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识产权教育适应知识经济的思考_知识经济论文

关于知识产权教育适应知识经济的思考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产权教育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相适应论文,知识产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早在15年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保罗·罗默在他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中就指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除资本和劳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要素即知识,它包括生产方法、产品的设计和其他的知识产权。他认为,知识和其他形式的知识产权能提高投资的效益,二者相互促进。这一论断正在为当今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现象所证实。近二十年来,现代工业产品价值中由知识创造的比例越来越大。据估计,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主要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在知识密集和高技术产业尤其显著。我国的经济增长亦越来越依赖于国家创造知识和利用知识的能力。据报道,1997年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总值已经占据全部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可以断定,知识正在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人类正处在从工业化时代向知识经济过渡的重要时期。〔1〕

知识型经济是一种直接建立在知识与信息的产生、扩散和应用基础上的经济形态,是一种以知识作为经济增长主推力的经济模式。人类进入这一经济形态的主要特点是知识成为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经济资源。1996年,OECD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为知识经济作出如下定义: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2〕现代国际经验认为, 科学有效的知识管理是充分发挥知识资源经济竞争效能的基本保证。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正是对人类所生产(创造)的知识资源进行公平和效率的分配、使用(消费)的法律管理制度。显然,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效率于我国知识经济进程举足轻重。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大力培养知识产权管理人才,而人才的基础是教育。因此,知识产权教育将为我国知识经济的构建和发展承担重要的历史使命。

2

教育是受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所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服务的,知识产权教育也必然受到知识经济时代变革要素的制约和作用。它们主要表现于新经济形态下的知识产权管理面临的新课题上。

在知识经济形态下,世界的主导产业体现为多种科学技术和产业彼此交叉的相互渗透而形成的高技术领域的技术和产业,其蕴含的科学技术之精深和复杂都是空前的。其所生产的知识带有高竞争、高智力、高投资、高渗透和高效益的显著特征。这样,使知识产权管理面临许多新课题:1.知识产权价值更加突出,知识产权竞争更趋激烈。由于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一国经济实力的竞争集中体现于知识所有权的竞争,这使得知识产权具有更加突出的价值,表现为国家和企业在知识产权上的争夺战更趋激烈和白热化。有效保护本国知识产权,占据国家经济竞争优势,是知识产权管理面临的新课题;2.知识产权管理具有战略管理特征。由于知识产权是一国经济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引起各国充分重视。当前,世界各国就知识产权的发展战略、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向。在发展战略上,抢占科技制高点是显著热点。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络的出现,世界各大企业纷纷行动,全面提供信息网服务,抢搭网络信息这趟特别快车。据统计,五年后,全球国际网络用户将超过两亿人,市场规模要超过两百亿美元,这已成为任何国家都不可忽视的巨大经济竞争资源;又由于高技术之间存在着互相渗透和带动,一项新技术不仅在自身技术领域中发展,还为其他技术领域所利用和提供帮助,同时带动和刺激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如空间技术、海洋技术以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为基础,新能源技术主要由电子信息、材料和生物技术集成等。实现高技术领域垄断的目标使知识产权管理具有战略管理色彩并成为国家行为。由此,对知识产权管理的传统观念和教育提出新课题;3.知识产权管理的运作方式和具体操作面临新课题。由于高技术领域的互相渗透和带动,又由于高技术知识的精深和复杂,因此,知识资源的生产不仅需要巨额研制开发费用,且依赖于官、产、学、研的联手合作和科、工、贸一体操作。这种高科技领域高智力特征和互动作用,使知识的应用具有高渗透高效益的特征,使人们看到知识产权的垄断利益更加显著,知识产权强化保护成为必然,表现为知识产权的权利界定和利益分享更为复杂;新知识资源的生产开发,使得知识产权管理具有尖端高技术的内容,这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上得到明显体现,如“计算机软件”、“半导体芯片”、“集成电路”、“互联网”等。电子、网络、通信和计算机由模拟技术向数字化技术的转换,根本改变了世界的运行方式,它创造出的许多以知识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新产业、新产品、新服务,如,信息网络的建设和运行以及电子贸易等涉及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方式、保护范围都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关注的知识产权管理热点问题[3];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作用的日益突出, 要求知识产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快速、智能化的信息传输处理网络。为此,知识产权教育必须要考虑与之相适应的人才的网络化、智能化意识和知识结构;另外,知识在国际信息网上跨时空传播的信息化特征,使得即使是享受知识产权保护的知识也能够被他人低成本地不断复制而迅速成为区域或世界性商品而扩散应用并获得巨大利益。知识产权的反仿制与反假冒斗争更为艰巨复杂……如何使知识产权教育与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管理要求相适应,是我们必须重点研究的问题。

3

所谓知识产权教育与知识经济相适应之内涵,应当是主动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把知识经济和生产要素积极地有选择地纳入知识产权的教育和人才培养之中,以满足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知识产权教育的近期和长期需要。

知识经济对知识产权教育的要求,集中表现在知识产权教育的广度和深度的要求上。

知识产权教育的广度体现为对公众知识产权意识的教育,即知识资源的创作群体和消费群体的教育。这是由知识产权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知识产权涵盖科技、文学、艺术竞争各个领域,渗透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广泛的创作、应用群体和消费群体,切实实现知识产权在国家经济竞争力方面的作用,必须依赖于全民知识产权意识的普及和提高。知识产权广度教育应当达到人们自觉遵守创造、利用、消费知识资源的科学行为准则和自觉维护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目的。开展全民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强化公众知识产权意识的相应层次为科技创造人员、科技应用和消费人员。首先要针对创造知识产权的后备军——大专院校学生及各行业领域的科技人员和创作人员,促进他们进行科技、文学、艺术创作的积极性,提高我国知识资源生产能力;其次是针对知识资源的应用群体,如从事生产、贸易和服务而利用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的单位和个人,保证合理利用他人知识产权,创造良好经济竞争环境。特别要重视企业领导的知识产权意识和素质教育;涉及面最广的普及教育对象是使用和消费含有知识产权保护的知识资源的社会公众群体,这一群体主要集中在文化消费市场。对这一群体进行知识产权教育是提供知识产权有效执行的基本保证,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国家地方各级知识产权教育机构和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将知识产权广度教育作为重要的常规工作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多形式、多角度地开展这一工作。

知识产权的深度教育是知识产权专业的高等教育,这是培养高素质的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人才、立法人才、司法人才、执法人才、教育和研究之专门人才的适应要求。

知识产权教育必须重视战略管理人才的培养,即从长远、全面的观点来研究知识产权的理论和实践运用。对此科技发达国家已率先作出反应,美国自80年代中期开始运用知识产权,加强对外贸易的地位,甚至发展到政治外交领域中;日本特许厅有关机构在1996年已经召开“21世纪知识产权问题思考会”,研究提高知识产权价值和改革制度问题,探讨具体政策并向政府报告与建议,制定必要的知识产权国家战略。[ 4]这种知识产权管理的运作方式要求知识产权教育必须重视战略管理人才的宏观思维能力和调控能力培养;同理,立法人才也应具备相应战略意识,掌握法理学、经济学和立法技术知识,以适应构建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人才要求;完善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依赖于高水平高素质的知识产权司法队伍和执法队伍组成的严格司法和执法体系。从当前现状看,我国的司法和执法队伍素质迫切需要提高。但是,培养理性的知识产权司法和执法人才的教育适应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教育的目标要求是专业要精,政策和法制观念要强;教育和研究两类人才当能综合上述各类人才之特长。

当今时代,知识产权国际制度日趋完善,各国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与国际公约和国际协定彼此交叉渗透,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已经成为各国参与世界经济循环的必须承认和执行的重要协议,我国除相继参加多个国际性知识产权保护公约之外不久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样,使知识产权专业教育凸现国际化性质,知识产权教育必须成为更加开放的格局,知识产权教育必须考虑知识产权人才具备国际交流的知识结构。

可见,知识产权高等专业教育是一多学科的深层次的复合教育。教育的目的应当满足时代需要的文理交叉、科技和法律并举、并兼有国际贸易、外语、经济和管理知识的人才知识结构要求。由此大大增加了知识产权教育的难度和复杂性。国家应当重点规划和支持几个有特色的知识产权教育和培训基地,加大教育投资,确保教育的质量和数量,重点放在知识产权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上。

总之,建立知识产权教育适应知识经济的机制是一系统工程,它需要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各环节的配合,不会在短期内即刻实现。提前量的介入和战略性的调整是掌握主动权的唯一途径。

标签:;  ;  ;  ;  ;  

关于知识产权教育适应知识经济的思考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