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新形势下的经济增长方式改革研究论文_韩梅

环保新形势下的经济增长方式改革研究论文_韩梅

陕西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陕西西安 710054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已经造成了很严重的环境保护问题,为了改革经济增长方式,均衡环保和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对环保压力下的经济增长方式改革的研究十分关键。鉴于此,文章重点就环保新形势下的经济增长方式改革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环保问题;新形势;经济增长;改革

引言

在整个社会发展史中,经济增长是按照某种方式进行的,对于经济增长方式的确定,通常取决于经济增长的内容以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目前现有书籍并没有对经济增长方式进行系统定义,由国内外学者对经济增长的研究能够看出,经济增长方式指的是达到经济增长目的的途径与方法,所以这里将经济增长方式定义为各要素组合在一起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

1环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从经济增长过程可知,环保为最关键的生产要素,为经济增长的根本。首先,环保对经济增长起支撑作用,如果存在资源不足的问题,经济将很难持续正常发展。另外,环保对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限制作用,大多数环境资源的供应能力是有限的,环境的负荷能力同样会限制经济增长的速率与方式,这种限制通常展现为资源利用效率限制与资源数量限制。环保不但是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还是经济增长的基础,经济增长过程实质为经济产出量的增加过程。全部经济活动都需要依赖某种空间领域,各种经济活动需在指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对于缺少环境资源的区域,若没有外界资源补充,很难达到经济快速增长的目的。经济增长效益取决于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利用效率是一个经济体系技术能力与发展现状的体现,资源充足但资源利用能力较弱的地方,其经济无法达到持续健康增长的目的。

2环保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问题

2.1自然资源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

工业化进入到重工业主导阶段,最显著特点是能源、矿产资源的消耗大量增加。轻工业主要是生产吃穿用品,所以消耗的原材料主要是需要地表以上的农产品资源;而重工业主要是生产住行产品,消耗的原材料主要是金属和能源,资源指向也就从地表以上转为地表以下。我国发展重工业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铁矿、铝土矿等的蕴藏量却都在世界的5%以下,人均排在世界八十位以后,所以相对于需求来说极为不足,同时由于我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能源供应渠道,工厂和城市在有限的地域上集中,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消耗高、环境代价高。土地资源、水资源都严重短缺、人口过多,超出了正常的资源的承载力,严峻的供需矛盾形成了过度开采的恶性循环,对正处于向经济发展高级阶段转型的我国来讲,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对经济增长的限制已越来越显著,若不加以控制,很可能会削弱经济增长的势头,甚至将增长推向反面。

2.2人力资本质量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约束

资本在经济增长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而人力资本又是重中之重。我国的经济正在从简单的劳动密集转向人力资本密集,由于我国特殊工业化道路造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滞后的“二元结构”矛盾在今后将会更加突出,多年扩招政策引导下的大学生就业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矛盾更加凸显,而原来主要靠廉价的非熟练劳动力大量向城市工业、服务业转移,推进经济增长的现象明显放慢了速度。当前形势对人力资本的质量,即教育和经验程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力资本的质量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限制

我国虽然部分中心城市三次产业总体结构的调整已基本到位,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份额接近于发达国家中心城市的水平,但产业增长质量仍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如重工业的比重依然过高,虽然对GDP的贡献较大,但由于缺乏自主技术和知识产权,生产的附加值和盈利率都偏低;生产性服务业虽然发展迅速,但高端化的服务仍然供给不足,整体的分工水平、服务标准以及专业化程度都有待提高,并且服务过多地依附于规模有限的制造业,外向性不够,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具体的产业规划重点不明,产业间缺乏横向关联,优势产业并不突出;各个区域间的发展也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经济发展差距仍然很大,这就使得有些区域资本集聚而缺乏产业支撑,不能有效地将资本转化为生产力,使生产率遭遇瓶颈;部分区域由于缺乏资本而制约了产业的更好发展,区域发展失衡不利于产业的梯度转移,影响了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和竞争力的提升,同时由于差距过大,难以形成有效的区域分工或协作,所以也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使经济增长面临瓶颈。

3环保新形势下的经济增长方式改革

3.1转变生产函数、增加要素生产率、改变要素间相对地位

首先,增加要素生产率。在当前要素使用量的基础上,增加单位要素的产出与全要素生产率。另外,调整要素之间的相对地位。在生产时因为价格的不断变化,部分要素对个体来说成本相对较低,然而该类要素的使用对社会的成本非常大。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建立环保压力下资源与环境要素的定价机制,调整环保与资源的相对价格,以调整要素在生产时的相对地位。

3.2扩展价值链、使产业升级、提高附加值

通过价值链形式对初级产品的产生过程进行描述,初级产品在所有生产过程均有价值增值,可用Y=P+V1+V2+…+Vn进行描述,其中P用于描述产品初值,Vn用于描述后续阶段的价值增值。生产初级产品时,对环保产生的压力最大,占总产出比例相对较小。环保压力下的物资与资源消耗大部分源于生产节点,改革经济增长方式即最大程度占据价值链高端,大规模生产初级产品和原始设备虽然会使中国变成世界工厂,但会对环境产生恶劣影响。

3.3改善产业结构、发展服务业

分析经济增长的另一主要方法为结构方法,很多学者认为经济增长对中国来说就是大力发展工业化,以及推动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然而当前大量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增长需提升非农产业所占的比例,而且需最大程度的使工业与服务业之间的关系保持平衡。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我国工业领域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服务业所占比重相对较小,而工业对环境的破坏很大,服务业和工业相比属于“清洁”的产业。在当前环保压力下,针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中产业结构的偏差,可在经济结构的基础上提升服务业所占比例,特别要大力发展可为工业提供环保创新的服务业。不管是调整生产函数,扩展价值链,还是改善产业结构,均需专业技术与全面制度的支持,这主要是由于生产函数的投入产出关系与价值链中附加值均取决于技术水平,改革经济增长方式需对技术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制度对生产函数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制度直接影响要素的相对价格,要素的相对价格又直接影响能否被广泛应用。环境破坏为相对价格出现错误导致的,而相对价格错误又主要是因为制度出现错误,所以准确的制度可形成准确的环保价格,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凭借高积累率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得到了飞速增长,与此同时需要注意这样的经济增长速度已消耗大量资源,严重污染环境。随着环境日益恶化,人们已意识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忽略环境保护,开始对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改革,也就是由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成集约式经济增长方式,通过该方式节约资源,降低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何澳妍.环保经济的发展模式分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7(12):193.

[2].三中全会关注节能环保经济发展重质非量[J].工具技术,2013,47(11):18.

[3]郑永年.环保经济和中国国际话语权[J].绿色中国,2010(02):56-57.

论文作者:韩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4

标签:;  ;  ;  ;  ;  ;  ;  ;  

环保新形势下的经济增长方式改革研究论文_韩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