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沈北新区“三个好”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沈阳市论文,新区论文,核心价值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以“三个好”,创新道德体系建设,推动新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富裕沈北、和谐沈北、文化沈北。 一、好声音传遍沈北每个角落 充分利用辽海·沈北讲坛、文明礼仪大讲堂、道德讲堂等有效载体,让弘扬社会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好声音飘荡在沈北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延伸至每个社区和村屯。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提倡短会,大部分党员干部没有大块时间听讲座,就采用30分钟至1小时之内的“微型报告会”的方式进行宣讲;在社区、村屯等基层党组织,大部分群众不喜欢听专家报告,邀请专家教授到社区、田间地头解读“中国梦”。 群众非常欢迎这种走进社区,倾听他们需求的做法,通过唠嗑聊家常的形式,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不只拉近了与普通百姓间的距离,也解决了大家心里的疙瘩。在群众文化生活中,采用社区晚会、文艺汇演、群众大舞台等方式进行宣讲,编排富有生活气息和浓郁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 目前,沈北新区已经建立健全三级宣讲体系,30家单位被选为辽海·沈阳讲坛举办点。两年来,先后举办道德讲堂3900场,受众5.6万人,开展“理论宣讲五进”活动268场,受众1.6万人。区电影公司、影剧院落实“2131”工程,深入广场、社区、敬老院、驻区部队义务放电影2600场,各类志愿者开展医疗、法律等知识咨询活动5600次。 二、好人诞生在沈北每个角落 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不断提升城市人文精神。建立健全评选表彰制度,让好人有好报,让好人的光芒辐射每个社区,照亮每个家庭,弘扬一个又一个正能量,抒写一段又一段感人故事。沈北新区先后开展了网上“中国好人榜”投票,“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沈北新区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大力弘扬好人文化,建立沈北好人的道德评价机制。每年评选一次10名沈北新区道德模范,分为“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和“孝老爱亲模范”五类。让人激动的大爱故事,时时都在沈北涌现,黄家街道大孤家子村农民汤秉贵和辉山乳业有限公司送奶工王秀珍荣获“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并出席颁奖典礼。利用区文化馆等免费场馆,锡伯族文化传承人阿吉·肖昌、依文兰一直义务教文艺爱好者锡伯族舞蹈和乐器等。 三、好文化种遍沈北每个角落 以前都是送文化下乡,沈北新区创新开展“种文化”活动。群众参与积极性空前高涨,艺术惠民从培训到展演形成了良性循环,完成了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大力开展文化培训工作,首先,在区文化馆、沈阳师范大学、旸谷艺术培训中心等三家培训基地开展集中培训;其次,从培训中心及区属各中小学优选了百余名优秀教师,派到基层社区,担当社区艺术指导员工作。再次,鼓励自发组成的各类文艺团体自行开展培训,各社区和村屯结合群众喜好的特点,组建了各具特色的合唱队、健身舞队、秧歌队、二人转团、说唱团、综合表演队等各类民间文艺团体。农家小乐队——靠山根演出队创作的表演唱《请到农家小院来》,歌唱了马刚街道中寺村独有的农家院一条街,歌曲《春满田园》歌唱了反腐倡廉社区的新变化和新风气。财落街道大辛二社区请胡宏伟作词,铁源作曲创作了社区之歌《美丽的田野幸福的家》,如今在百姓中传唱着。 两年来,开展培训5000余课时,受训群众达6.3万人次。沈北新区艺术惠民工程共开展免费艺术培训1546场,受益人数6万多人次。全区各社区和村屯组织的文化活动1000余场次,受益人数达10万余人次。孙泰祥编著22.5万字文集《抚摸岁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向春林、姜文元编著18万字文学专著《追梦的双翼》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孙泰祥、李少先编著25万字长篇小说《烽火岁月》,作为沈阳市“晚霞映天”出版工程第三集由沈阳出版社出版发行;王兴华29万字长篇著作《小八路张一波·风雨一生写传奇》,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沈阳新区“三善”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_正能量论文
沈阳新区“三善”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_正能量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