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与中国商人世界网络_新加坡华人论文

中国加入WTO与中国商人世界网络_新加坡华人论文

中国加入世贸与世界华商网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华商论文,世贸论文,中国加入论文,世界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1999)08—0017—04

随着1999年4月朱镕基总理出访美加等国的完满成功, 中美两国就中国于1999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达成了共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指日可待,举国为之振奋。面对这个期待已久的新形势,我们应如何充分发挥海外众多华侨华人优势?如何利用日具规模的世界华商网络?

面对新形势展开的讨论,几乎一边倒地侧重于加入世贸带来的挑战,关注着如何防御外来攻击,如何坚守国内固有阵地,如何在“狼来了后,与狼共舞”?舆论暂时还较少注意到中国加入世贸带来的机遇,较少讨论如何发挥我国的特有优势,充分利用加入世贸带来的机遇。

毫无疑问,中国加入世贸后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入世贸,我国就必须履行承诺,大幅度降低关税,撤消大部分贸易保护,在开放制造业和商品流通业的基础上,再开放电讯和银行保险等服务业投资市场。可以预料,外国商品和外国资本将大量地涌进我国,并和我国民族工业争夺国内商品市场和投资市场。随着我国政府过去对民族工业的强有力保护逐渐减弱,我国民族工业将面临猛烈的冲击,其赖以生存的国内市场很可能越来越小,确实有必要严阵以待。

但也应该指出,世贸的活动是双向对等的,付出义务必然获得权利,面对挑战同时也面临机遇。我国加入世贸后的机遇是中国经济将最大程度地与世界经济连为一体,并最大程度地利用一切机会为我服务。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成员,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进口关税均已降到5 %以下,且基本废除贸易壁垒,它们不仅向世贸各成员开放本国的投资市场,它们庞大的资金也迫切需要到世贸成员国中寻找投资机会。因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我国平等地直接地和世贸成员打交道,我国的商品将更容易地打入世贸各成员国市场,我国将吸引更多的、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资金为我国经济服务,我国资金也可以在较优惠的条件下,到世贸的成员国中投资并占有当地部分市场。这也是我国领导人孜孜以求十多年,愿意作出一系列让步来换取世贸入场券的意义所在。

因此,加入世贸不仅仅是“狼来了”,更重要的是“虎下山”,不仅仅是防御,更重要的是出击。如果我们能够认清加入世贸后的挑战和机遇,把握和利用这个机遇拓展对外经贸,我国就能更有效地利用世贸所提供的机会。我国因打开国内市场所受到的冲击,也有可能随着对外经贸的扩展而减轻。

那么,有了世贸的入场券后,我国企业如何进入世界各国,在陌生的国度里如何拓展海外市场?发挥海外众多华侨华人优势,利用世界华商网络进入各个华侨华人居住国,拓展我国的海外市场,正当其时!

世界华商经济网络是以海外华侨华人的亲、地、神、业和文“五缘”社会网络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经营关系网络。其中,亲缘包括血亲、姻亲等宗亲关系;地缘,就是邻里乡党等同乡关系;神缘,即宗教信仰关系;业缘,指同行同业关系;文缘,一般包括同学关系或文化上的联络。五缘观念令人们相互亲近从而产生一定的凝聚力,在外部条件或多种压力下人们便组成各种组织,诸如各种姓氏的宗亲会、各个地区的同乡会,以及寺庙神社、学会、行会、工会、协会等。由于地缘和业缘组织的铺盖面比较广,它们最终成为连接海外华商网络的纽带。

华商网络是随着华侨华人之间经济联系的增多,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早期南洋的贸易和投资很多是在华族同乡之间进行,如米业由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潮州人所控制,橡胶买卖则由福建闽南人所垄断。开始,网络中的华商只是各个地缘或业缘组织中经常接触联系的朋友和伙伴,互相通报消息,偶然也合作开展一些业务。随着华人经济的发展,经营规模扩大和经营内容的多元化,华商之间的传统伙伴关系进一步向业务交织和互相持股发展。海外华商经贸网络形态由此更为复杂,联系更为紧密。内部关系包括分支机构、服务网点等;外部关系则包括联营公司、联系公司、联号公司、控股公司、跨国公司等。哈佛大学高健教授的统计指出,华人企业中,国内业务的52%,海外业务的39%,是在华人企业之间进行的。(注:John Kao"The Wordwide Wed of Chinese Business",Harvard Bisniss Review,March-April 1993。)进入华商网络就意味着会直接接触各种商业机会。

华商网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零售商到批发商再发展到进出口商及各行各业;再由小区到大区到跨国,最终形成一种以方言群帮派和业务往来为基础的经济网络联系。随着海外华人经济当地化与国际化的进程,华商资本结合和业务运营网络联系进一步扩大,不仅华人企业互相联营,华人企业还与所在国原住民企业联营,甚至与国际资本联营。因此,海外华商经济网络并不仅仅局限于华侨华人,它与各国当地的工商网络及跨国公司的密切联系,使它发展成为一种开放性的蜘蛛网状的国际经贸网络。60—70年代起的现代再移民,特别是因政局不稳,反华排华而形成的以东南亚为中心向世界各地扩散的现代华侨华人再移民高潮,进一步促使华商经济网络扩大化,华侨华人企业的业务跟着父子兄弟或亲朋戚友散布世界各地,各地华商的网络也随着这些新移民或其他途径逐渐与世界每个角落的华商网络接上了联系。

随着华人经济的日趋国际化,为了充分利用华人历史形成的固有经济网络联系,更有效地推进华人企业和华人经济的发展,进入90年代,各地华商要求建立世界华商经济网络联系的愿望日益强烈,两年一届的世界华商大会应运召开,目的是帮助建立世界华商“有作用的联系网络”。1991—1997年,世界各地华商连续召开四届世界华商大会。前三届分别在新加坡、香港和泰国曼谷召开,第四届会址已“冲出亚洲”,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充分显示全球华侨华人经济的蓬勃发展,海外华商网络正铺盖全世界。而且,以最新的通讯科技与电脑网络,将世界各地的华商资料纳入国际电脑网络的“世界华商网络工程”,已于1995年为新加坡建立和正式推展,世界各国华商之间的联系因而更便利、快捷和有效,世界华商“有作用的联系网络”实际已经开通,世界华商网络的全球化更为迅速。

世界华商网络的日趋全球性,是近年华商网络引起人们的关注的重要原因,各国商界和政要对它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1993年第二届世界华商大会上,香港商会会长霍英东表示,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政策下,华商在促进各所在国家及地区的对华贸易和交往方面,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注:《世界华商经济年鉴》1996/1997年,第5页。)在1995 年12月第三届世界华商大会上,泰国当时的总理班汉·西拉巴差开幕致词时强调,全世界华商的经济力量是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不断发展的重要机制,华商在世界各地广泛发挥的作用是任何一个商业群体很难与之相比的。遍布全球的华商是促进中国同泰国以及其他国家合作,实现经济方面共同目标的良好渠道。(注:《世界华商经济年鉴》1996/1997年,第7页。)80 年代凭着《大趋势》一书而名噪一时的约翰·奈斯比特推出的新著《亚洲大趋势》,预示了八项来自亚洲将会改变世界的大趋势,其中第一项是从国家到网络,他认为,华人正透过充满活力而紧密的商业合作,取代正在亚洲及世界经济地位处于长期滑落趋势的日本。由于中国位于太平洋区的中心位置,因此中国和华侨现已成为亚洲各国决策的考虑因素。但将在亚洲占支配地位的是华侨的商业网络,而非中国。(注:香港《信报》1995年11月16日。)

作为海外华商的母国,我国利用世界华商网络的优势不言而喻。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们如何才能更充分地利用世界华商网络?

其实,“华商网络”是近几年提出的新名词,在此之前,不同层次的华商网络就一直存在,我国有关部门也不断地与之接触,并以“内需”为着眼点,让海外华侨华人利用其经济和智力上的优势,在国内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结果,无论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华侨华人回国捐资办学、创办公益事业,还是后来的引进外资、技术和人才(三引进)上均取得很大的成绩。

然而,“三引进”固然重要,但并没有最大限度地利用世界华商网络的优势。世界华商网络的定位和优势在“海外”、“世界”,在遍布世界各国的华侨华人经营网络关系。因此,要充分利用世界华商网络,除了为“内需”服务的“三引进”外,还应考虑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跟随区域经济合作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根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适时从“内”转“外”,作“海外”文章,扩大“外需”,提高利用世界华商网络的市场意识,拓展我国的海外商品市场和海外投资市场。

其实,许多国家之所以重视华商网络,就是看重它拓展海外市场,包括拓展中国市场的作用,而不是仅仅利用华侨华人关系吸引外资、人才。在1993年第二届世界华商大会上,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发表专题演讲中特别指出,经济网络的联系有着相当大的潜能,为商业上的来往奠下基础。如果我们不利用华族网络扩大和掌握这些机会(经济机会),那将是很愚蠢的。他还表示,新加坡还可以利用当地印度人网络进入印度和南非,因此,新加坡决定改变移民政策,在新加坡建立以新加坡为基地的各种不同族群,利用他们世界性联系网络来扩大新加坡的范围,增加新加坡可以掌握的机会。(注:香港《大公报》1993年11月22日。)

马来西亚政府在90年代初积极倡导马华两族经济合作,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利用马来西亚华商网络,协助马来人企业家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和中国市场,从而扩大马来人的经营市场,发展马来人经济。马来工商总会主席丹斯里旺阿兹米曾认为,要打破种族藩篱开创市场,马华两族除了在进军国内市场要相互合作外,在进军国际市场,如到海外投资时,华巫两族都需要携手合作和相互配合。(注:马来西亚《工商世界》月刊,1993年第8期,第6—11页。)1993年6 月随大马首相马哈蒂尔访华的300多名代表中, 有一半是华人和马来人工商企业家,其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发挥华商在中国的网络作用,协助马来人进入中国市场。马哈蒂尔访华时特别指出,我们应当利用和发挥我们的社会优势去中国做生意,例如我们掌握多种语言,像华语和华文及华人方言,就是我们的有利条件。(注:马来西亚《工商世界》月刊,1993年第8期,第6—11页。)事实上,马来西亚已有不少借助华商网络进军海外的成功事例。曾随同大马首相访华的土著企业家丹里斯阿兹曼回国后曾说,华人懂华语使得他们在中国发展业务更方便,我料想大马华人去中国投资也会把土著伙伴带去,他们对土著去中国投资将很有用处。例如,我在中国有投资计划,我也会携带大马华人同去,这将在完全陌生的中国环境中使生活过得更容易。(注:马来西亚《工商世界》月刊,1993年第8期,第6—11页。)马来西亚的一些土著工商人士还提出利用华侨华人在泰国、印支三国和澳洲的经营网络进入泰国等国的主张。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都是海外华侨华人占人口比例最多的国家,它们利用华侨华人对外联系网络发展对外经贸活动的作法值得我们借鉴。在中国加入世贸的新时期,我们也应当及时从“内”转“外”,利用世界华商网络,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华商网络,直接在亚太地区甚至世界各地建立中国商品经销点,利用世贸实施贸易自由化的便利,拓展我国的海外市场。其实,我们引进外资、技术和人才,目的是扩大生产、发展经济,而经济是否能上去,关键在于产品是否有市场,有市场,经济就发展,没市场,经济就萎缩。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行产业升级换代,促进科技产业化等,其目的之一也是为了提高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以占有市场。

我们还应利用世界华商网络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实践已经证明,对外直接投资是绕过贸易壁垒进入海外市场的有效途径之一。面对国内外的激烈竞争,为了增强经济实力和扩大发展机会,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转向跨国经营,向外直接投资。但整体而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无论是观念上,还是实践上,都远远滞后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其原因之一,主要是对外国缺乏了解,投资效益不甚理想。世界华商网络刚好可以提供有关帮助。如果有熟悉的华人工商界人士牵线搭桥,指点迷津,我国企业集团到国外投资,必然会更迅速地熟悉当地的经济架构、工商法律和经营习惯,选择经济效益高、投资风险最少的海外投资项目,尽量避免或者减少由于缺乏经验或不熟悉情况而遭受的挫折,从而慢慢在当地站稳脚根。

总而言之,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随着中国加入世贸,机会与挑战并存,对世界市场占有的机会越来越多,争夺也将越来越激烈,其间世界华商网络所起的作用与日俱增。我们不仅要利用世界华商网络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我们还必须站高一点,放眼世界,利用世界华商网络到海外投资、到海外建立经销网,拓展海外市场;利用世界华商网络,探讨实现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机制、产业、市场接轨的可能性和途径,这才可能在中国加入世贸之后,更充分地利用世贸提供的机会,跟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时代步伐。

标签:;  ;  ;  ;  

中国加入WTO与中国商人世界网络_新加坡华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