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调控一体化对电网运行的影响论文_孙浩,彭亚飞,赵宁,杨永伟,关义侠

智能调控一体化对电网运行的影响论文_孙浩,彭亚飞,赵宁,杨永伟,关义侠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界首市供电公司 安徽界首 236500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与时代的发展,我国电力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程度和安全程度要求也在同时提高。为了使我国电网公司提出的集团化运作、标准化管理得到落实,很多地区都开始采用调控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模式。

关键词:智能调控;一体化;电网运行;影响分析

1 智能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的实施意义

1.1 优化资源配置

智能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实现了变电站操作和电网监控的真正分离。它革新了过去变电站操作和监控的落后协作模式,解放了电网监控环节的人力资源,降低了电网运行的人工成本。对地方区域电力调控纳入成一个整体,有助于提升电网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应用程度,提高电网内部管理水平,对于优化电力资源、节省电力企业经济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1.2 增强信息联动性、可靠性

智能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可以使电网调控与设备监控有机结合,电网调度可以第一时间获知设备状况,设备监控人员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设备安排,双方进行有效积极地信息互通联动,避免因信息误报造成人员设备的安全风险,保障了安全高效生产的实现,维护了企业的安全利益。

1.3 提升工作效率

智能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可以集中人员调配,如上所述,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前提下,有效调配人力资源,改变以往存在的“人浮于事”、“疲于奔命”现象,集中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其工作积极性,进而更好的服务企业,获得报酬,得到自身价值的提升。

2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的特点

2.1 实时性

在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具有实时性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将遥信及遥测等技术作为基础,搜集真实信息并有效地整理好,纳入到数据库中,方便调控人员及运行人员监控电网的运行情况;②配电调控一体化系统能有效地保证遥控指令及时的发出,减少到厂站端的传送时间,有效地执行并控制好调控指令。

2.2 开放性

在配网调控一体化中开放性的体系是最基础的项目,在此基础上构造更为开放的平台。这个平台兼容性较强,可以兼容第三方软件,能有效地连接信息库、数据库和通讯系统。

2.3 系统性

除实时性、开放性外,配网调控一体化还有系统性的特点。在智能电网模式下调控一体化能有效地监控电网网架及各变电站,确保一旦电网发生故障能及时发出警报。当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收到警报后能迅速有效地评估电网的运行状态并分析发生的故障,充分考虑了电网的安全性,并能在此基础上全面的分析电网的运行情况。分析并整理好信息后可以有针对行的进行反馈信息,为电网运行的管理人员作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使得电网运行系统更可靠,提高电网的安全性。

3 智能调控一体化对电网运行的影响

3.1 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

为了加强对技术人才的积极培养,需要电力企业在期间树立创新性的人才管理理念,保证在人才培养措施下,加强对配网调控人员的有效培训,促使其专业性的提升,实现实际操作水平的有效提升。如:电力企业内部,可以实现职业岗位培训,引导智能电网的调控人员掌握新知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发展,保证自身专业性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促进调度系统性能的提升

主网,是基于输电线路、变电设备实现的网络体系、它能促进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配网,是基于电力客户服务,能够根据电力客户的用电需求,为其提供合理的应用网络。所以,要保证配电网调控系统性能的提升,促使其具备一定针对性,保证在调度运行系统使用中,能够将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实际使用配网期间,要促进现代技术的充分利用。如:使用电子地图的地理信息平台,能够在期间对存在的电网资源优化整合,尤其是线路、电缆、变电站以及用户信息等,都能全方位等对其掌握,保证配网调度工作的准确性。

3.3 执行统一标准和管理模式

电力企业要实现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还需要在期间为其建立一套完善、标准的管理模式。所以,电力企业的配网调控管理工作中,相关人员要更为重视,基于统一的参考标准,促进电网系统构建的科学性,从而为其发展提供有效条件。在对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进行构建期间,还需要实现人与机械的相互结合。因为在我国电力企业不断进步和发展下,相继出台了绿色电力要求,各个电力企业为该要求积极努力。所以,根据绿色电力中的相关规定,在配网调控工作中,基于实际发展情况,维护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如:在电力系统中,主网中主要包括变电设施、输电电缆、电气设备等。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当其存在的环节和设备产生问题的时候,将给用户带来较大损失。因此,要维护主网、设备的安全性,并在期间遵循相关标准有效执行。

3.4 实现智能配网的自动化

智能电网,其最为主要的基础条件是维护配网的自动化发展。实现配网的自动化,能够为智能电网的积极发展提供重要的实施方向。所以,在整体发展方式下,要维护智能化配网,需要分析配网调控一体化工作中的主要思路。在对配网网架进行积极构建过程中,需要基于基础条件,促进设备的自动化的发展,保证能够将其与终端系统、分布式电源、分布式储能进行结合,从而为配网的智能化发展提供充足条件。同时,还要促进配网的数字化发展,以保证能维护配电网的自动化,实现其各项功能。因此,电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社会资源不断枯竭情况下,要对现有资源的发展进行充分研究。尤其是电力资源,随着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下,电力企业致力于新的发展方向。但是,在监控和调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基于智能网模式,实现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促进调度与监控的相互的结合,这样不仅能避免人为工作中产生的错误操作现象,也能促进我国智能电网优势的充分发挥,从而满足我国的电力发展需求。

3.5 提高调度管理系统的性能

配电网线路直接与电力用户相连,其主要目的就是满足用电客户的需求,主网是以安全性为第一要素、输电线路和变电设备为基础而形成的主导网络体系,而配网则是以更好地服务于客服为主要目标的系统。因此,需提高配网调控管理系统的针对性,使其区别于其他一般的调度运行系统,充分利用植入地理信息的电子信息平台,整合电缆、变电站、电缆、用户等各种电网资源,实现信息的全面掌控,提高调度操作的精准度。

3.6 高级输电运行架构运用

高级输电运行架构简称为ATO,它主要负责监督输电行为,全面评估输电效果,并制订合理的输电决策,确保电能资源有序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输电线路稳定运行起到引导作用,避免出现电能供应不及时的现象;高级配电运行架构,简称为ADO,它以电网运行效果为监督对象,在了解电网工作状态的基础上调整电网运行方式,与此同时,不断优化电网管理效果,形成良好的服务模式,这一架构运行的过程即升级处理系统的过程“高级资产管理架构”,简称为AAM,这一架构借助高级传感器监督参数调整效果,负责数据信息收集和管理,针对不同架构的有效集成,确保资产合理利用,避免资产浪费;高级量测体系架构,简称AMI,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辅助智能电表安装,并有序管理计量数据、负荷数据,通过网络优势进行信息传递,不断优化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存储等环节。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电网的运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变电管理及运行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更不利于智能电网的建设,随着国家对电网建设的更高标准出台,调控一体化的变电运行管理模式已经成为电网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张海,敬贵铭。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6:190+233.

[2]张琦。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6:8.

论文作者:孙浩,彭亚飞,赵宁,杨永伟,关义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  ;  ;  ;  ;  ;  ;  ;  

智能调控一体化对电网运行的影响论文_孙浩,彭亚飞,赵宁,杨永伟,关义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