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分级责任包干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全厚菊,黄庆红

全厚菊 黄庆红通讯作者

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北荆门 448000

【摘 要】目的:探讨护士分级责任包干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效果观察。方法:2014年3月至9月将科室40张床分为6小组责任包干,每名包干护士分管6~8张床位,3小组为1大组,分设大组长。根据护士的职称和实际工作能力, 分为一级护士、二级护士、三级护士3个层级管理; 实施分床管理责任包干床边工作制,将实施结果与2013年3月至9月采用的单一包干护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护士分级责任包干后与实施前工作方式进行比较, 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基础护理质量、危重患者护理落实良好率等指标比较, 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士分级责任包干,提高了管床护士的责任感,激发了各级护理人员的潜能,落实床边工作制,加强了护患沟通,增加了护患接触时间,从而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基础护理及危重患者护理措施落实明显提高。

【关键词】护士分级;责任包干;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363-02

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1]我科从3月份开始施行护士分级责任包干。以往的护理模式, 存在护理人员缺乏责任感及主观能动性、基础护理及健康教育不到位等问题。如何合理地使用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 确保护理质量,真正体现护士价值。通过分工方式改变、分层次使用护士、全面履行护士职责、排班模式改变、绩效考评、在实践中发展护理专业、护理管理的变革,达到“病人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的目的。自实施护士分级责任包干以来,从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基础护理及危重患者护理措施落实等方面进行比较,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病区开放床位40张,护士16名, 职称:主管护师3名, 护师3名,护士10名

1.2 床位分管和责任包干方法

1.2.1 管床方法 

科室40张床分为两大组,6小组,每名包干护士分管6~8张床位,3小组为1大组,大组长由三级护士承担。

1.2.2 责任包干方法

分层次使用护士:一级护士(病危、病重、病情较重的一级),二级护士(病情较轻一级、病情较重的二级),三级护士(病情较轻二级、三级)。责任护士对分管床位及兼管的同小组病人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从入院到出院,全程无缝隙,包括基础、专科、治疗、病情观察、检查、健康宣教。同时责任组长对分管床位病人实行包干服务,并参与本组危重病人的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对本组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

1.3 包干护士职责

通过设立一级护士、二级护士、三级护士3个层级并按层级确定其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做到定岗,定责,分层级管理和使用护士,为病人提供连续的,无缝隙的均衡的护理质量和服务,保障病人的安全。

1.3.1一级护士(分管病危、病重、病情较重的一级护理的病人) 一级护士比如责护组长,工作重点是危重病人的护理,检查责任包干护理制的落实情况,检查和督促、健康教育、医嘱、护嘱的落实,特别是危重病人的护理及基础护理工作。对老年、危重、手术前后、特殊治疗、特殊需求的患者进行专科评估,基础护理评估,安全评估,开护嘱并指导督促管床护士落实,重点督促危重患者护理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护理技术的持续质量改进,做好关键性,专科性,疑难等技术的把关及指导;护理记录质量改进和管理;参加医护交班及医疗查房,组织护理查房,提请护理会诊,与各种人群的沟通与协调。

1.3.2二级护士(分管病情较轻一级、病情较重的二级护理的病人) 二级护士比如代责护,对分管床位及兼管的同小组病人实行从入院到出院责任包干服务, 以医嘱和护嘱为依据,在责护组长领导下实施对患者的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士进行基础护理, 参与护生带教。

1.3.3三级护士(病情较轻二级、三级护理病人) 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为患者提供各种生活照顾, 完成基础护理。

1.4排班方法及上班时间 

A+班(7:30-16:00)4人,P班(16-24:00)2人,N班(24:00-8:00)1人,主班(7:30-11:30, 14:30-17:30)1人, A 班(7:30-11:30,14:30-17:30) 2人,治疗班(7:30-11:30,)1人,行政班(7:30-11:30, 15:00-18:00)1人,采用同小组人员错开上班的办法,保持每小组A班有1人上班,每大组P班有1人上班并保证排班的连续性。

1.5绩效考评

通过工作量的统计进行绩效考评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1.6在实践中发展护理专业

推进护理事业的发展,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要改革、创新。

1.7 管理模式 

责任组长由工作认真负责,热情主动,业务过硬,具有综合协调能力,大专以上,从事消化内科5年以上的人员担任责任组长。科室以护长为管理核心,以持续质量改进及安全为目标,以责任组长为业务指导,负责工作指引的制订,保证指引的落实和不断完善。 责任护士严格执行指引。 辅助护士执行低技术性的基础护理,逐级进行管理。护长对两组的护理质量自查自评,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比较两组的质量,起督促、促进作用。

1.8 评价方法 实施前后各项护理指标比较

1.9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得数据使用x2检验。

2 结果

本科自2014年3 月至9月实施责任包干护理制与2013年3月至9月的护理模式对比。结果从表1可见, 各项指标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实施责任包干及床边工作制,增强责任心,切实落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让每个护士都有病人包干,每个病人都有护士分管 实施责任包干护理制以前,由于每个护士面对的是全科病人,对每个病人又管又不管,分管病人后,无论是护士对病人、还是病人对护士都是一对一的服务能很快的熟悉,包干护士每日上班后都会主动了解分管病人的病情,深入病房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参与每日医生查房。对所负责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掌握于心,会及时主动的为病人送上服务,病房的呼叫器的呼声明显少于过去。本调查结果显示,实施责任包干护理制,基础护理质量、危重患者护理落实良好率与实施前比较, 均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 提高健康教育覆盖率、患者满意度

实施责任包干护理制及床边工作制,与患者接触多,加强了护患、医患、医护沟通,管床责任护士实行床边工作制,能及时有效地了解患者及患者家庭情况,能够动态掌握患者病情及情绪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做好健康教育,加上责任组长参与做好健康教育并经常检查、督促,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及对护士的满意度,结果显示与实施前比较, 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均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明确岗位职责,合理利用资源,调动的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建立的健全的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制定的科室的相关的疾病护理常规,健康教育等。分层使用护士使其各尽所能、人尽其才,调动了各级护理人员的积积性, 以往所有护士都做同样的工作, 使部分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和护师缺乏上进心, 没有真正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 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选取业务过硬,具有综合协 能力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人员来担任责任组长, 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工作的责任感、成就感。责任护士工作 有责任组长的指导克服了临床上技术含量较高的操作和宣教任务带给年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和畏难情绪,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安全感。新护士常担心工作出差错, 加上患者和家属对她们不信任, 精神紧张, 容易出现负面的情绪,有责护组长及责任护士指导帮助,使其安全感增强。同时在为病人提供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时,对自己有了压力,从而不断督促自己加强专业的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

[1] 卫办医政发〔2010〕13号文件

[2] 姜安丽.我国护理学的发展概况.新编护理学基础.,2006,5 (1):4

[3] 张莉,彭刚艺,刘雪琴.连续性排班模式有助于推动护士分层级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2):118-121.

论文作者:全厚菊,黄庆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5

标签:;  ;  ;  ;  ;  ;  ;  ;  

护士分级责任包干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全厚菊,黄庆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