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竞争力研究

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竞争力研究

陈颖坚[1]2003年在《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对竞争力一些相关概念以及风险投资机构现状的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风险投资机构竞争力分析的基本框架。主要是从两个角度来讨论风险投资机构的竞争力,一个是中观层次上从产业角度,主要运用波特的影响行业竞争力的五要素模型对影响风险投资业竞争的五种因素做了一个分析,期望从中发现风险投资业的产业竞争力状况,这是决定风险投资机构竞争力的外在因素;另一个是微观层次上从企业的角度,运用核心竞争力理论和异质性资源理论,探询风险投资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和异质性资源,这是影响风险投资机构竞争力的内在的因素。最后对前面的分析进行总结,通过一个案例的分析来提出一些提升风险投资机构的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刘爱雄[2]2006年在《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文中认为第一部分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理论研究。首先回顾并评述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要素观点、结构观点和能力观点,概括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定义; 然后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来源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在对产业集群竞争力来源的经济学理论观点进行简要评述的基础上,基于产业集群的特性和竞争环境的动态变化,从自组织理论、共享性资源、博弈论和网络结构等四个新的视角分析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来源。第二部分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基于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特点和相关理论,分别从内源形成机制和外源形成机制两个角度剖析了产业集群竞争力形成和强化的驱动因素,旨在为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提供理论指导。其中内源形成机制包括根植性机制、共生协同机制、知识创造机制和技术创新机制,外源形成机制包括市场驱动机制、科技环境支撑机制和政府决策支持机制。第叁部分对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评价。从显性竞争力和隐性竞争力两个角度构建了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基于组合赋权法的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提出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程序。根据本文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和评价程序,可以比较同类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状况,寻找当前我国大多数产业集群竞争力较弱的环节及存在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第四部分是电子及痛心设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实证分析。首先从规模竞争力、市场竞争力、创新竞争力、投资竞争力、成长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六个方面,比较并分析了北京、江苏、福建、广东和全国等具有代表性的电子及通信设备产业集群1999-2003年的竞争力状况; 然后分析了福建省电子及通信设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优势指标与劣势指标; 最后提出了提升福建省电子及通信设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构筑高科技型人才高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优化产业链结构、树立良好的区域品牌形象和强化风险投资体系建设。

冯卓林[3]2014年在《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明确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在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及访谈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调研表明,截止2013年,广东省内风险投资机构共有72家,农业投资数量较少,仅占12.5%;2006年-2013年,我国农业领域已经披露风险投资案例337起,披露投资金额45.87亿美元,仅占风险投资的2.1%。从调研结果看,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发展比较缓慢,原因是存在诸多困境,主要体现在主要体现在农业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中介机构发展滞后、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人才缺乏、风险投资竞争力不足、资金规模小,投资力度不足、地域聚集非常明显。经过深入分析,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存在问题的成因在于政府针对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支持力度较小、风险投资缺乏退出机制、投资农业领域风险较高、农业科技风险投资金额巨大等。针对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的对策:加强农业企业内部管理、加强中介机构建设、培养风险投资人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法律政策、建立有效的退出渠道、扩大风险投资融资渠道。

岳蓉[4]2013年在《中国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现代经济中,风险投资展现出日益突出的作用。新的公司、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甚至新的行业,很多时候都与风险投资的支持与推动分不开。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引入风险投资,近叁十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由于各种原因,中国风险投资行业的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相关政策法规有待完善,募资渠道和资金来源相对有限,退出通道也有待多元化,更重要的是,风险投资机构的运作机制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这些都是影响风险投资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本文运用信息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的合约理论与组织理论,对中国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首先,关于风险投资的组织模式,目前国外主要有公司制、有限合伙制与信托制叁种形式,其中有限合伙制占重要地位,而国内则以公司制为主。针对国内大多数人主张大力发展有限合伙制的观点,作者认为,公司制与合伙制各有短长,允许它们相互竞争,通过竞争完成进化,是政府应采取的基本态度。根据笔者的经验,升级型公司制可以较好地综合有限合伙制与公司制各自优势,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二者的缺陷。但这种制度的有效运行依然需要相应的制度环境,依然需要在与其他组织的竞争中发展。其次,关于风险投资的融资机制,针对目前中国风险投资融资渠道单一且主要来自政府及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之现状,提出政府的资金在风险投资发展的初期可以起引导和辅助作用,发挥“诱导效应”,但风险投资的真正运行主体应该是市场主体,因为风险投资本质上是对市场机会的一种运用。而通过市场来筹集资金,需要根据市场主体的偏好,设计其最大化的合约安排,发掘潜在的交易机会,实现分工与专业化的利益。因此,加强对民间投资主体的培育,通过多样化的合约安排开辟多元化的筹资渠道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应有之义。第叁.关于风险投资的决策机制,作者在描述风险投资项目选择的程序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风险投资的评估体系,在改造AHP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灰色多层次评估模型,提供了评估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与收益的依据。论文同时揭示了目前投资决策环节存在的决策成本过高、专业人才匮乏和尽职调查不够等缺陷。第四,关于风险投资的资金运用监管问题,本文在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说明了风险投资基金加强投资后管理而不是干预决策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把创业投资后管理活动分为监控活动和增值活动两部分,其中,创业投资家的监控活动包括监控财务状况、监控市场营销状况、监控股权变动、监控CEO的报酬、监控追加借款等;增值活动包括制定战略计划、充当管理团队的参谋、招募CEO或CFO等高层管理人员、招募新员工、联系潜在客户、组建有效运行的董事会、运作管理等。作者特别以早期项目为例,说明了从项目选择到退出的整个管理过程。第五,关于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作者重点讨论了风险投资在退出环节遇到的叁个重要问题:退出时间、退出价格和退出方式,作者分析了选择最佳退出时间,协商退出价格和决定退出方式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特别强调创业投资应该应用多种退出渠道相互配合、灵活运用。创业投资在整个运作过程中处处存在风险,而市场中投机机会的增多也使得创业投资不能及时退出的代价增大;由于创业投资退出是以回收资本、实现增值为最终目的,因此在实现退出时不能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积极灵活的退出决策,减少退出风险。最后,作者根据前面关于风险投资组织形式、融资机制、决策机制、监管机制和退出机制的分析,得出了优化我国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政策建议。

胡顺东[5]2009年在《基于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的风险投资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国家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力之争中以经济之争为最关键。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兴融资手段服务于高新技术的发展,为满足高新技术的发展需求,其在美国60年代应运而生。风险投资的出现将高新技术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再到市场进而形成产业化的整个过程提速。风险投资的发展在客观上增强了国民经济竞争力,这一点被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所证明。2001年,发展风险投资被作为一号提案提交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倍受关注,因为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基于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的风险投资研究则既有实践价值也有理论价值。在实现创新型国家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目标下,风险投资的发展将会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有利于创新、激励创新、保护创新的创新经济实现途径。首先,论文评述了国内外对风险投资、国家(国民经济)竞争力及创新理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风险投资的特征和运作流程,借助自然科学中的共轭概念,阐述了风险投资与经济创新和国民经济竞争力之间的共轭关系,提出了双驱动机理来说明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和国民经济竞争力的作用。其次,论文提出了国民经济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观点,以此为思路,论证风险投资在孕育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发展、刺激制度创新和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等国民经济核心竞争力因素方面的作用。再次,论文归纳总结了各国的风险投资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迹及各国国民经济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了各国国民经济竞争力现状与风险投资的关联关系,从实证角度佐证了论文的观点——风险投资能够对国民经济的竞争力产生重大的影响。论文研究并阐述论证了风险投资在国家宏观经济中的外在经济效用。在论文中,依据工MD的国家竞争力体系建立了评价风险投资对国民经济竞争力提升作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44个叁级指标,每个指标都可以得到经济数据支持,这使得评价指标体系有很强的经济应用价值。最后,为实现我国短期内快速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实现跳跃式发展和赶超的目标,论文给出了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建议,主要的是制定风险投资阶段性国家发展战略和实施政府——市场混合发展模式。

李凤君[6]2006年在《我国风险投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风险投资作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成果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推进器”,对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综合国力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介绍核心竞争力理论和风险投资理论的基础上,对比国内外风险投资发展现状,说明了我国风险投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培育我国风险投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外两种措施。对内要加强企业自身建设,走品牌化经营的道路;主营业务专业化;进行组织结构的创新;吸引优秀的人才;培育企业文化。对外,要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宏观政策的引导;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拓宽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建立信用制度和发挥中介作用。

李琳[7]2005年在《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已成为以硅谷为代表的世界成功高新区发展的显着特征。硅谷等基于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的巨大成功,给国内高新区以很大的启发,各级政府试图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企业进入,引致产业集聚来构筑高新区的竞争优势,并由此来建立自己的“硅谷”。然而,发展实践却与预期目标相距甚远:至今,我国高新区从整体上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凸现出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发展实践的偏差引出理论上的困惑:硅谷基于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的本质特征是什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如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通过怎样的途径机制来提升高新区竞争力?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如何定位?等等,回答与解决这些问题,并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来构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提升高新区竞争力的理论框架,为我国高新区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围绕这一研究目标,本文展开了以下研究: 从界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概念与高新区竞争力的内涵入手,阐述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探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提升高新区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基础; 在评析与吸收M·E·Porter的“钻石”模型、Tim Padmore, Hervey Gibson的“GEM”模型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影响因素模型,即“七因素模型”; 分析与阐述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知识流动的形式与特征,由此引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提升高新区竞争力的两大途径机制; 知识溢出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提升高新区竞争力的途径机制一。集群内知识溢出有助于降低企业创新成本与风险,提升创新效率;有助于激活集群内部的默会性知识,形成集群区独特的竞争优势;有助于提高

王佳林[8]2004年在《我国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提出软件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我国软件产业还很落后,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与我国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极不适应。本文正是针对我国软件产业的实际,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本文对迈克尔.波特教授的钻石模型进行了改造,建立了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框架,使之适应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的实际,然后利用该分析框架对我国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对应的提升我国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戴志敏[9]2004年在《国际风险资本运作、退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风险投资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国内外成功经验表明,风险投资是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的有效形式。一批高技术企业在风险资本的支持下脱颖而出,不少高技术企业成功地进入了国内或海外的资本市场,实现了风险投资的完整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九十年代以来,国外一些风险资本正悄然进入中国的风险投资领域,他们已经成为引进外资中的一种独特而新出现的投资行为,其发展势头和影响不可小视。今后几年将是我国高科技产业继续蓬勃并走向健康发展的关键年份,经历了波折的中国高技术风险投资业将会以全新的投资环境、人才市场、项目质量来迎接更多的资金。网络股的降温使得国际风险投资家变得理性,但它们并没有因为遇到挫折而退缩。国内外的风险投资者都必然看好这个市场并大施手脚。 对于国际风险资本的进入,理论界和实际界已开始进行初步的研究。但鉴于国际风险资本的特殊性,国内目前对于这种有别于一般合资模式的风险资本进入中国的规模、行业、运作方式以及对我国经济所可能产生的影响缺乏深入而系统的研究,特别是由于风险资本退出渠道的不畅通使得国际风险资本疑虑重重。这就使笔者觉得有必要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地调查分析、研究探讨。本文通过大量的调研和资料搜集,指出国际风险资本进入中国的规模、特征、原因及对中国可能产生的影响,着重探讨了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投资所存在的退出障碍,在评价海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与退出渠道后,对于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设立的必要性进行了具体制度设计,并提出应建立相应的制度环境。 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一、对国际风险资本在我国的运作特征作总体描述(第1-3章)。 论文在从理论上分析了风险投资的基本原理和运作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后。论文指出了国际风险资本在我国投资总体规模、投资的行业与企业发展阶段特征、投资区域特征。分析和比较了国际风险资本选择项目的依据及评价项目的定性和定量方法。作为一种特殊的投资方式,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也有其特殊性,论文对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的组织形式与投资策略也进行了分析。 二、分析了国际风险资本进入中国的影响与成因(第4章)。 国际风险资本既然已进入中国,那么它们对我国的经济和金融等方面必然会有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本论文分析了国际风险资本进入中国的作用与影

匡致远[10]2001年在《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主要因素和产业聚群》文中指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分析研究导致高技术产业国际竟争力高低的主要原因。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技术产业之国际竞争力,主要是由企业家精神、风险投I 资、人力资本、企业管理要素及同业竞争、国内需求条件、相关性产业和支援产 业及政府等7个因素集成的系统所驱动的。高技术产业聚群的形成与发展也可以 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高技术产业国际竟争力的提高。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竟争力不强。从生成原因来看,主要是因为一些影响 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发育和发展得不好所致,我国的企业家精神、 风险投资、人力资本、相关性产业与支援产业、企业管理、市场需求条件等大多 数因素的培百和发展都比较落后。我囚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不强也与我国高 技术产业的发展还未能形成良好的产业聚群有关。 要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快速提高,必须强化我国目前还很虚弱 的一些相关因素的建设,并要促使它们之间的相互强化和互动,而且要加强我国 高新区内高技木产业聚群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竞争力研究[D]. 陈颖坚. 浙江大学. 2003

[2].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 刘爱雄. 福州大学. 2006

[3]. 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研究[D]. 冯卓林. 湖南农业大学. 2014

[4]. 中国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研究[D]. 岳蓉. 华中科技大学. 2013

[5]. 基于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的风险投资发展研究[D]. 胡顺东.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

[6]. 我国风险投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 李凤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6

[7]. 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研究[D]. 李琳. 中南大学. 2005

[8]. 我国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 王佳林.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4

[9]. 国际风险资本运作、退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研究[D]. 戴志敏. 浙江大学. 2004

[10]. 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主要因素和产业聚群[D]. 匡致远. 暨南大学. 2001

标签:;  ;  ;  ;  ;  ;  ;  ;  ;  ;  

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竞争力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