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从“两个文明”到“三个文明”_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从“两个文明”到“三个文明”_政治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从“两个文明”到“三个文明”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建设社会主义论文,政治文明论文,两个文明论文,三个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六大把政治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并列为三大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它开辟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文明认识的新境界,必将把整个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推向新的高峰。

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位一体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社会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和思想文明的有机统一体。而作为人类社会存在根本方式的实践,其本身也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实践主要包括三种基本类型,即制造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创造和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以及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这三种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并对象化为社会的基本结构,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马克思曾经鲜明地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32页)。这一精辟的论述虽然并不在剖析社会的构成,但无疑蕴涵了这样的思想:对于一个社会,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这三者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要全面地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过程,必须同时揭示这三个方面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显而易见,三个文明的划分与社会实践的三个领域是一一对应的。物质文明反映了人类物质生产的水平,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包括生产力的状况、生产条件(工具和技术设备等)的状况、生产的规模、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的程度、人们日常物质生活条件的状况等等。精神文明反映了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包括思想、教育、道德、风尚、科学、文化等。而政治文明则体现了人类改造社会关系实践的发展水平,是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主要由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方式等方面构成。在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活动中形成了一定的经济、社会关系,从而形成了相应的政治关系,在一定的政治关系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政治文明,则是反映特定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的标志。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三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文明是构成人类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则构成人类文明的上层建筑。物质文明建设表现了人们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不懈探索,精神文明建设表现人们对主观精神世界的追求,政治文明则体现了人们对和谐的社会关系、理想的社会制度的追求。三者无时无刻不处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状态之中,也正是三者之间的互动才推动了文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统一体,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有先进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高度的社会生产力,要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精神文明,而且还要有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它以民主的政治制度,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政治人”,科学、合理的运作机制,制度化、程序化、法律化的政治行为,体现社会性质的主导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

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的产物,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说,物质文明建设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精神文明建设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那么,政治文明建设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因为人民的利益需要制度的保护,一个指导思想明确的制度建设无疑将极大地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必然是经济、文化和政治全面发展的进程,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政治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

翻开人类文明社会的历史,可以十分清楚的认识到,人类文明社会的任何进步和发展,都是三大系统互动的过程和结果。任何社会形态一旦忽视了政治文明的建设,必然阻碍社会的发展,乃至给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东欧的剧变、苏联的解体,其主要原因不是经济的,而是政治的,高度集权的官僚政治导致了思想的僵化和蜕变,使政府成为脱离人民群众的特殊利益集团,这样的集团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失败,历史证明了这一点。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社会主义现代化既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要有高度的政治文明,这是我们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和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所得出的结论。因此,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那么,如何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第一,应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这三个方面展开。江泽民同志在“5· 31”讲话中指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辨证统一。”这一概括表明了我们党在长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初步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这个框架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模式,又超越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制度模式,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当代、在中国的新发展。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点和正确方向,他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第二,应注意借鉴和吸收人类其他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走中国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可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中就不能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政治文明建设中的有益的东西。

一方面,任何文明都有自己的特色,不同类型的文明是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充实的。另一方面,人类社会正在普遍地走向开放,社会越是发展,文明就越不应该是封闭的。中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并不排斥那些真正属于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东西。从历史来看,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很多是吸收了西方的先进东西,如国外的法制和民主政治建设、廉政建设的某些经验,政党、共和国等新的政治概念。另外,世界上一些国家在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普选制、代表常任制、任期制和权力制衡机制等的建立和完善,既是他们建设本国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是全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这些都值得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国情和需要,加以有选择性的借鉴和吸收。因此,政治文明建设还应该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

第三,应遵循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客观和主观、物质和观念两个方面,即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观念的建设。具体到我国,一方面是从我国国情出发,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民主法制观、政治价值观以及崇高的政治理想和政治品德。这两个方面的建设,都应该依据中国当前的实际、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推进和实施,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也不会一劳永逸。

其次,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任何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建设从根本上是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目前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一长期性,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任重而道远。

标签:;  ;  ;  ;  ;  ;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从“两个文明”到“三个文明”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