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宋雨婷

宋雨婷

(迁西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河北唐山064300)

【摘要】目的:评价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老年择期手术患者(>65岁)60例,ASAⅡ—Ⅲ级。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监测并记录患者于麻醉前和注药后生命体征及各项指标的变化,并观察患者有并发症发生。结果:患者麻醉后生命体征平稳,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血压下降幅度均<20%,未发生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加重等心电图改变。结论:腰麻-硬膜外麻醉具有对循环影响小,低血压发生率低,术后消退快的特点,应用于老年患者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老年;血压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05-0274-02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是一种新发展的麻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老年人下腹部及下肢手术。其集中了腰麻(SA)和硬膜外麻醉(EA)的双重优点,而避免了两者的缺点。临床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后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老年患者临床用CSEA的完全性与可行性。本文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作为老年患者的下肢及下腹部手术的麻醉方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择期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60~90岁;ASAⅡ—Ⅲ级;肝肾功能基本正常,高血压≤中等,心电图示心肌供血不足。手术部位包括下腹部手术14例,会阴手术10例,下肢手术3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完善各项检查及稳定控制病情。

12麻醉方法:所有患者均无术前用药,入手术室后常规检测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RR)、心电图(ECG)。麻醉前先开放静脉通路,选用L2~L3或L3~L4椎间隙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先头向置管备用,后用5G腰穿针插入硬膜外针,刺破硬脊膜和蛛网膜,待脑脊液出现于针尾,注入05%重比重布比卡因2ml(10mg)或075%布比卡因14ml(10mg),随后拔出腰穿针,平卧调节平面。15min后麻醉平面尚未达到手术要求者,经硬膜外导管追注2%利多卡因。血压下降,给于吸氧及加快输液速度,并给于麻黄素15mg。手术者同意术后镇痛者,接自控镇痛泵。

13观察指标:采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并记录患者于麻醉前和注药后5min、10min、15min、30min及术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进行比较。

14麻醉效果判定:优:患者无基本症状,肌肉度松弛,手术顺利完成;良:患者仍有轻微不适,肌肉度较轻紧,需要辅助静脉给药,手术尚可进行;差:镇痛差,由临床症状,肌肉度紧张,需改全身麻醉。

15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患者麻醉后生命体征平稳,各观察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血压下降幅度均<20%,SpO2均在96%以上,术中均未发生心律失常,术后随访无恶心、呕吐、头痛、腰背痛,也无短暂神经症状,心肌缺血加重等心电图改变(见表1)

表1患者麻醉前后生命体征

给药前后患者各观察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手术也日益增多,传统观点认为老年患者脊麻平面扩展快,加之心功能调节能力差,难以耐受较大的循环波动,容易发生低血压[1]。有文献报道,阻滞不全和失败发生率可达95%[2]。CSEA是SA与灵活的EA联合应用的,可达到取长补短的临床效果,因此麻醉成功率较高,麻醉效果较满意。由于CSEA为局麻药,通过蛛网膜下腔直接作用于脊神经根、脊髓,麻醉作用效果快,如果注药速度太快,麻醉平面会很高,如注药时间太慢,麻醉平面低,不能满足手术要求,一般把注药速度控制在30~45s之间,麻醉平面即能达到手术要求,而又不致引起患者生命体征的剧烈变化,从而减少恶心、恶吐、低血压等副反应的发生[3]。过去由于条件较差,多采用腰麻。腰麻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佳等优点,也有术中血压变化快,术后头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主要是因为,以往的腰穿针(多为7号、9号)针孔,对硬脊膜纤维损伤大,脑脊液丢失多,颅内压下降明显,因而头痛多,血压下降快。而CSEA采用了新技术的腰穿针(25G Whitacre腰穿针)针孔小,对硬脊膜纤维损伤小,脑脊液丢失少,颅内压下降不明显,因而术后头痛少,对生命体征影响比较小。CSEA通过腰麻起效时间快,维持时间1~3h之间,当腰麻作用减弱时,可通过EA追加局麻药,从而保证和延续了麻醉效果,其次也可通过EA进行术后止痛治疗。总之,CSEA有效地综合了EA和腰麻的优点,克服了它们的缺点,是一种可信赖、具有推广价值的麻醉方法,也是一种新的椎管阻滞方法。在用药种类、注药速度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不断完善。

综上所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是一种效果确切、安全、舒适、无痛的麻醉方法,具有对循环影响小,低血压发生率低,下肢运动神经阻滞少、术后消退快的特点,适合危险期的老年患者麻醉。

参考文献

[1]刘俊杰,赵俊. 现代麻醉学[M].第二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858

[2]曹灵敏,李胜德,马桂芬,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742

[3]Reisli R,Celik J,Tuncer s,et al.Anaesthetic and haemodynamic effects of continuous spinal versus continuous epidural anaesthesia with prilocaine[J].Eur J Anaesthesiol,2003,20:26-30

论文作者:宋雨婷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3年4月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8

标签:;  ;  ;  ;  ;  ;  ;  ;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宋雨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