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效果比较分析论文_樊亚丽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效果比较分析论文_樊亚丽

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黑龙江黑河市 164300

【摘 要】目的 比较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 2013年 12 月~2015年 1 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 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50例。治疗组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及 Hp 根除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5.3204,P=0.00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374,P=0.0004);治疗组 Hp 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701,P=0.0007)。结论 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临床效果显著,是治疗胃溃疡的理想选择之一。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胃溃疡

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估计约 10%的人一生中患过此病。胃溃疡的发生与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因素和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平衡有关。目前治疗胃溃疡的主要方法是抑制胃酸分泌。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均是质子泵抑制剂(PPI),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为了比较二者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差异,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 例均为 2015 年2~12月于本院门诊就诊的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胃溃疡患者且经胃镜检查证实为良性活动性胃溃疡,均有上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等症状中的两种以上。排除有心、肺、肝、肾等严重伴随病;溃疡并发症;复合性溃疡;妊娠或哺乳者;食管糜烂或溃疡;1周内服用过抑酸药及其他影响胃肠道功能的药物;随机分为两组各 50 例:埃索美拉唑组男 25 例,女25例,年龄(45.3±7.8)岁;奥美拉唑组男 22 例,女 28 例,年龄(48.6±6.4)岁。两组病例在性别和年龄等基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戒除烟、酒,合理饮食,遵医嘱服用药物。奥美拉唑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洛赛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20 mg,每天 1 次;埃索美拉唑组 100例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耐信,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20 mg,每天 1 次。治疗 6 周后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胃镜检查溃疡面愈合情况进行疗效判定。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 PEMS 3.1 for Windows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两组患者服用药物期间均有个别患者出现轻 微的不良反应症状,其 中,奥 美 拉 唑 组 有4 例患 者出现皮疹、嗜睡、头晕、乏力等症状,停药后症状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56%;埃索美拉唑组 5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 1 例患者出现头晕、嗜睡,明显症状也于停药后消失,未影响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35%,明显低于奥美拉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H.pylori 根除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治疗 4 周观察组患者H.pylori 的根除率为96.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7.64%(χ2= 4.962,P= 0.026)。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仅有头痛、恶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讨论

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具有易复发、易癌变、难治愈的特点,在我国人群中属于多发病,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能与吸烟、饮食不规律及精神心理因素有关。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生活压力的增加,胃溃疡的发生呈年轻化趋势,溃疡多发生在胃小弯及窦部,病变多数是单个发生,临床表现为周期性上腹痛、反酸、嗳气等症状,且病程较长、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常见病因与患者感染 Hp、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胃酸分泌异常有关,饮食不规律、情绪不佳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治愈胃溃疡的关键步骤是抑制胃酸分泌、治愈 Hp 感染和加强黏膜保护。目前公认的治疗胃溃疡等消化道溃疡疾病的最为安全、有效、先进的药物是 PPI,奥美拉唑是第 1 代 PPI,作为 H+-K+-ATP 酶抑制剂,能选择性浓集于胃内壁细胞质子泵上,使胃内壁细胞内的 H+不能转移至胃腔中,以快速清除 Hp、抑制胃酸分泌来治愈疾病。埃索美拉唑是奥美拉唑的 S 异构体,通过不可逆地抑制胃内壁细胞 H+-K+-ATP 而阻止胃酸的最终分泌,可保持胃内的 p H 值在 6 以上。其肝脏首过效应小于奥美拉唑,血浆清除率更低,因此,埃索美拉唑具有更强、更持久的抑酸作用,可以显著减少胃黏膜损伤。除经常接触高浓度胃酸外,还受到胃蛋白酶和幽门螺杆菌等损害因素的侵袭。当损害侵袭因素和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的时候,就发生胃溃疡。治疗胃溃疡以PPI 为基础的短程三联疗法最为常用,其突出优点是患者依从性好,溃疡愈合迅速,症状消失快,对活动期消化性溃疡尤为适用。PPI 是一类脂溶性较强的弱碱性药物,在壁细胞的酸性环境中被浓缩并转化为活性形式,可特异性和非竞争性作用于 H+/K+-ATP 酶,抑制壁细胞泌酸的最终环节。奥美拉唑是第一个上市的 PPI,为R型及 S型光学异构混旋体,以细胞色素 P450 酶(CYP)同工酶(CYP2C19 及CYP3A4,具有立体选择性代谢特点)为主要代谢途径,而且CYP2C19 存在基因的多态性,白种人缺 乏 CYP2C19 者为6%,而黄种人为 15% ~20%,使奥美拉唑药动学存在明显的差异,导致奥美拉唑代谢表型多态性使其抑酸疗效出现明显的不稳定及个体间差异。

参考文献:

[1]植绍权,马颖蓝.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在中青年与老年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11,32(7):917-919.

[2]胡 慧,胡海燕.埃索美拉唑与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83-84,86.

[3]薛红.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药业,2012,21(19):3-4.

论文作者:樊亚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8

标签:;  ;  ;  ;  ;  ;  ;  ;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效果比较分析论文_樊亚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