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五省省会城市科技竞争力研究_科技论文

中部五省省会城市科技竞争力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省会论文,竞争力论文,城市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城市竞争力问题的提出是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密不可分的,而且城市竞争力的引入为城市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与方法。而城市竞争力包括许多方面,尽管许多研究者将研究重点放在与经济相关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上,但是城市的科技发展状况对于城市竞争力的影响也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在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影响下,城市研究专家、学者及城市管理者都必须越来越关注其城市科技竞争力的状况。倪鹏飞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认为,城市的科技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模型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科技日益成为提升中国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内生力量,科学技术竞争力作用正在提升,这表明中国城市经济素质的逐步提升,科技正在成为发展经济和竞争能力的主力,推动城市科技创新对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将越来越重要。[1]从已有的相关研究来看,对科技竞争力的研究还不是很突出,具有分散性,且主要是面对国家层面上,而对城市科技竞争力的研究起步则较晚。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科技竞争力的内容主要包括: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潜力、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科技外向性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可以把某一经济体(可以是国家、地区、城市或者企业)的科技竞争力解释为该经济体在科技投入、产出、潜力、协调发展及外向性等方面,在相应的竞争环境中,与其他相应的经济体相比而言所具有的吸纳科技资源和促进该经济体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能力。

二、科技竞争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一)关于科技竞争力

综合国内外对科技竞争力的研究,我们认为,科技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地区)科技总量、实力以及科技水平与潜力的综合体现,是构成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性要素,不仅在经济竞争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且对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推动与协调作用,[2]科技竞争力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竞争力的直接影响因素,其作用可概括如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增强地区经济实力的关键;科技竞争是强化市场竞争力的前提;科技竞争力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科技竞争力是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提高科技竞争力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的途径。

城市作为特殊的经济体,城市之间的竞争已成为众多研究人员的共识,所以城市科技方面的竞争也必然存在。城市科技的竞争是多方面的,包括科研人员(人才)、科研经费、高新技术产业等与科技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方面。 科技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竞争能力的提高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激烈竞争中,将科技竞争力放在城市层面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客观地认识和把握区域(城市)科技竞争力的动态变化,分析区域(城市)科技竞争力在国际上的竞争态势与对策研究,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中部五省省会城市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的研究是在参考国内外对科技竞争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用《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0》的地区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科技指标为核心,经济、社会发展等指标为辅的方法,坚持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科学性、目的性、可操作性、可比性与合理性原则,同时考虑到各城市统计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通过对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潜力、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科技外向性等5方面的考核,设计出较合理,适用于中部五省省会城市科技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该评价指标体系宏观上分为三级,一级指标5个,分别为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科技潜力、科技外向性;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31个(表1)。

表1 中部五省省会城市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 三级指标(权重)

财力投入(0.25) 人均财政支出(0.5)

 科学事业费支出(0.5)

人力投入(0.25) 三产从业比(0.4)

 科研技术服务人数(0.6)

科技投入 人均生活用水(0.3)

(0.3) 城市居民生活投入(0.25) 人均生活用电(0.3)

 万人公汽量(0.4)

基建投入(0.25) 新增固定资产(0.5)

 更新改造新增固定资产(0.5)

科技产出专利产出(0.5)  专利申请受理量(0.5)

(0.3)  专利申请授权量(0.5)

技术产出(0.5)  高新技术产值(0.5)

 技术市场成交额(0.5)

 GDP(0.2)

 人均GDP(0.2)

科技与经济、

经济增长(0.5)  GDP增长率(0.2)

社会协调发展

 第三产增加值占GDP比(0.1)

(0.2)  独立核算工、企业利税总额(0.1)

 工业总产值(0.2)

环境保护(0.3)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0.5)

 人均园林绿地面积(0.5)

城市化水平(0.2) 城市化率(1.0)

科技素质(0.4)  百人图书馆藏书量(1.0)

科技潜力 高校教师数(0.3)

(0.1)  教育潜力(0.6) 高校学生数(0.3)

 人均教育支出(0.4)

 实际利用外资(0.4)

科技外向性

 对外贸易(0.4)  外商合同投资(0.3)

(0.1)  新签协议(0.3)

信息交流(0.3)  人均邮政电信业务量(1.0)

出口(0.3)

  出口商品总额(1.0)

三、中部五省省会城市科技竞争力及其比较分析

根据表1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1996年、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与中国城市年鉴的统计数据,利用归一化法对原始统计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后,通过计算得到结果(表2,表3)。

表21996年中部五省省会城市科技竞争力得分及排名

城市

 科技投入

科技产出  科技与经济、 科技潜力

科技外向性 综合竞争力

社会协调发展

 (排名)

(排名)

(排名)

(排名)

(排名)  (排名)

南昌

8.610644482 (5)  5.304864275 (5)  11.49265008 (5)  2.590887833 (5)  1.254973769 (5)  29.25402044 (5)

武汉

18.83013129 (1)  14.88172606 (3)  22.80904962 (1)  7.048680042 (1)  6.273672821 (1)  69.84325983 (1)

长沙

17.50328229 (2)  16.00286055 (1)  13.23377136 (3)  5.582521708 (2)  2.548630585 (4)  54.8710665 (2)

合肥

10.09926639 (4)  8.119650182 (4)  12.1706866 (4)

3.173863977 (4)  4.31627464 (2)

37.87974178 (4)

郑州

12.45667555 (3)  15.69089893 (2)  14.29384234 (2)  3.60404644 (3)

2.606448185 (3)  48.65191145 (3)

表3

2003年中部五省省会城市科技竞争力得分及排名

城市 科技投入 科技产出

科技与经济、 科技潜力  科技外向性 综合竞争力

 社会协调发展

(排名)  (排名)

(排名)

(排名)

(排名)  (排名)

南昌

9.47696607 (5)

5.600138628 (5)  11.5563722 (5)

3.067757607 (5)  2.884924011 (2)  32.58615852 (5)

武汉

16.74100632 (1)  18.11333936 (1)  22.81633227 (1)  6.598521776 (1)  8.910335887 (1)  73.17953562 (1)

长沙

15.45107384 (2)  17.2427466 (2)

15.63133554 (2)  4.328531929 (2)  2.324876823 (3)  54.97856474 (2)

合肥

12.05633275 (4)  7.546524236 (4)  13.6111311 (3)

3.758797123 (4)  2.165493204 (4)  39.13827841 (4)

郑州

13.77462102 (3)  11.49725117 (3)  12.38482888 (4)  4.246391565 (3)  1.714370074 (5)  43.61746272 (3)

为便于分析中部五省省会城市科技竞争力状况,对各城市的科技竞争优势做出正确定位,为各城市科技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同时对中部五省的联手崛起提供科技方面的战略依据,结合表2、表3的计算结果,本文将作如下分析与比较:

(一)对二级指标体系的竞争力分析

1.科技投入 该项指标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武汉、长沙、郑州、合肥、南昌。这与各城市近10年经济发展水平与运行状况,及其在全国的地位基本保持一致,这也与各城市在中部地区的地位基本保持一致。这表明,科技投入对科技竞争力的影响与其经济总体运行状况是一致的,两者间具有正相关性,科技投入越大对产出等方面有很大影响,其中科学事业费支出、科研技术服务人员、基本建设投入是评价科技投入竞争力最重要的影响因子。

2.科技产出 该项指标得分南昌、合肥处于后二位,武汉、长沙、郑州的得分有所变化,武汉升至第一位,长沙、郑州各下降一位,分居二、三位。本项得分与科技投入有很大相关性,从各因子的计算结果可知,该项得分与其专利申/授数量,高新技术产值,技术成交额基本保持一致,如果总科技投入一定的情况下,该三项占的比重越大,其产出将越大。

3.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该项指标得分武汉第一,郑州由第二降至第四,合肥由第四升为第三、长沙由第三升至第二,南昌最后。该项得分表明城市的科技发展水平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对于一个经济体而言又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性要素。科技是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考核指标,是现代市场竞争中考核区域(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表明,在现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下,科技,尤其是高新技术和科技人才方面的竞争优势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地区、城市的竞争力,也影响到城市作为新世纪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体的地位与作用。

4.科技潜力 该项指标得分与科技投入得分排名一致,从高到低依次为武汉、长沙、郑州、合肥、南昌。主要选择的与教育有关的指标,从对各指标的计算结果可知,得分与各城市教育投入与教育水平是成正相关性,这就说明,人才在区域(城市)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因此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多层次、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对提高区域(城市)科技竞争力(或城市综合竞争力)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各城市都得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5.科技外向性 该项指标得分武汉第一,南昌上升最快,由第五升至第二位,长沙由第四升至第三,郑州由第三降至第五,合肥仍处于第四位。本项主要选择外贸、出口与信息利用指标评价,从各指标的计算结果可知,科技外向性与这些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性的大小有待于进一步进行考证,本文不作深入探究。单说说南昌,南昌之所以在科技外向性上变化这么快,与近几年南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有很大的关系,江西省委、省政府为了做大、做强南昌,把南昌发展成为中部的大城市和“三基一园”(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劳动力输出基地、东部沿海的休闲后花园)的目标定位有关,正是定位比较准,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综合竞争力分析

城市科技竞争力综合得分,武汉第一,以下依次为长沙、郑州、合肥、南昌,这与科技投入项和科技潜力项的得分排名不谋而合,说明科技投入与科技潜力对城市科技竞争力的影响较大,是一个重要的考核因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实证的基础上,有必要对该指标进行进一步扩充与完善。综合得分的排序与各城市在我国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排队基本一致。从近三十年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来看,武汉是中部五省的龙头,是长江中游经济区的核心,属于中部的经济发达地区,是中部地区实现崛起的龙头;长沙、郑州为两翼,属于中部的发展中地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有的条件甚至比武汉还有优势;江西、安徽属中部的欠(或不)发达地区,各方面的发展起步较晚,加上观念、政策、区位等因子的影响,其发展思路和战略上存在保守与不足。

计算结果同时也表明,各城市在保持自身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情况下,坚持以“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区域协调发展之路,走竞争与合作之路,走大开放与大发展之路,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长远目标,正确定位,着力打造以武汉为中心,以长沙、郑州为副中心,以南昌、合肥为次中心的涵盖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重庆等省市的泛长江中游经济区,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对促进中部崛起,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中部五省省会城市科技竞争力发展趋势分析

由表2、表3的计算结果,可得到中部五省省会城市科技竞争力变化趋势雷达图(图1)。

附图

图1 中部五省会城市科技竞争力变化雷达图

由上图可看到五城市科技竞争力变化情况,武汉增长最快,以下依次是南昌、合肥,郑州、长沙二城市有下降趋势,虽然这并不能说明各城市科技竞争力的真实变化情况,但也从一定角度说明了五个城市科技竞争力的变化基本趋势,这同时要求我们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同志必须认真思考自身科技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以便对今后的发展做出正确定位,制定合理、可行的战略来促进科技产业的发展,增强其竞争能力。

四、提高中部五省省会城市科技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城市历来就是人类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拥有者和消费者,城市作为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是各种竞争活动的主要载体。同时随世界竞争的加剧和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城市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体现在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竞争,尤其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因而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的重要性就提到了很高的地位,而科技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未来市场竞争战场的主要武器,提高科技在区域(城市)发展中的地位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对提高科技竞争力的思路和策略进行研究。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理解增强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性

一般认为观念对发展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保守的观念制约发展,开放的观念促进发展,因此五城市都必须克服封闭与保守的陈旧观念,摒弃固步自封、各自为政的以我为中心的发展观念,加强城市间的合作与交流,对促进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对提升各城市科技竞争力理当有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市民对科技的认知和支持程度直接影响科技竞争力的提升,市民的科技意识是反映这种认知和支持程度的重要方面,市民素质和科技意识又制约着对科技的认识能力和支持程度。因此,提高市民素质和科技意识,可增强其对发展科技的认知能力和支持程度,从而构成强大动力,推动科技竞争力的提高。

(二)强化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处理好竞争、合作与保护的关系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新时期,竞争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竞争又分恶性与良性两种,前者对发展起制约作用,后者是指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必须打破地区保护,以开放的眼光来看待城市间的竞争,竞争有利于找出自身的短处,有利于改变与调整发展思路和战略,对促进城市科技竞争力、城市综合竞争力都很重要。同时,在竞争与合作的基础上注重建设中部五省统一大市场。

(三)加强对技术开发的投入,同时制止重复投资与建设

由表2、表3可知科技投入对提高科技竞争力是十分重要的,二者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正相关性。科技投入一方面可以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和发展更多的有竞争力的科技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与新兴产业;一方面可以为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包括基础设施),并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但是在加强科技投入的同时必须警惕重复建设与重复投资所造成的浪费,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制定合理的人才战略,广开“才”路,挖掘“才”力

人才是21世纪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人才的竞争是一种最大的、最激烈的竞争形式。为缩小地区差距,须将人力资源开发摆在增强科技竞争力的突出位置,一方面加大对教育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各类高等院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基础教育在培养不同层次人才上的作用,培养多层次、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建立多梯队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制定有利于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措施,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政府宏观调控与人才市场配置相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鼓励人才的合理流动与交流,努力创造有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的良好环境,把使用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与吸引人才有机结合,千方百计发挥人才在提高科技竞争力中的先导作用。

(五)注重产、学、研结合,增强科技转化能力

推动产、学、研间的密切结合,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企业单位的教学、科研与生产有机结合,鼓励科技人员到企业参加技术创新活动,并倡导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到项目研究中去,把科研成果转化到生产中去,转化为科技生产力。同时鼓励产、学、研之间从科研立项到成果商品化及至开拓市场的全过程全方位合作。

(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就全国而言,中部五省科技创新硬环境处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间水平,但在科技体制、科技政策、科技法规等人为的软环境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五个城市应坚持以人为本,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稳定、引进与培养人才相结合,使广大科技人员各持所长,各得其所,正确把握中央对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政策,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为纽带,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科技产业的发展为目标,以科技产业软、硬环境建设为辅,大力提升科技产业竞争力,努力使科技成果快速商品化、产业化。

(七)重视引进国外资金及智力

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曾得益于引进国外资金及智力,在某种程度上说,西部开发与发展同样得益于引进国外资金及智力,所以为促进中部地区的迅速崛起,快速提高中部五省省会城市科技竞争力,必须重视吸引国外资金,重点用于基础产业、科研活动、科技创新与教育产业等,以缩短发展差距,为中部发展争取时间、争取速度、争取质量。

(八)注重提高企业自主技术开发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载体。因此,提高科技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把企业变成技术创新的行为主体。中部五省应以培养一支具有国际经营经验及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为突破口,全面提高企业家队伍的创新素质。另外,政府应该通过转变职能、做好服务工作,以政策制定为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与服务,为企业营造各种外部激励约束与激励机制,为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提供互动平台。

标签:;  ;  ;  ;  ;  ;  ;  ;  ;  ;  ;  ;  ;  ;  

中部五省省会城市科技竞争力研究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