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管理政策_体育管理论文

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管理政策_体育管理论文

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化经营方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育场馆论文,经营方针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体育产业的兴起,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有所强化,加强和优化高校体育场馆的市场化经营管理已成为人们所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之一。但目前一些高校以专业教学为主、以体育教学为辅,体育场馆因经营观念落后,管理不到位,未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开发多种经营项目,致使场地、器材闲置荒废,没有发挥应有的社会价值。随着社会健身热潮的到来,社会对体育场馆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研究如何将高校闲置的体育场馆资源在保证高校体育教学需要的前提下,采取开放性经营战略,合理开发、利用、管理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为社会公共体育健身提供重要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经营的意义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规定的颁布与实施,在掀起全民健身热潮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与管理,提高利用率,促进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加快高校体育产业的步伐,逐步完成体育场馆由事业性、公益性向经营性的转变,为群众体育活动服务,并协调好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关系已经成为当前体育健身工作中的重要问题。高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宗旨,教学是高校办学的首要任务,高校教学经费多用于教学管理上,只有一少部分资金用于体育场馆的维护和建设中,体育场馆的维护和管理费用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大力推进体育场馆的开放经营,选择避开教学时间,利用节假日、晚间开放体育场馆设施,不仅能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兼顾社会效益,从而实现高校体育场馆利用最大化,对进一步推进体育场馆的开放经营,并有效解决全民健身活动对体育设施的需求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二、高校体育场馆存在的问题

据我国第五次场地普查表明,我国教育系统体育场馆占有量最多,达65.6%。目前,我国一些院校的体育教学设施只供学生训练比赛使用,管理上仍沿用我国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管理体制僵化保守,缺乏经营管理的灵活性,没有充分融入市场经济,没有实现体育资源利用最大化。由于高校体育场馆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及学校贷款,资金短缺,且没有融资渠道,缺乏社会资金支持,致使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发展缓慢滞后,管理困难,设施维护更新迟缓。高校体育馆管理没有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经营观念落后,社会化经营思路落后,高校优质的体育设施及师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缺少有偿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因此高校体育场馆生存压力加大,生存空间狭小,没有走出高校特色的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高校体育场馆实施开放经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高校体育场馆实施开放经营的必要性

高校体育场馆是国家为提高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素质,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而建设的体育设施,是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高校体育场馆占地面积大,建设管理维护经费高。从目前一般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用于兴建和维护体育场馆的经费普遍较为紧缺。如何充分利用高校体育场馆自身优势,既达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目的,又能通过开放性经营管理,达到扩大自身影响,为社会服务,并取得良好社会价值的目的,是高校体育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高校应充分抓住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丰富体育资源开展各种经营活动,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这对于办学经费紧张的高校是必要而关键的选择。

2.高校体育场馆实施开放经营的可行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按照市场规律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不仅可以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现代社会紧张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使全民追求健康生活方式成为一种社会化趋势,同时,随着亚健康人群越来越多,为缓解快节奏的生活带来的紧张焦虑、情感失衡、精神压抑等负性情绪,选择体育锻炼已经成为公众的最佳选择;花钱买健康成为大众追求的时尚生活,并有许多人渴望得到科学的健身指导。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及具有良好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体育教师、健身教练、专业人员等高校体育资源可极大地满足人们对锻炼健身的需求,并为体育场馆开放经营提供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四、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经营的思路

1.健全管理制度

有关调查显示,大多数高校体育场馆运营不善的主要原因是体育场馆管理不完善,职责不清,经营观念落后,因此体育馆转向社会化经营,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职能管理机制,充分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切实了解社会需求,包括锻炼高峰时间、健身方式、锻炼强度、对教练的需求及对体育设施的需求质量、数量等,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合理、健全的规章制度。可采取分工负责、责权明确、依法治理、制度保障的原则,每个场地、项目、器械使用等均由专人负责管理,保证体育设施的利用最大化、保养最优化、管理最严化、收费合理化,以保证体育场馆达到最大的经济利用价值和社会应用价值。同时,设立场馆设施维修养护制度,以保证体育场地设施的正常使用,从而保证体育健身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以促进体育场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制定市场营销策略

我国一些高校体育器械、设施和人力、物力资源相当丰富,通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经营服务活动,建立体育健身、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服务模式,服务于全民健身事业,做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有效结合,促进校园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发展,从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制定规范科学的体育场馆营销策略、拓宽市场化经营渠道是促进体育场馆社会化经营和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高校体育场馆进行市场化经营,在开展大众化体育服务项目(如篮球、排球、乒乓球、门球、棒球和、网球、健身操等)基本服务功能的同时,可承接各种体育赛事、场地租赁、庆典活动、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大型会议、学习训练班等,通过为社会团体和个人参加各项社会活动提供场地和设施,不断提高体育场馆再利用率。这种市场化营销手段既可以增加体育场馆的利用与运作效率,又可以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学校体育场馆建设水平,有力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3.确定经营方式

体育场馆经营中的服务模式和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体育场馆甚至是学校的声誉和经济价值,体育场馆的服务方式应分为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运动场地、基本的体育器材等属于开放性资源,可无偿供给社会使用;而对于维护成本较高、设施昂贵的各种场馆如篮球馆、网球场、游泳馆等,因设备保养更新困难,均可实施有偿开放政策。这样既提高了场馆的利用率,降低了维护成本,又为社会提供了健身场所,并拓宽了场馆生存和发展空间。

4.树立良好形象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经营和扩大影响,离不开宣传运作,通过宣传树立学校的良好社会形象,建立高校体育产业的自身品牌。通过宣传营销,扩大体育场馆的影响力和覆盖率,并通过功能开发、建设服务品牌、打造多功能服务区域,进一步扩大经营项目和经营范围,不断推进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和产业化进程,打造一支服务更加科学、管理更加科学、功能更加齐全、设施更加完备的高校体育场馆品牌,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五、结语

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有偿开放是我国体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高校体育场馆走向社会的必然趋势。在目前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利用率低、养护困难、设施更新迟缓的条件下,通过走市场化道路,走出一条高校体育场馆自我发展之路。但是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与经营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科学和规范的管理来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场馆经营活动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标签:;  ;  

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管理政策_体育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