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高等职业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_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把高等职业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_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推动高职教育走上新台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台阶论文,高职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怎样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要正确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社会的现代化,不仅需要一定数量的专家、领导干部,还需要一大批受过高等职业训练的人,在设计、生产、销售、运行、维修、管理等各方面配套工作,现代社会才能正常运行,现代化的优点才能充分展现。我国当前情况下,各行各业、各种岗位都有一个“上台阶”的问题,人才非常缺乏,需要很大的量,要培养一层人,才能构成现代化社会的文化、技术基础。

此外,还要强调指出,应对现有的专科教育进行改造,专科不应是本科教育的浓缩,应当根据职业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使之真正切合社会需要。

高等教育有两种发展方向,两种方向应有不同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办学方法、招生规模、考试方法均有其特殊性,需要认识其特点,采取不同的政策。高职学院怎样才能办好?高职学院应当由地方来办。中国太大,国家统办,很难适应各地的要求。只有地方办,才能适应变化着的市场需求,人才也才能到基层去。不能搞“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要充分利用社会的教育资源,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社会化办学网络。师资、设施要充分利用社会潜力,这样,才能投资少,有力量办,专业设置才能灵活。大规模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不能照搬“211工程”的办法,要适合中国的国情,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我认为,办好高职学院的主要标准在于教育质量好、转向快、自我发展能力强。

公办与民办相结合,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是发展高职教育的重要途径。

中国高等教育的最大缺点是国家包得太多。当前,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避免这个毛病。只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学校会有很强的生存能力。海淀走读大学1995年的经费为1300万元,其中政府补贴只有28万元,学费收入占1070万元,校办企业收入为200万元, 这表明,只要调动社会的积极性,学校能形成自我生存的能力。总之,发展高职教育一定要讲究办学效益,学生要缴费上学,不包分配;学校要强调艰苦创业,形成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

在高职教育中应更加提倡素质教育。

人有各种特点,社会上也有各种各样的职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时,要重视学生本人的特长和爱好,扬长避短,因材施教,有各种特点的人都可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我不反对高考,但也要看到高考的副作用,千篇一律的要求,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人的个性和长处。社会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关键是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要求。在招生录取方面,高职教育应当有更大的灵活性,要从实际出发,做到根据职业的实际需要来选拔学生,从而使学生有可能扬长避短,学校能做到因材施教。所以,入学考试的办法要改革。此外,教学体制也应改革,最好采用学分制,使学生有较大选择余地,也便于半工半读。总之,要使各人的特点有充分发展的机会。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二是积极开拓新渠道、探索新模式,总结新经验。中国新兴的职业大学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宝贵的资源。1980年,我国开始出现了金陵职业大学、江汉大学、成都大学、西安大学、洛阳大学等13所职业大学。随着改革开放的形势发展,职业大学也有了较快的增长。1983年新建33所,1984年新建了22所,1985年新建了22所,连续几年新建了77所。职业大学的蓬勃兴起,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第一个高潮的到来。也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就是在这个高潮中诞生的。如今沿海、沿边、沿江各地88所职业大学已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30多万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对这些学生,基层单位反映:“要得到,用得上,留得住”。我国职业大学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道路,旗帜鲜明,分布均匀,贴近基层,勤俭办学,办学15年显示出蓬勃生机,成为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一种重要的资源。此外,普通高教中一批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校中一批条件较好的学校或专业也联系生产发展的实际,进行了各项改革的试验,取得可喜的成绩。一些民办高校也认识到只有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道路才有前途。以上这些高校,通过进一步改革与建设,将成为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利的基础。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这些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无论在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方面,都存在着许多困难。许多问题都亟待通过实践和试验求得解决。因此在当前大好形势下,加强领导管理,及时总结经验,提供政策保障,开展理论研究,必将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高职教育任重道远

谈到迎接21世纪,人们往往想到发展高、精、尖技术,培养国际水平的专家、学者,办好综合性、研究性的大学。这是对的,不瞄准国际先进科技水平,我们是难以自立于民族之林的。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既有高技术产业,又有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甚至还有不少手工业。在很长一个时期,我们所需要的科学技术是多层次的,既要有先导性的基础研究,也要有大量应用技术研究,甚至还有大量推广现成技术的研究。我们所需要的人才也是多层次的,既要有从事科研、设计、决策管理的人才,也要有在第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和现场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没有后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高等职业教育要和普通高等教育一起承担起这一任务。

同时,现代化社会要求国民素质的提高。许多发达国家在中等教育普及以后,都努力提高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使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国际惯例将毛入学率15%以下称为精英教育,以上称为大众教育)我国199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6.5%。进入21世纪, 我国要发展成为中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必然会提上日程。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高等教育的普及,仅靠普通高等教育还不行,必须大力发展高职教育。

因此,迎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必须两手抓。一手抓少量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精、尖”学科和研究性大学的建设;一手抓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性科学技术研究和培养大量应用性人才的高校建设,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

业前教育和业后教育要结合起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类型要求趋向多样化,对人才的受教育程度要求趋向高移化。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出于这种客观需求。

我国的专业技术人才的类型结构一直存在不合理现象。例如:在工程技术人员中,工程师与技术员的数量比例长期处于倒挂状态,不得不使用工程师从事技术员的工作,而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并非针对技术员的要求,所以需要发展培养技术员类人才的教育制度。又如:在医药卫生人员中,医生和各种医辅人员的比例也不合理,处于医生多于护士的倒挂状态,护理工作跟不上医疗,医院里住院的陪床率很高,需要加强医辅人员的培养,同时,现代高科技诊断和治疗仪器日益增多,要求有培养能掌握高科技的医辅人员的教育制度。此外,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出现新的跨专业的、具有多种从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这些人才在类型上属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教育的层次上往往已不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能满足的,所以要发展高等教育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这是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培养这些人才要靠正规的学校教育,但是,从终身教育的观点出发,各种“非正规”的教育、培训更是不可少的,而且数量上是更多的。从招生对象上说,既需要招普通高中毕业生,也需要招收有一定专业基础或实践经验的人,视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定,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把就业前的教育和就业后的教育结合起来,打破目前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教育各自成体系的格局,这也是我国教育制度走向成熟的必然趋势。

当前,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个热门话题。首要的问题是从用人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途径,避免盲目性。

要确立高职教育的地位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在工程研究和工程设计人员与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的技术工人之间,出现了一种从事生产现场技术工作的人员,通称为技术型人才。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纷纷兴办起培养这类技术型人才的技术教育,其中有一部分是在高等教育层次,称高等技术教育,逐步成为高等教育结构中的一种类型。这种高等教育类型结构调整,是近半个世纪尤其是六十年代以来多数经济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

当前,我国对技术型人才也提出了高等教育层次的要求。多年来,尤其在近10多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主要在专科学校,为适应这种新的需求而进行改革,使在培养技术型人才方面已大有加强,兴办了一批高等职业学校,所以这种实质为高等技术教育的高等职业教育实际上已部分地存在。但是,由于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没有如同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美国的社区学院那样,明确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给予应有的地位,更没有相应的政策予以导向和支持,使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未能根本改变以培养学术型、研究型和设计型为主的单一的模式导向,长期处于仅仅有利于这种模式发展的政策环境之中。而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高等教育则名不正,言不顺,长期只作为低于本科的一个层次而不是一种类型处于不利地位。以致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中类别不清,于是在结构调整中方向欠明,力度不强,步履蹒跚。所以,必须把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种类型的地位确立起来。现在,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是完全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正确决策。

高等职业教育既有特定的培养目标,也有自己特有的质量标准,需要不完全等同于另一类高等教育的办学条件,也要有相应的办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第一依据是社会的实际需求。因此,兴办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明确培养目标,坚持质量标准,改革办学体制,突出办学特色。

发展高职教育的关键是要有相应的政策,给予切实的支持和正确的引导,否则,一切良好的愿望都将落空。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决不是任何行业、地区都同样旺盛的,同一行业和地区的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因此必须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切忌一刀切或一哄而上。

发展高职要面向社会、紧贴经济

长期以来,我校坚持“面向社会,紧贴经济,发展高职,主动适应”的办学道路,将服务面向定位于: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将培养目标确定为:基层、现场的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应用型人材,并据此改革办学体制和培养模式。学校的定位以及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使学校逐步显示出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办学特色,迈上高等职业教育之路。

地方经济的主体是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第三产业。长期以来无稳定的毕业生来源,而且来了也难留得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教育来说,存在学校的服务面向未能充分覆盖这一层面和毕业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地方经济、特别是广大农村盼望高校毕业生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下得去是前提,用得上是关键,留得住是目的。用得上才留得住。事实证明,高职的办学体制和培养模式能更好地与地方经济的需求适销对路。

社会对人才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多类型的,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多种经济成份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人才需求的面更宽,量更大。近几年高教的改革显著地提高了自身对经济的适应能力,但是服务面向、培养规格仍不能充分满足社会需求,高等教育需要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发展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结构的自我完善,功能的自我发展,对社会的需求的进一步满足。

高考落榜生——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对象

高考落榜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对象。李岚清副总理视察我校时专门讲了这个问题,希望通过高等职业教育试点,探索出解决问题的经验。这部分同学的突出特点,就是有文化没技术,就业能力差。如果继续教育途径顺通,绝大多数人会成为社会建设的有用之才。

怎么解决?主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改革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发展职业资格教育与考试制度,充分利用民办高校教育资源并发挥行业,企事业单位作用,是一条高效益又能为普遍接受的解决途径。

一是建立一种职业教育特点鲜明的宽进严出的教育考试制度,最现实的办法就是改革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15年来,高教自考发生了重大变化,即应届高中落榜生逐步成为参考重要对象(过去是在职人员居多);“自学”特点削弱,民办高校为主的全日制正规化面授成为助学的典型形式。目前全国几百所民办高校主要招收应届落榜生通过自考取得大专学历。自考的突出不足在于:专科专业与课程设置属“本科压缩型”,重理论轻实践,应用性差。因此,应抓紧自考改革,以职业教育为基本内容设置专业与考试课程,改革考试办法,规范教育模式。同时,积极调动行业部门参与联办,与自考与职业资格考试相衔接,使之更加完善。

二是高中后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非学历高等职业教育。目前,我国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应该在强化持证上岗前提下,扩大职业资格证书岗位范围,建立相配套的社会化的考试制度。同时,确定一批有条件学校,招收高中毕业落榜生,进行正规化高等职业教育,学制1至2年,毕业后取得高等职业培训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持证就业上岗。

要搞好试点和示范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和人才观念为先导,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要解决3个问题:第一, 为什么要发展高职教育?目前基本上已形成共识。第二,发展什么样的高职教育?重点应发展能适应农村、中小企业、乡镇企业需要的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实用性技术和管理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后续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上手快、留得住、干得好”的特征。第三,如何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我们认为其基本思路是实现体制转变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办学积极性,加强社会参与和产学合作,要充分利用现有高等教育资源,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简单地说就是“三改一补”,即对现有职业大学、部分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学校进行改革,选择少数重点普通中专校举办高职班或改制为技术学院来补充。

为了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路子,建议政府采取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发展,适度开放,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方针,同时能选择少数经济发达教育基础较好的省市和行业进行试点;一方面取得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经验,另一方面对全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当然,试点应是全面的试点,包括办学体制、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途径、培养模式以及机制等诸方面。国家教委应赋予试点地区应有的统筹权、决策权和管理权,赋予试点学校应有的办学自主权。

最近,李岚清副总理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讲了话,国家教委正在研究和部署这一工作,因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如果说1980至1985年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第一个春天的话,那么“九五”期间将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走适合国情、市情、校情的发展之路

10多年来,我校以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和道德的高级应用性人才为己任,既办“高专”又办“高职”开拓了广阔的教育领域。

为了使我校高等职业教育充满活力健康地发展,必须分析国情、市情(包括区情)、校情。国情,第一点,是穷国办大教育。解决这一矛盾的出路就是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发展教育,公办民办两条腿走路。第二点,是我国经济发展目前已进入了一个同国际接轨,以科技进步为主线的战略转换时期。职业技术体系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一种与传统技术有很大区别的全新和多方位的新技术结构对劳动者的智能结构提出了高移化、智能化和复合化的要求。因而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从来没有像这样强烈的需求。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结构内涵也要相应的发生着变化。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必然受到市场竞争角逐的考验。它要求我们的毕业生有广泛的市场适应能力、开创能力以及就业转换能力。这同过去的传统的职业教育仅限于单项就业、偏重一技之长的培养目标产生了新的矛盾,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于市情,职业教育要有地方性、区域性特点。第一、北京是国际化大都市,是个走向开放的政治、文化中心。它要发展的是高新技术专业、信息专业,第三产业以及文化产业。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要反映首都特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要有首都特色。第二点是,取得了很大成就,获得了宝贵经验。我校开创以来,已办过将近40个专业,绝大多数专业是高等专科(广义的高等职业),同时也办过3 个具备高等职业技术特色的专业。一个中国烹饪专业,另一个专业是实验技术专业,再一个专业是锅炉工程与节能技术专业海淀区本身,作为学校的所在地区,它相当于一个大中型城市,是大有用武之地的地区,它是全国发达的科技教育区,经济实力的增长也很快。它有全国最发达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唯独高等职业教育空缺;在它的地域内有全国密度最大、素质第一流的高级专门人才,唯独区属单位和企业的专业人才缺乏。我们学校的教育要更全面、更深入、更主动地适应海淀区需要,为海淀区服务,急海淀区之所需。这样我校在海淀区就可以充分显示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从而也就会不断地发展壮大自身。校情中最主要之点是办学资金自筹。我们学校的体制是“民办公助”,因此,解决困难问题的途径,既可求“公”,也可求“民”。我们的困难要比公办学校大,而我们解决困难的路子也比公办学校宽。我校的校训是“改革探索,勤奋进取,艰苦创业,开拓前进”,这是我们的传家宝。现在我校的硬件建设同一般公立学校相比还有比较远的距离,在全国16所国家教委备案的民办学校(含成人)中也不是解决的最好的。我们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决好这个问题。

发展高职要因地制宜

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从江苏省的情况来看,全省到2000年将以县为单位全面实现小康,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此,对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数量更大,类型、规格更多样化。高等教育要能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就应在办好普通高等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针对岗位需要到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这对于改变我国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高校布局和高层次人才走向具有重要意义,并将促进高教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的改革。

现代职业教育是工业社会的产物,高等职业教育则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它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十分密切。各地情况差别很大,因此,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不能搞一刀切,要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国家宏观指导下,由省、市统筹高职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为此,要加强省、市的统筹、决策权。

发展高职教育还涉及到教育外部的一系列问题,如社会舆论,企业制度、岗位资格规范、人事就业制度、财税制度等等,希望国家和有关方面制订有关政策,深化改革;希望新闻媒体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广造舆论,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比较好的外部环境。

高职教育要突出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的出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社会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对具有较高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难以在数量上和内容上适应上述社会需求,于是高等职业教育便应运而生。高等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高等教育功能上的大众化和多样化。在一些发达国家,随着“后工业化”趋势的日益明显,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很快,职业教育的重心已从中等教育阶段向高等教育阶段转移。

目前,在我国一些经济较发达、教育普及程度较高的地区,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比较大。在这些地区适当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有必要,而且是有可能的。当前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意义在于:第一,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更多“下得去、用得上”的高层次实用人才;第二,提供更多的高中后学习机会,以满足社会上日益增长的对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第三,促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多样化改革的进程。

当前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通过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已有的职业大学、专科学校和成人高校、包括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积极作用。第二,在办学模式和培养规格上,真正从实际出发,努力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克服偏重学历和学科教育的倾向,加强实践环节和职业针对性;第三,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要加快教育内外部管理体制的改革。要适当扩大地方在高等教育管理上的权限,加强在高职的改革和发展上高教、职教和成教的统筹;同时,要深化劳动就业和人事制度的配套改革,加快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制度的建设,克服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加快发展高职教育的建议

目下,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更快地发展问题。

一、扫除门户偏见,从实践中去找答案。我认为,科技发展到今天这个水平,知识密集型的第一线生产岗位,或基层的管理岗位,其所需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理论知识的含量比重均较大,已很难区别施以观念上所谓的“技术教育”更合适还是“职业教育”。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欧洲各国,教育前面的冠词也早将“职业”和“技术”连在一起。因此,高专办高职应是顺理成章的事,对职工大学办高职也应抱积极态度。

二、尽快明确管理归口,简化审批制度。高职是新事物,它归高教还是职教,要赶快明确,否则,无人专抓,必然影响发展。凡高专、职工大学申请办高职的,应尽量简便,因它们本来就有办大专水平的教学能力。

三、给毕业生定未来的岗位群,高职发展才有生命力。任何类型的教育都是适应客观的要求而发生并发展的,高职也不例外。高职培养人才瞄准的是生产一线的技术指挥层和服务行业的中级管理层。乡镇企业和农村都应明确设哪些岗位可接受高职毕业生。

四、要解决政策问题,有利于高职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首先,不要堵死高职生、大专生升高级师的门。在职称条例上,没有本科文凭是升不了高级师的,这影响专科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变动一下,既与本科有区别又鼓励业绩出色的专科毕业生有希望晋升,那就更好。其次,为了让更多的城镇毕业生下农村,是否可规定,允许去农村工作的城镇学生不迁户口。

编者的话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高职教育,这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为了更好地迎接高等职业教育的第二个春天,本报教育部与海淀走读大学于最近联合举办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座谈会”,来自全国的部分专家、学者献计献策,就高职教育的地位、作用、培养目标和发展途径等展开了热烈讨论,发表了许多精彩的意见,这里特刊登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标签:;  ;  ;  ;  ;  ;  ;  

把高等职业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_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