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工业总销售收入的37.7%,而全国最大的100 家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工业部销售收入的比重却仅为18.3%。四川最大的10家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工业总销售收入的份额为17%,而全国最大的10家企业仅占工业销售总收入的5.9%。 这说明在象四川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内陆省,少数中坚企业对整个经济的引导、带动作用更强,这是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在加速经济发展阶段的典型特征,即主要依赖少数大企业和大城市经济凝聚力和扩散力,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振兴。

2.工业支柱企业以老企业、军转民企业、重工业企业、国有企业为主。四川的支柱企业大都是60年代中期开始的三线建设中通过国家投资、沿海企业内迁或就地改扩建的,大多属于老企业,改革开放以来新建企业比较少,原来全部或大部产品是军工产品,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军工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依托自身在技术、设备、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努力开发民品,实现了由单一军品型向军民结合型或民品为主型的跨越,并成为四川工业乃至整个经济的骨干。这突出地体现在攀钢、长虹等企业上。但同时,这些企业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经济、社会负担也较沉重。由于当年三线建设是出于备战的需要,以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为重点,所以四川百强企业大多属于重工业企业。在四川销售收入百强企业中,重工业企业为74家,轻工业企业仅为26家,其中前十强企业中,重工占9家,轻工仅占1家。在利税百强企业中,重工业企业占71家,轻工业企业仅占29家,其中前十强企业中,重工占7家, 轻工仅占3家。重工业企业规模较大, 与重工业自身产业集中要求较高也有密切关系。由于四川的大企业长期以来是充当东部沿海地区的原材料供应者,所以反映在百强企业中是以原材料工业和采掘工业为主的。四川的骨干企业大多是由国家投资兴建的,自然大多数是国有企业。除了少数后来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外(改组后国家股往往仍占优势),大多数都是国家独资企业,四川支柱企业以老企业为主、军转民企业为主、重工业企业(特别是原材料工业企业和采掘工业企业)为主、国有企业为主这“四为主”,与东部沿海地区的骨干企业是以改革开放以来创办的新企业为主、民用产品生产为主、轻工业企业(特别是加工工业企业)为主、股份制企业和三资企业为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而强烈地表现出一个内陆大省的特色。

3.中坚企业的多角化经营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如1994年,四川省电力工业局系统企业实现多种经营收入14.6亿元, 占总销售收入的29.8%,多种经营企业409个,从事多种经营的人员3.10万人。

4.四川部分中坚企业的规模和效益在全国已有一定地位,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1993年, 四川有31 家企业跻身于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之列(按销售收入计算),与上年增减相抵, 净增3家。〔2〕与1992年相比,四川进入全国500强企业的位次有所上升, 如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由第30位升至第16位,重庆钢铁工业(集团)公司由第45位升至第33位,成都无缝钢管公司由第80位升至56位。但与全国名列前茅的大企业相比,差距仍不小。如全国最大的企业上海汽车工业公司1993年的销售收入为307亿元, 而四川最大的企业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销售收入则为53亿元,四川迄今为止没有一家“百亿元企业”,至于四川领先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则差距更加明显。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3年全国工业企业500家利税大户〔3〕,四川有30家企业入围,其中有6家企业列前100位之中,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列第32位,重庆钢铁(集团)公司列第43位,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列第57位,重庆汽车制造厂列第69位,四川建设机床厂列第73位,成都钢管公司列第82位。可见四川工业企业不仅没有一户企业入围利税大户前30位之列,而且在全国500 家利税大户中的位次明显落后于在全国500家最大规模工业企业中的位次,四川工业企业在大型化、 集约化、高效化方面仍有漫长的路要走。

企业改组行为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工业企业改组具有如下特点:

1.起步较早。如早在1980年,以重庆嘉陵摩托机器厂为基础, 与12个骨干厂进行了全国首次经济联合。现在,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已形成以公司本部为核心、以12家紧密层企业和14家半紧密层企业为主体,联结了300余家松散层企业的跨地区、跨部门、 跨所有制的国家级大型企业集团。80年代初,当我国还没有出现企业兼并行为时,攀钢从1983年起,相继对隶属于冶金部的西南钢铁研究院、西昌410 冶金试验厂、隶属交通部的金江造船厂和隶属武警部队的勘探队进行了兼并,使它们发挥各自优势,面向钢铁主战场服务。

2.规模较大,影响较深。1986年,攀枝花钢铁公司就与成都、昆明、西昌等地的4家企业组成了经济联合体,1988 年成立了攀西冶金企业集团,1993年进一步组建了共有54家企事业单位,横跨四川、云南、广东、江苏等9个省市,具有钢铁生产、基建施工、设备制造、 科研开发等综合功能的攀钢集团,并被国家列为全国首批55家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和22家计划单列企业集团试点单位之一。至1994年底,四川省德阳市已有235户企业(其中亏损企业29户)被兼并,2.3亿元的资金流向优势企业,3300多万元的闲置资产发挥了效益,1.1 万名困难企业的职工得到了安置,生活有了保障。在不少国有工业企业经营困难、亏损额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德阳市属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却自1988—1994年连续8年无亏损记录。80年代中期至1994年,成都市共完成企业兼并270 多起,涉及540家企业,盘活资产6亿多元。现在,四川冠以“企业集团”的工业企业已约占大型企业总数的20%。另外,至1994年,四川已有91户企业破产,尤其是1993年拥有5000万元资产,1000多职工的重庆针织总厂宣告破产,是迄今为止全国宣告破产的最大的企业,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3.以横向、纵向(特别是横向)联合和兼并为主。企业间的联合和兼并大致可分为横向、纵向和混合三类。现阶段四川工业企业间的联合和兼并,主要是横向、纵向(特别是横向)联合和兼并,而较少有混合联合和兼并。典型的横向合并如四川旅行车厂兼并第二客车厂,成都市小汽车修理厂并入四川省东方红小汽车修理厂,组成成都轻型汽车改装总厂,后又与四川省雅安市的通工汽车厂合并,成立四川轻型汽车集团。具有代表性的纵向合并是我国最大的微型整车制造企业长安机器厂与最大的生产微型车发动机生产企业江陵机器厂合并组建了“和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等。

4.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联合。(1)以产品为龙头的联合;(2)以设备或工程项目成套为纽带的联合;(3)围绕技术研究开发的联合; (4)以生产要素入股进行的联合;(5)工业企业与科研、金融、物资、商业部门,围绕研究、设计、开发、融资、生产、销售、服务进行的多方位联合。其中,前三种类型的联合是主要的,后两种类型的联合则较少。

5.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已经开始起步。现在,全国许多地区由于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发育滞后,造成企业产权无法交易,而四川的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已经初步建立,这就是1993年在成都成立的产权交易中心,交易范围包括四川省内小型企业兼并和拍卖、闲置设备调剂,交易方式主要是契约式交易,也有投标、竞价拍卖、租赁、托管、承包、抵押等。

6.在企业改组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这表现在:(1)企业间联合层次较低。企业间联合大多是以合同为纽带,以产品、技术等为内容的联合,而较少以资产为联接手段,形成资产、经营一体化,较少进行资金融通、参股、股份合作、人事结合等,企业集团支配的资金少,具备科研、生产、流通、融资、服务等多功能综合性企业集团更少。(2)企业间联合大多是临时的、松散的,稳定的、 紧密的联合少,内聚力弱。联合往往是基于一时性项目需要而进行的,项目结束即告终。母公司对成员企业的调控能力弱,难以进行统一规划、经营,难以形成较强凝聚力。因而有联合“联而不合”,集团“集而不团”,“十个集团九个空”之说。(3)地区、部门、 行业间封闭性强。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联合少。(4 )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发育很不成熟和完善。表现在交易场所少,交易仅局限于省内企业(主要是少数大城市的小型企业),远未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由于部门、行业的限制,交易双方难以自由进入市场;许多企业间产权交易处于无序状态;交易信息不畅等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由于在现行体制下,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尚不具有法人财产所有权,亦即对于企业财产还不具有充分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尚未成为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法人和市场行为主体,尤其是按国家规定,建立企业集团后,实行“三不变”(所有制性质不变、行政隶属关系不变、财政上缴渠道不变)政策,使国有企业在联合前后,均是各个地区、部门政府的附属物,使它们在严峻的市场竞争压力下缺乏联合和兼并的内在冲动和愿望。企业间的联合兼并,往往或者是行政的“拉郎配”,或者是靠企业负责人之间的私人感情而聚合,或者是企业为了争取国家的某项优惠政策而凑在一起,因而造成企业集团内部产权分割、利益分割和要素分割,难以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使用。

注释:

〔1〕国家和四川省在对工业部门的前100位(或500 位)最大企业进行排列时,有两个口径,一个是包括电力工业企业,另一个剔除了电力工业企业。在本报告中,除专门注明外,均包括电力工业企业。

〔2〕不含电力工业企业。

〔3〕不含电力工业企业。

标签:;  ;  ;  ;  ;  

四川工业企业:规模结构#183;总集中度#183;重组行为_销售收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