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门:关注留守儿童和谐社会的构建_留守儿童论文

江苏海门:关注留守儿童和谐社会的构建_留守儿童论文

江苏海门:关注留守儿童 构建和谐社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门论文,江苏论文,构建和谐社会论文,儿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打造两支队伍,弥补留守儿童的生活缺失

一是爱心教职工队伍。江苏省海门市在各中小学实行“留守儿童”普查登记建档制度,根据“留守儿童”的情况、数量,学校从校长到任课教师都落实有帮扶对象,并制定有帮扶计划和措施。帮扶内容主要是定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家长的想法和要求;定时与监护人联系,或定时家访,沟通学生在校和在家的情况;与帮扶对象交心谈心,了解“留守儿童”内心世界;关注“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情况,对其中的“潜能生”及时而耐心地予以辅导;帮助帮扶对象解决生活上的一些困难等。二是爱心妈妈队伍。情感缺失是留守儿童的最大问题,近年来,海门通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争做代理妈妈”活动,组建了一支爱心妈妈队伍,他们中有公务员、企业家、领导干部、医生等等,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富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感,并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他们不仅在经济上、物质上资助特困家庭留守儿童完成学业,而且在思想教育和行为养成方面履行一个母亲、一个家长的职责,弥补“留守儿童”因家庭原因而造成的缺憾和心灵创伤。

二、建立四大组织,完善留守儿童的教育网络

一是留守儿童研究中心。2004年,海门市文明办、教育局、妇联、关工委等部门联合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组织专业人员从事家庭教育的研究工作,从理论上指导解决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心理疏导组织。海门的留守儿童有85%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为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在各社区,海门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为组长的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小组,由“五老”人员、妇女志愿者担任主要成员,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对问题儿童落实专人负责做好疏导工作;在学校,海门东洲中学、通源小学建成了全国知名的心理辅导站点,建有“心理健康咨询室”、开通了“学生心理救援热线”,这些为解决留守儿童性格孤僻、情感脆弱等心理病症,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开办留守儿童家长课堂。海门市每年在春节、五一、农忙等家长集中回乡的时间段,开设留守儿童家长课堂,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性,唤醒家长对子女全方位教育的责任,尽量促使家长增加归家频率,或常用电话和子女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点滴进步,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

三、开展两项活动,提升留守儿童的幸福感受

一是开展城乡儿童互帮互助活动,让留守儿童体会快乐童年。在全市城乡少年儿童中开展“共享一片蓝天,城乡儿童手拉手”活动,让城镇的少年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结成手拉手相帮对子,互邀到家做客,互相成为好朋友,他们一起参加了“我看海门新貌”活动,通过参观张骞纪念馆、江海风情园、海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成果展,许多留守儿童树立了长大后建设家乡的理想和信心。二是开展扶贫助困活动,解决留守儿童的后顾之忧。为了让贫困的留守儿童享受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海门市构建起了一套完整的扶贫助困体系,市政府建有助学中心,每年筹集资金通过代付学杂费、课本费和教辅资料费等形式,资助经济困难留守儿童1万余人次;教育局建立帮困助学小组,2003年起每年在预算外筹集10万元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留守儿童;妇联、团委、慈善总会等开展“春蕾行动”、“爱心工程”“希望工程”、“慈善一日捐”等活动,每年用于留守儿童的救助资金达30多万元,有力解决了贫困留守儿童上学难的问题。

四、建设三大中心,开辟留守儿童的校外阵地

关爱留守儿童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为此,今年海门市在德胜瑞祥村社区服务中心、余东凤达老少活动中心、常乐文化站启动了乡村少年活动中心的试点建设,通过设置音乐、美术、书法等活动项目,开展“阳光星期六”等节假日、双休日活动,为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建设的阵地。

标签:;  ;  ;  

江苏海门:关注留守儿童和谐社会的构建_留守儿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