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正义的呼唤:2001年虚假新闻圈_网络新闻论文

诚实正义的呼唤:2001年虚假新闻圈_网络新闻论文

诚信与公正的呼唤——圈点2001年假新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年假论文,公正论文,诚信论文,新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其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就是真实。但是,在新闻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强音中,每年也总会有一些与新闻的真实性要求背道而驰的杂音,这就是人们深恶痛绝的假新闻。总结假新闻的一些特点,对于我们增强识别虚假新闻的能力,减少假新闻的孳生,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假社会新闻

专门以“荒唐”与“血腥”“迷魂”

假社会新闻是假新闻中的“主力军”,这些假新闻抓住了一些报纸迎合读者猎奇阅读取向的心理,专门以“荒唐”“血腥”来“迷魂”。

2001年2月16日,南京某报在头版又登出一篇《上学路上差点被迷药迷倒》的新闻。南京城南某小学一名叫方茵的女生2月14日中午步行去上学,穿过一座立交桥时,猛然察觉到有一女子跟在身后,走了几步再次回头时,看见那子女朝她笑,稍起戒心的方茵还没有走两步就感到大脑一阵眩晕。她只知道听那女子指使她麻木地向前走,周围发生什么事都不知道,后来同班同学看见一位女子神秘跟在后边,发觉不好,跑上来拍了她一下,方茵才醒转过来。

这些沸沸扬扬的有关迷魂烟(药)的传闻,弄得案发地人人紧张,生怕一不小心被人把魂迷走。其实,这篇“迷魂”新闻是几年来同类消息的连续,2000年2月份,某报就曾刊登了《一支烟“抽掉”近万块》的社会新闻:学医出身的刘先生在火车上认识一个男子,上车后,那名男子给他递了一根烟,没过几分钟,刘先生便开始激动起来,将自己的欧米茄手表、金戒指以及6000元现金悉数奉送对方,直到那男子下车以后,刘先生才大梦初醒。此外,这种新闻还以《“拍花”死灰复燃》等不同的表达方式,在全国的其他媒体上时有出现。

“拍花”、“迷魂”之类的新闻真的确有其事吗?沸沸扬扬的“迷魂”背后,大家都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为了揭开这个谜团,由江苏《健报》杂志和江苏赐百年营养产品有限公司联合推出了“百万元悬赏征集迷魂烟、药”活动,2001年3月,此活动历时近一年后降下帷幕。针对无一人拿走这100万元悬赏,两家发起单位声称:为了维护科学尊严,澄清长期讹传,“百万元悬赏征集”活动继续有效,谁能提供此类“迷魂烟、药”随时可前来领赏。

尽管医学专家早就严正指出:“世上根本没有什么迷魂药、迷魂烟。即使是进口高效麻醉品也不至于达到控制人的意识的地步,目前最高效的麻醉品,临床上是把纱布吸入药水捂住病人的鼻孔方能见效,而要通过喷雾形式在室外使用,则几乎不可能显效。致幻药物仅限口服,不可能一闻就产生效应。”但有关迷魂烟、迷魂药“迷人”的新闻仍然不断见诸报端,我们的一些编辑是否也被迷了“魂”?

另一篇颇具代表性的假新闻就是《家庭连环悲剧猪吃娃》,7月9日,某媒体登了一篇“老母猪吃掉一岁半男童”的新闻报道。该报道称:“陕西富平县留古镇合家村南腰组刘兆合老汉的儿子儿媳常年在外打工,刘老汉和老伴在家照看一岁半的孙子。7月5日下午,刘老汉下地劳动,老伴则带着孙子到对门村民家打麻将,一不留神,小孙子离开奶奶自己回到家里,结果被家里后院一头因为发了情而挣脱绳索的老母猪‘咬食’,只剩下一双小腿。刘老汉回来后看到血腥的场面,抡起木棒将母猪打死,因为觉得无法向儿子儿媳交代,气急败坏地找回正在打麻将的老伴,将老伴用木棒打死,然后老汉喝了老鼠药自尽。”此消息最后还说“除了刘老汉的老伴因为贪玩没有管好孩子以外,知识与修养对一个人情绪与命运的控制也在这里突现了出来”。后经媒体核实,不但此事属子虚乌有,“6月下旬,自家养的狼狗咬死了2岁的男童,遭受丧子之痛的丈夫迁怒于外出‘搓麻’的妻子,将其活活打死后自己也寻了短见,男童的奶奶因不堪承受巨大打击,撞墙而亡……”也是假的。

据报道,这些假社会新闻有很多是由业余撰稿人杜撰的。应该说,“家庭连环悲剧”假新闻的连续出现,正是迎合了一些人对“血淋淋”新闻的阅读取向,离奇古怪,耸人听闻,一些业余撰稿人抓住这一点,千方百计胡编乱造,赚取不义之财。因此,对业余撰稿人提供的稿件和新闻线索的处理,一定要按照有关规定,认真核实,千万不能掉以轻心。6月20日,扬子晚报报道说,《“新闻110”遭遇假新闻》:“昨天下午3时许,邳州一位自称展姓的男子很激动地要求向本报新闻110提供两条‘重要新闻’。其一是:6月18日晚6时,邳州土山镇一名11岁的儿童在村头发动了新买来的‘面的’,在村东头拐弯处一头撞上了大树,儿童当场死亡,一家人哭得昏天黑地,死去活来……当记者追问事件发生在哪个村时,对方又高声地报出第二条新闻:在邳州今天又发生重大车祸,三死三伤……为保持联系,记者再三要求,对方才提供了联系电话。晚上6点30分许,记者拨通展某留下的电话,竟是派出所的,所里称根本无此人。为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记者与土山镇派出所和土山镇政府进行了联系与调查,到今天上午8:30,记者得到的反馈信息是,展某报称的两个‘新闻’均属子虚乌有。”

假社会新闻的危害,不仅败坏了新闻单位的声誉,也给读者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哈尔滨日报的一条消息说,江苏一农民听信假新闻竟然赴哈“捐手”:“3月22日傍晚已过下班时间,报业大厦10层新晚报工作平台探头探脑进来个农民模样的人。持身份证为‘江苏兴化市昌荣镇唐子村一组刘洪干’,他掏出一份报纸求助记者:‘帮我找到这“英雄”吧!我已找了在哈的《××报》等好几家新闻单位,都说不知道!’在他拿出的2001年2月9日南方某大报B5版上刊发的一则《救人英雄求购一只手》的报道:‘2月7日,因抢救小孩而被鞭炮炸飞左手的34岁的黑龙江人王小光,委托朋友在网上公开发布消息,以20万元求购一只手。这‘新闻’还煞有介事地说,王小光手炸飞后,社会各界纷纷捐款,几天就达20万元,为使‘英雄’能重新有一只左手,‘全权代理人杨虎’表示可以以营养补贴方式给肯于捐献出自己左手的人20万元现金。‘新闻’结尾注明‘2月8日哈尔滨电’。2月7日‘发生’的事,‘2月8日哈尔滨电’居然有了‘几天就达20万元’!这男子吞吞吐吐地对记者说,为了能‘捐手’换来20万元,他把家里的猪卖了才凑足了路费。经记者这几天的调查,根本没有‘黑龙江救人英雄求购一只手’的事。记者电话询问南方这家报社此‘新闻’是否核实过,该报接电话的女同志说,‘别太认真了,谁认真,谁吃亏。’”

除了迷魂和血淋淋的事件之外,一些荒唐事件也是此种假新闻的标志性特征。这里,最为有名的就是那条《女大学生状告爸爸的吻》:“2001年9月1日,湖北某知名大学99级女生艳艳将一纸诉状递交到湖北秭归县人民法院,状告爸爸的吻。”同时与这条新闻不相上下的,当属《错位夫君夜换娇妻30年》。这条新闻说,湖南省洞口县青龙乡的刘光国、唐红花、周开林、尹珍芳来自同一个村,且早有婚约。唐红花的父亲早在其小学时就将她许配给周开林,刘光国和尹珍芳还在腹中时两人的父亲就指腹为婚,但4个年轻人却各自爱上了对方的未婚夫、未婚妻。1969年7月,4个家庭的父母宣布同意孩子们自己的选择,并为他们举行婚礼。但两个新娘在揭开红盖头后,惊愕地发现被父母出卖了。两对新人当晚便共谋对策,并于次日到公社办理离婚手续,却被一名革委会负责人拒绝,并恐吓当心批斗、游街。无奈,4人终于想出方法,日间按父母的安排做假夫妻,夜里各自与心爱的人同床。就这样经过了近30年,直至去年才被发现。刘家和周家的儿女们商量,马上结束了父母们30年来偷偷摸摸的爱情生活,让两对有情人成为公开的合法夫妻。若不是《北京青年报》4月7日揭开了这则假新闻的来龙去脉,这条假新闻还不知道让多少读者受骗呢。

此外,由于人们对基于基因、克隆等生物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模糊认识,一些“妖化”新闻也大行其道。在这方面的新闻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湖南某报刊登的一篇关于《母猫生狗》的奇闻。专家认为,猫和狗分属于猫科和犬科。跨科是不能杂交的。就是同科的动物,如老虎和狮子、马和驴杂交,繁殖出的后代也都没有生育能力。即使目前最先进的克隆技术也仅限于同种克隆,还没有异种克隆成功的例子。

科学不可能造出妖怪,因为科学创造是有明确的价值取向的,科学是为人类兴利除弊的。“猫生出狗绝对是假新闻。”“猩猩将人掳去,后来生下‘人猴’更绝对是假新闻。”科学家的话,值得我们牢记。

假经济新闻

追求“最大”和“最小”的卖点效应

“2月底,上海将建造一座可容纳10万人、高达1121米、300层的摩天大厦,估计造价高达150亿美元(约1170多亿人民币),完成全部工程要15年。这将是全球最高的摩天大厦,比现时全球最高、位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452米的双子塔大厦还高出一倍有多。这座被命名为‘比欧尼克塔’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是西班牙建筑师皮奥斯的杰作。该摩天大厦底层呈车轮状,内设酒店、写字楼、公园、戏院、医院、大型购物商场及停车场。整幢大厦共有368部电梯,从最底层到最高层,不用2分钟即可到达。至于大厦内的用水和能源,则会利用92条垂直的管道输送。大厦地基上会有一个人工湖,以吸收任何底层震动所引起的摇摆。大楼设计者曾经同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及城市规划官员会晤,并讨论有关构思,他们除了表示感兴趣外,还成立了研究小组评估可能兴建位置,以及如何从公众和政府方面筹措资金。”这条2001年年初出现的抢眼新闻,以至于当美国9·11撞楼事件发生后,一些关于全球高楼的资料性文章中,还把这座大楼罗列其中,这条消息的爆炸性可见一斑。当时,全国很多的媒体都转载了这条消息,但出人意料的是,2月28日,上海权威的《文汇报》刊文指正:《上海建300层“摩天楼”纯属子虚乌有》。

经济新闻,离不开数字,数字连着规模,数字连着效益,数字左右着网络的传统媒体编辑的鼠标和剪刀浆糊,数字紧紧地吸引着读者的双眼。如果这条最后不得不由上海市市长在全国的“两会”上澄清的假新闻中的大厦不是那么高(1121米)的话,也不会引得全国那么多媒体对之“趋之若鹜”了。但是,此种假新闻在本年内也有一个很大的“改进”,就是细节说得越来越详细了,详细得由不得你不信,这种“大”而不“空”的“假”,无论是对新闻界的编辑还是对普通读者来讲,识别起来,确实是越来越有难度了。

如果说这种有鼻子有眼儿的“摩天大楼”式的假新闻能使人精神一振从而风摩媒体是一种做假者惯用的造假手段的话,那么,炮制数字的小巧也是假经济新闻更为常用的伎俩。

2000年,新世纪的第一条假新闻就是《一元钱注册公司》,2001年,这种现象又有重演。年初,安徽芜湖又围绕“傻子瓜子”爆出假新闻。年广久的二儿子年强在芜湖召集当地媒体要求辟谣时指出,《一分钱转让傻子商标》是蛇年“中国最大假新闻”。人民网报道说:“2月13日,一则‘年广久宣布退出江湖,傻子商标一分钱转让给长子’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2月15日,一家媒体的记者与年广久的二儿媳妇曹云敏取得联系:‘这是一个假消息,什么一分钱?简直就是故弄玄虚。去年8月,年广久就将商标权转让给两个儿子,他们花了100万买下傻子瓜子的商标和肖像权。……年金宝注册的是商标权,年强注册的是肖像权’”。

以数字出新是经济新闻最为常见的处理手段,可是,在编辑手里,越是整整齐齐的数字,越要多个心眼儿,因为有些新闻经常在整数的掩护下,“整整齐齐”地假一把。

在2001年的假经济新闻中,一些现象也十分引人深思,一些由经营者为推销自己的产品故意放风做出的假新闻也屡屡见诸报端。像《神州行号贩子制造假新闻——SIM卡停产》,《QQ号拍出5000元》……这些假新闻的出笼,共同缘于经营者对消费者的欺诈。讲信用,这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道德前提。不讲信用,任何市场交换都不能顺利进行,更不可能有充分的发展。讲信用不仅是简单的不卖假货,杜绝伪劣产品,而且应当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际关系的各个领域,新闻媒体也不例外。杜绝假新闻,揭露和批判虚假经济新闻,已经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假科技新闻

神话面前要留神

科技新闻,一向是以科学和技术带给人们的惊喜为显著特点的,科学和技术的日新月异,给科技新闻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同时,也给好事者驰骋想象提供了天地,更使媒体在科技新闻的取舍上如履薄冰,因为编辑不可能是每一个科技领域的专家,编辑的素质难免落伍,而编辑对读者阅读口味的错误理解,更可能把来不得半点虚假的科技新闻,变成了对“神话”式的假新闻的垂青。

7月,国内媒体纷纷报道,美国医生怀特将赴乌克兰操刀换人头。《美名医拟开先例百万移植人头》、《美国医生操刀换人头》等等的消息铺天盖地,怀特简直与神人无异:“怀特是美国最有名的脑手术专家,已经成功实施了一万多例的脑部手术,并且出版了700多篇脑手术论文和著作。”而在此之前,对这位医学教授的换头报道近年来年年都有披露:“1998年,一位美国教授罗伯特·怀特声称他准备取一个人的头颅和大脑移植到另一个人的躯干上。他已经用猴子和狗做过20多次此类手术,现在准备对人类开展这种手术。”“1997年10月,美国凯斯·韦斯顿·雷瑟夫大学的罗伯特·怀特教授领导的一个科研小组用猴子做了个实验,尝试把不同猴子的身体和头连接起来。”在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中,人类最难认识的就是自己,而同时,人类最为关心的还是自身。在科技新闻中,尤以医学类的假新闻更易大行其道,癌症和艾滋病的治疗就是假新闻极易滋生的领地。8月份,广州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电话据说被“打爆”,许多患有肿瘤的病人都要求进行“生物治疗”。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生物疗法”突然走红呢?原来,有报道说,刚成立的广州抗癌协会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宣布:运用生物治疗手段对肿瘤病人进行治疗,有望完全消灭癌细胞达到根治。报道还说“生物疗法已试验成功,肿瘤可以得到根治。”同时,还有人宣称可以根治艾滋病,当然,这都是假新闻。这样的假新闻对病人的治疗来说,简直就是犯罪。医学不相信奇迹,媒体遇到这样的奇迹,还是核实清楚再发为妙。

假网络新闻

钟情于情色和隐私的张扬

我们说网络新闻,其实有些不够准确,因为网络新闻的母体,仍然是传统媒体。之所以冠以假网络新闻,除了一些假新闻确实是在论坛中传播的以外,主要是因为,一些在传统媒体上可能是不起眼儿的假新闻,转摘到了网络上以后,马上就成了网络上万众瞩目的大事儿,这个假新闻之所以著名,主要是网络带来的。

网络是虚拟的,因此,网络在给新闻插上了“比特”翅膀的同时,也对情色和隐私之类的假新闻泛滥显得有些无能为力。10月份,《新加坡男子因好色两肾被偷》的新闻在网上热闹一时。

据媒体揭露,这是一条早已过时的假新闻,这个故事最早流传于美国新奥尔良,至今已有10年之久,偷肾故事原来出自一部被退稿的电影脚本!这样一条没有档次的假新闻能在网上再起波澜,80%的原因在其“好色”二字。网媒编辑在经常遇到的这个范围的事儿上,在点击率和真实性的取舍上,往往是倾向于点击率的,越是外国的假新闻,越是容易被采用,因为隔得远,即使是假的,将来被戳穿了也没有啥风险。

国内的网络假新闻当属《店老板花钱“借种”弄得丢子丢妻丢命》炒得最为热闹。这条3000多字的新闻是一个基层宣传干部为了出成绩而凭空杜撰的,他凭“借种生子”这四个字,竟然一路过关,先是登上了某大报的版面,然后又被网站转载,从此在网上成了鼠标点击的焦点。

网络假新闻的泛滥,极大地伤害了网络新闻的声誉,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网络新闻的传播和下载目前已经有了政策规定,并对规范网络新闻和传统媒体转摘网络新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网络假新闻目前的根源何在?除了某些论坛上胡贴乱讲的帖子外,一个“炒”字,实在是道出了网络假新闻泛滥的所有奥秘,多报些有效的信息,少炒些别人的隐私,也许就是净化网络假新闻的最有效的良方。

假政策新闻

混迹于改革浪潮之中

在假新闻中,每年都会有一些虚假的政策性新闻,这些新闻一经出现,往往风靡全国,负面影响巨大。细究其因,往往是造假者抓住人们对某一重大问题的关注,在国家相关政策修改已有风闻时,择机而出,而编辑往往出于抢新闻的心理,推波助澜。因此,要遏制这类假新闻,遵守宣传纪律是惟一的办法。

2001年,比较轰动的假政策新闻当属《广西身份证替代户口簿》。这条假新闻刊出不久,广西自治区公安厅户政部门有关人士即辟谣说:“媒体的报道是失实的。用身份证制度替代户籍管理制度确实可以解决目前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它涉及医疗、住房等社会基本保障制度,统筹社会保障资金,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及建立全区联网的个人资料信息档案管理系统等等,广西目前暂时不可能完全做到。”

另一条与此类似的就是武汉大学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新闻。2001年,随着中国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高考不再限制考生年龄,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否结婚的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原国家教委于199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其中包括不允许在校学生结婚。据报道,目前,教育部正在对大学生学籍管理包括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否结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新的规定。就在此时,12月初的一条消息说,武汉大学对在校大学生不能结婚的规定“开禁”。但话音未落,武大学工处负责人即出面称这是条“假新闻”。

假文化新闻

自豪感里暗藏玄机

如果说偶像崇拜与娱乐假新闻的出现有着直接联系的话,那么,一些文化假新闻则是专门针对一些人的崇洋媚外与盲目虚荣来的。本来在国外是一些很平常的文化奖项,到了国内往往就变成了“国际大奖”,一些档次不是很高的学术成果,我们的记者也愿意称之为“摘取了某某皇冠上的明珠”等等。这类新闻在所谓民族自豪感的包装下,不但一些编辑看了舒服,很多读者更会高兴得手舞足蹈。比如,《一中国少女改写牛津大学800年校史》就是这类新闻中的“杰作”。据报道,这条新闻经全国几大报刊、通讯社的转载放大,到年底已经成为一条炙手可热的特号文化新闻:“英国牛津大学颁发校长令,把博士学位和最高奖学金的荣誉授予来自中国齐齐哈尔第一中学的留学生吴杨,以表彰她在数学和电子计算机学科中获得的优异成绩。这是牛津大学建校800年来,第一次把这样高的学位和奖学金授予刚刚读大学二年级的中国女孩。牛津大学破格授予吴扬博士学位,颁发给她6万英镑的最高额奖学金。导师戴里克教授说,吴杨是他当15年博士生导师中教过的最好的学生。”但是,2001年11月23日,《中国青年报》却发表了吴杨的声明:一、我没有获得博士学位;二、我所学的学科——数学和计算科学不是百分制;三、所有关于我的新闻报道,记者均未亲自采访过我本人,成稿后也从没有经我核对或同意;四、敬请各新闻媒体、杂志、网站不要再转载关于我的这类文章。2001年11月23日,《北京青年报》还发表了牛津大学就此事的声明。从此,这条特大新闻的前面,加上了一个更大的“假”字。

有民族自豪感是好事儿,长中国人的志气更是新闻媒体分内的事儿,可是,以后再遇到类似稿件,当我们作为一个普通读者自己都觉得那些成绩有点离谱儿的时候,应该让理智来衡量衡量,这没准儿又是一件专门对应着咱们虚荣心来的假事儿,别上了大当。

假体育新闻

岂可归结为市场竞争

假新闻的泛滥,越来越显示出原因的复杂性。媒体竞争的激烈,消息来源的不均等和市场化,市场危机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假新闻的孳生。体育假新闻的屡禁不止,或许就有这方面的原因。

体育新闻一直拥有广大的读者,同时,假新闻也时见报端。“某些记者毫无新闻道德”,2001年7月,一位饱受假体育新闻之苦的足球明星已经气愤地做出了这样的“概括”。

新闻媒体的竞争,直接的表现就是在新闻纸上的竞争,这种竞争在关于体育的媒体上表现尤甚。在娱乐、体育界,得到第一手的高层次的独家内幕新闻已经成了记者和所属媒体不遗余力的竞争焦点。而体育新闻的来源,却越来越显出了受市场左右的特征。小到国家队到哪里集训,大到米卢是否续约,一年间传布了大大小小的假新闻。据报道,“我们要写假新闻”现在竟然成了记者向体育新闻人物要新闻的“必杀技”。

足球如此,围棋也不是一方净土。8月底,有消息称郑弘九段、汪见虹九段、吴肇毅九段、陈临新九段、余平六段等5名国手被调整出了国家转棋队。消息传出后,各媒体纷纷转载,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针对被调整出国家队传方,五国手不得不联袂痛斥假新闻。

假新闻总是不可饶恕的,竞争的激烈并不能成为媒体可以随意制造假新闻的借口。如果新闻竞争的结果是造出了数不清的假新闻,那么,这种竞争就不是真正的竞争,那叫添乱。因此,加强记者的职业道德建设,是减少这类假新闻的重要途径。

结语

新闻与假新闻,真实与谬误,真诚与欺骗,正确的舆论导向与害人非浅的传播逆流,从来就是水火难以相容的。但应该指出的是,这些新闻之所以称之为“假新闻”,恰恰是当这些“杂音”一经发出,就有媒体予以无情的戳穿,并将事实真相大白于天下。透过2001年在媒体上广泛传播最后又被媒体无情戳穿的假新闻,我们强烈的感受到读者对新闻界的诚信与公正一年比一年更加强烈的呼唤,新闻界也在为此做着不懈的努力。

标签:;  

诚实正义的呼唤:2001年虚假新闻圈_网络新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