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加味治疗布加综合征1例论文_王新华

五苓散加味治疗布加综合征1例论文_王新华

王新华

(凉州区羊下坝镇中心卫生院 甘肃武威 733000)

【摘要】五苓散加味治疗布加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辨证论治;五苓散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8-0118-02

布加综合征由各种原因所致肝静脉和其开口以上段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引起的常伴有下腔静脉高压为特点的一种肝后门脉高压症。又称肝静脉阻塞综合征。是临床少见病,疑难病。病人常表现为腹胀,腹痛,出现大量腹腔积液,黄疸,肝大,肝区触痛,少尿等症状。笔者在临床上应用中医“活血,健脾,利水”的方法,治疗布加综合征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71岁,农民。因“腹胀,腹痛,少尿2月,加重3天”就诊。患者2月前曾在我院住院观察治疗(抑酸,保护胃粘膜)。经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遂转院至我市三级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复查下腹部彩超示:肝回声增粗,增强,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内经变细(近右心房处狭窄明显),腹腔积液。诊断为“布加综合征”,查肝纤维四项:均正常。患者家属要求至省级医院进一步诊疗。在省级医院行胸腹部,胆道MRCP检查示:双侧胸腔少量积液,腹腔积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并在局麻下行下腔静脉造影+肝静脉造影示:下腔静脉狭窄率30%,左肝静脉未显示。无明确手术指征,未做进一步处理,给予抑酸,保肝,能量支持治疗,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而回到当地。患者入院后复查B超示:下腔静脉,肝静脉声像图改变。腹腔积液厚达79cm。刻诊:患者精神困倦,懒动。面色黧黑,口唇发绀。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腹壁青筋显露。无皮肤紫斑。脘腹痞胀,纳差。无恶心,呕吐。小便少,大便秘结,数日1行。下肢轻度浮肿。舌苔白腻,舌质淡紫。脉缓。临床诊断为鼓胀(水湿困脾证)。鼓胀主要是由气,血,水瘀积于腹内。以水裹为主,水蓄不行,故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水湿内停,中阳不用,脾胃不运,则脘腹痞胀,纳差。水湿困脾,气不下行,水湿不得外泄,故肢肿尿少。脾虚肝郁,气血瘀阻,则面色黧黑。本病属于中医的“鼓张”,黄疸,单腹胀。在《内经灵枢·水胀》: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而在治疗方面提出了“中满者,泻之于内,去菀陈莝,洁净府,塞因塞用”等方法。张景岳在《景岳全书·肿胀》篇云:单腹胀者,名为臌胀,以外虽坚满而中空无物,其象如鼓,故名鼓胀,亦名蛊胀……且肢体无恙,惟在腹,故又名为单腹胀”。《医学入门·鼓胀》:凡胀初起是气,久则成水,……治胀,必补中行湿,兼以消积,更断盐酱。治宜:利水渗湿,活血化气,健脾补肾。方药:五苓散加味。中药组成:白术30g、车前子10g、防己6g、茯苓10g、牛膝30g、猪苓10g、苍术24g、泽泻8g。1日1剂,水煎服,分二次服。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服药3付后患者自诉腹胀,腹痛症状减轻,尿量较入院前增加,复查B超示:腹腔积液73cm。效不更方,继续服药10付,患者自感腹痛症状消失,腹胀缓解,小便正常。复查B超示:腹腔积液45cm。继续服药10付,患者自感腹胀症状消失,进食一般,大小便正常。再次复查B超示:下腹部未及异常回声。随访1年半,患者偶感小便不畅,自服“三金片”后症状消失,无复发。

五苓散是治疗水湿内停的代表方剂。方用茯苓甘,淡,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气。与猪苓,泽泻同用,加强利水,渗湿作用。白术,苍术燥湿健脾,利水湿。车前子利水通淋,主治小便不利。防己利水,通络清下焦之热。牛膝补肝肾,又能活血行瘀,利尿通淋。诸药相合,共奏淡渗利水,健脾补肾,活血通淋之功。

体会:

布加综合征是临床少见病,疑难病,在基层医院,容易误诊误治,使患者长时间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延误或产生其他变证,甚至部分患者因高额的检查费及治疗费而放弃治疗。中医辨证施治,治标固本,在基层卫生院是最基本,最经济的治疗手段。亦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仲英主编.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280-286.

[2]王永炎,严世芸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350-355.

[3]张学斌.张北平,以健脾逐瘀利水法为主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9.272-274.

论文作者:王新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1

标签:;  ;  ;  ;  ;  ;  ;  ;  

五苓散加味治疗布加综合征1例论文_王新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