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阐述了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以及特点,从设计与施工两个环节出发,对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工程造价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建设项目;实施;工程造价;管理
前言
工程造价即有关人员对工程施工成本进行预测以及计算的过程。要求在综合分析不同施工环节对成本的需求的基础上来实现。加强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是提高造价科学性以及公平性的关键,是平衡建设单位、承包单位以及业主等各方面利益的主要途径,对建设工程而言,具有重要价值。
1 工程造价管理目标、特点与流程
1.1 工程造价管理目标与特点
工程造价管理涉及到的利益体较多,包括建设单位、承包单位以及业主等,根据利益体的不同,管理的范围以及内容也各不相同,受其影响,管理过程往往较为复杂。
综合来看,工程造价管理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投入与产出保持合理比例。(2)确保投资在项目的控制之中。为达成上述两项目标,工程造价必须达到规范化、准确化、时效化等标准[1]:①规范化:建设工程类型复杂,工程造价过程,必须根据工程类型的不同而具体确定。②准确化:应采用科学化的计算方法以及管理手段,对工程施工所需的成本进行规划与控制,提高计价以及计费等的科学性。③时效化:工程造价反映的是某一时期的市场价格,随时间的变化,市场价格随之变化,造价需具备时效性,才能与市场相适应。④公平性:工程造价需能够平衡业主以及承包单位等各方面利益体的利用,使之意见达成一致,以更好的展开施工。
1.2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流程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需渗透到决策、实施以及竣工3个阶段,管理流程如下[2]:(1)决策阶段的管理:项目决策阶段,管理人员需根据项目的大小、功能等,对施工所需的资金进行初步评估,将其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工程造价的合理性。(2)实施阶段的管理: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实施阶段,包括设计与施工两个环节。应首先根据工程要求,初步设计施工图纸,并对图纸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找出漏洞,修改图纸,最终形成施工设计图。施工阶段,须严格遵循图纸要求而进行,并考虑现场条件以及业主需求等,编制招标文件,确定计价方法,根据承包方实际完成的工程量,确定工程费用,同时考虑施工期间的市场价格变化情况,对工程成本进行控制。(3)竣工阶段:编制竣工决算,总结施工经验,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
2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2.1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2.1.1 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
建设项目设计环节的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3]:(1)设计环节如过于注重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忽略了由此所带来的成本的浪费,必定会对工程造价水平以及管理效果造成影响。(2)施工材料市场价格以及人工成本等,对施工成本影响较大,设计环节如未做好市场调查,导致对市场的了解程度不足,工程造价的可行性很容易由此降低,致使工程无法按照造价指标而施工,进而拉低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3)设计阶段,施工单位未与运营单位相互沟通,两者之间未达成一致意见,导致运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对施工单位的效益影响严重。(4)项目施工过程中,工程事故或业主索赔等问题的发生,会导致施工成本大量增加,如施工单位未充分分析项目的盈亏,未充分考虑项目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风险,工程造价水平很难提高。
2.1.2 施工环节存在的问题
建设项目施工环节的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合同签订过程中,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所提供的材料不足,合同中未列举有关施工风险的相应事项,未明确计价方法等,是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是工程进展的主要阻碍。(2)施工阶段,材料浪费问题过于严重、材料入场签证不严格等问题,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显著存在。除此之外,灵活性差,未能够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而做出调整的问题,同样属于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工程经济效益的提升会产生较大的阻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管理方法
2.2.1 设计环节管理方法
设计环节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如下:(1)应在考虑生产工艺要求的情况下,对投资进行控制,确保能够在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要求的基础上,将成本降低到最小。(2)应对设计文件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市场调查等方法,找出施工过程中的干扰条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解决问题,为施工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3)确定项目施工范围以及施工需求,与运营单位相互沟通,在两者意见达到一致时展开施工,避免运营范围于施工过程中不断更改意见而导致施工成本增加的问题发生,确保该工程能够在工期内及时完成。(4)做好项目的盈亏分析以及敏感性分析,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进行预测,如施工人员事故以及自然灾害等,提高成本控制水平,提高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水平。
2.2.2 招投标阶段管理方法
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如下:(1)建筑工程招标过程中,施工成本属于建设单位评估承包商竞争力的主要指标,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应认识到上述问题。在招投标过程中,投标单位应在确保工程进度以及质量合理的基础上,通过价格优势而取得施工权利。(2)确定中标后,合同签订过程中,施工单位应积极补充相关造价材料、承诺书等文件,明确材料价格以及计价方法,将施工风险问题,作为单独条款补充在合同中,明确合同各方的权利与义务,确保工程能够依法进行。
2.2.3 施工环节管理方法
施工环节,应采用以下方法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1)施工阶段,施工材料浪费问题,对施工成本的影响极大,工程造价人员应将动态管理的理念渗透到工程造价管理中,根据工程的变化,及时调整各个施工环节,控制施工材料的使用,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2)需加强对现场签证过程的管理,做好记录,明确工程材料的来源及去向,以确保索赔问题发生时,能够积极的应对。(3)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完全按照图纸的要求施工,避免实际施工与设计方案不符的问题发生,将施工成本控制在预测指标的范围内。
2.2.4 竣工阶段管理方法
竣工阶段,需做好竣工结算以及经验总结工作:(1)竣工阶段,有关人员需积极落实竣工结算工作,将实际施工成本与预测指标相对比,评估工程是否存在成本浪费严重的问题。(2)总结本次施工的经验,为下一项目的工程造价过程提供参考。
3 工程造价管理发展方向
3.1 工程造价管理技术发展方向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提高了各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建设工程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同样应将计算机以及互联网应用到工作过程中,改革管理理念,提高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应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软件的开发,软件需具备信息提取、存储以及传递功能,工程实施过程中,材料的价格、材料入场记录、施工合同等,均需存储到软件中,确保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能够在需要时,及时提取信息,并对其进行使用或更改,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效率。
3.2 工程造价管理理念发展方向
在未来,应将全过程管理以及动态管理理念渗透到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要求工程施工中的每一工作人员,均参与到工程造价管理中,在各环节施工成本发生变化时,及时将变化情况以数据的形式反映给工程造价人员,而工程造价人员则需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使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得以提升。
结论
综上,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应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视,从设计环节出发,提高合同签订的科学性,提高工程造价的灵活性,在施工环节,同样需根据工程的实际变化情况,以工程造价为基准,对各施工要素进行调整,避免成本浪费过于严重的问题发生,提高建设工程的投入与产出比例的合理性,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徐晓霞,安钢.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管理[J]. 科技与企业,2015,02:15.
[2]陈传金. 工程造价管理在建设项目实施阶段中的作用及意义[J]. 江西建材,2014,19:214.
[3]李敬业,吕富军,娄新.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 江西建材,2014,19:229.
论文作者:韦雪妃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9
标签:工程造价管理论文; 阶段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环节论文; 成本论文; 工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