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ASP很难等待云的打开_asp论文

中国ASP苦等云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ASP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美ASP的差距

当下美国IT应用市场,第一波ASP(Application ServiceProvider,应用服务提供商)风潮尚未平息,一些崭新的ASP玩家又纷纷涌向一个新的市场——为ASP们提供基础设施和服务——“给送水的人送水”掀起了美国ASP市场第二波浪潮。

这些新兴公司希望填补第一代ASP外包服务留下的市场缝隙,同时满足新兴的ASP和数据中心开展应用服务的需求。虽然他们自己也被称为ASP,但与其他新兴的ASP们不同的是,他们不直接向最终企业用户提供应用程序租用,而是将主要目标客户定位在那些新兴的ASP们,试图利用自己在商业应用系统开发的经验,向一些小的、垂直的ASP提供基础平台、整合服务或者后台系统管理支撑。还有一些新的玩家将目标定位在应用ASP的企业,向这些企业提供将不同应用服务整合起来的服务。

然而在中国应用租赁和外包服务这个市场,尽管ASP概念一度犹如一股热浪席卷而来,成功的ASP应用模式并没有出现。

与此同时,中国商业应用软件市场却被突然撬动起来了——ERP、CRM、CPC、EIP等商业应用仿佛一股魔力感染着国内的商界、IT界、咨询界。SAP、Oracle、Peoplesoft、Siebel等国外软件巨头在中国市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国际老“五大”、IBM、汉普、汉得、高维诚信等从咨询服务入手参与角逐;而联想、用友、金蝶、神州数码、新大中等国内IT公司也不敢怠慢,纷纷转向ERP市场。一时间,中国商业应用软件市场进入战国时代。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出路

尽管国内商业应用市场巨大,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实施一个基本的ERP项目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元,若加上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大型应用,上千万也并不稀奇。因此,当下的局面是,实施如ERP一类的应用项目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国企、私企及政府,而来自中小企业的应用较为少见。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软件供应商及IT咨询公司显然不可以人人温饱。就算将单子拿下,也未必好做,像联想集成先后在南、北方都因ERP项目而引起纠纷,可见客户对项目的要求很高。

据统计,国内现有3000万家企业,而中小企业占企业总量的99%,60%的国内工业产值和40%实现利税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正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可见,在大企业的订单不足以让市场上众多的供应商同时温饱的情况下,开发数以百万计的中小企业应用市场变得具有战略价值,因此,瞄准中小企业市场的ASP应用潜力巨大。

ASP技术架构与业务模式

*通过网络系统和数据中心(IDC)提供管理软件应用能力

*面向众多用户的标准化应用

*按月收取应用服务费

走向ASP

尽管ASP在国内的应用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但是首先可以肯定的是,ASP模式上是基于第三方的服务提供商,ASP就像我们已经司空见惯的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一样为用户提供服务,不过ASP所提供的服务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技术构架与业务模式(如图示),将软件开发、应用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整合,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应用解决方案,而用户只需按月支付给ASP应用服务费。

因此,在应用服务提供商的供应、客户的需求及运行环境三个方面寻找到平衡点是ASP模式应用的重中之重。有关统计表明,一方面,国内中小企业的运用IT系统的需求已从单纯的财务扩展到销售、库存、采购、生产等各个方面;另一方面,78.11%和59.70%的中小企业上网用户使用互联网来浏览信息和收发电子邮件,却只有11%用户通过互联网寻求服务与支持。

因此,ASP是解决当前中小企业IT应用尴尬局面的一个方向,ASP为中小企业提供管理软件的在线应用服务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用户订购ASP的服务,以少量的月租费替代大量IT基础设施的投资支出,以最快的速度获得应用服务,免去安装、调试的诸多环节,也免去了IT设施日常维护和管理的麻烦,无需IT维护人员,却享受着高质量的IT服务和应用服务的自动升级。

在.com泡沫时代风靡一时的所谓始创公司(Start-up),当初很多卖的正是这个ASP概念。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类公司的失败并不代表整个ASP应用模式的失败。相反,我们看到ASP成功的应用正急剧攀升,美国Salesforce.com公司的ASP模式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Siebel vs.Salesforce.com

对于关注CRM(客户关系管理)的人来说,世界最大CRM软件商Siebel的名字耳熟能详,但是很少有人知道Salesforce.com公司。

三年前起步的Salesforce.com成名是因为他们基于ASP模式的CRM。Sa-lesforce.com现在已经是Siebel的主要敌人,去年Siebel的CEO Tom Si-ebel就扬言Salesforce.com很快会退出市场。不过,一年过去,Sales-force.com仍屹立不倒。尽管Salesforce.com还没有赢得巨利,但是其CEO Marc Benioff却敢自豪地说公司已达收支平衡,这对于一家始创公司来说并不容易。

Siebel

Salesforce.com

2001年收入

20亿美元 

23.1百万美元

2002年第一季  4.78亿美元  10.5百万美元

员工数目

7400

200

客户数目

3600

4500

平均每个用户 3500美元

75美元

安装费

710000美元  56000美元

(来源:Gartner Group)

从公开的报表上可以看出,尽管Salesforce.com比Siebel的规模小得多,但是,它的客户数量与增长率却超过了前者。

Siebel主要面向大型的客户。而Salesforce.com的产品,主要针对中小企业这个客户群,不求复杂,只求集中。也许Salesforce.com在.com时代万万没有想到泡沫的破裂,也想不到自己的商业模式是衰退中的奇葩。由于采用ASP模式,客户的一次性投入相对很少,客户的回报期自然较短,Salesforce.com受到中小企业的青睐。Salesforce.com宣称,他们的产品回报期只需90天。而且,企业无须雇用专业IT经理。选择ASP这种外包方式,安装也简便,客户端只牵涉最基本的微软操作系统及浏览器;Salesforce.com则在服务器端开设户口,即可使用。当然,Salesforce.com并没有Siebel那样丰富而强大的功能,却可说是短小精悍,包括销售自动化管理;客户服务及支援;网上促销系统及高层管理提供的报告系统在内的标准化应用都是协助客户推广业务的关键功能。

并非所有的应用都值得开发

当然,在中小企业市场应用ASP并非所有的应用都值得开发。值得开发ASP模式的应用一般较为标准化的管理需求,不同的公司要求可能差不多,比如说,财务管理(Accounting)是一个很适合ASP的应用,因为每间公司的会计大都相似。

值得在ASP

不容易在ASP

上开发的应用上成功开发的应用

SCM,CRM,EIP,  ERP,CPC,EAM,EAI

Accounting

但是,对于供应商来说,ASP在国内的应用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首当其冲的是ASP能否获得客户的信任。在国外,抗拒ASP的公司一个主因就是客户担心留在服务器上的企业资料外泄。因此,中立的供应商必须建立自己的信用品牌,方可取信于客。而就ASP开发投资周期而言,尽管客户端的初期开发系统的投资,回本期较短,但是对于开发商而说,这是一个较长的周期。因此,只有那些真正具有远见并且赢得中国公司支持的开发供应商才能奏响中国ASP的第一乐章。

标签:;  

中国的ASP很难等待云的打开_asp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