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谁来捍卫它?_商标保护论文

中国品牌:谁来捍卫它?_商标保护论文

中国品牌:谁来保卫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谁来论文,中国论文,品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一著名经济学家指出,对一个国家来说,谁拥有更多的世界性商标,谁就是未来的经济强国。

驰名商标我国有多少

商标,俗称“牌子”。它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商标是值钱的,尤其是一个世界级驰名商标,它往往价值连城,超过其企业整个厂房、设备等一切不动产。请看在当今国际市场上雄居前列的驰名商标的价值:

“可口可乐”价值390亿美元;“万宝路”价值387亿美元;“百威啤酒”价值102亿美元;“百事可乐”价值92亿美元;“雀巢即溶咖啡”价值85亿美元……

还有奔驰、日产、松下、皮尔·卡丹、高力格麦片等一大批世界著名品牌的商标价值大都普遍高于企业的有形资产及年销售总额。

正如美国可口可乐的老板戏说,哪怕全世界的可口可乐公司一夜之间都被一场大火化为灰烬,一切都荡然无存,也不可怕。只要“可口可乐”这块响当当的牌子不倒,我们照样东山再起,再次拥有市场。

此话虽说有点过头,但并非“狂言”,他一言中的地道出了商标的“含金量”。

商标的信誉是以产品质量作基础的,是在开辟市场过程中,通过消费者对不同商标的同类产品质量进行漫长的比较、筛选后才得到的。国内外不少驰名商标市场占有情况表明,这种认可和信赖程度越高,其产品对市场的占有率就越大,赢得的利润也就越高。这已在当今所有企业家和商家中形成共识,尤其引起了发达国家人士对商标的普遍关注。日本在全世界得注册的商标最多,达200多万件;德国次之,有150万件;美国有100多万件;英国也有近100万件。

中国怎样呢?这个拥有上千万家企业的泱泱大国,在国内外注册的商标总计才不过50来万件,其中在国际上获得注册的仅仅1万余件。这是多么微不足道。

试想,如此局面怎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提高竞争力,占有一定份额,创造出喜人的经济效益呢?不敌国外的同类品牌,那只能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处于劣势,屡屡吃亏。入关后,情况将更为严重。

“洋牌子”冲击中国市场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各国的市场已逐渐趋向国际化。于是,一些发达国家著名企业和品牌产品大量涌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80年代初,我国每年进口的日暖和消费品为20~30亿美元,到如今保守地说也有200~300亿美元。如果连同现今境内的30多万家“三资”企业生产的“准洋货”也包括在内,那就更多了。

“洋货”在我国消费者心目中占据了重要位置,部分中国老百姓把能买得起用得起“洋货”当做身份的显示、地位的象征,十分迷恋和崇尚进口商品。对此,德国《商报》在前不久的一则电讯里曾以《外国人凭借名牌又一次占领了中国市场》为题,评述了这一现象:随着中国人慢慢富裕起来,他们对自己的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喜欢和崇尚进口名牌商品。他们希望使用日本富士公司和美国伊斯曼柯达公司生产的胶卷,购买普罗克物—甘布尔公司、约翰逊父子公司和友尼莱佛公司出品的洗发露、香皂、牙膏和化妆品,更渴望坐梅塞德斯—奔驰牌和宝马牌汽车……于是,国际性跨国公司和名牌生产企业便蜂拥而至,在中国抢滩登陆。在彩电市场,日本、荷兰和韩国公司生产的几种品牌彩电,几乎占据了中国1/3的天下,直逼得中国大陆的彩电企业频频召开峰会,不得不采取“降价”之策来争取经济效益;在洗涤、护发用品市场,属外国品牌和“三资”品牌的可以说不下80%;在饮料市场,对“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品牌,早已是情有独钟。在一些大城市,这些“洋牌子”饮料市场占有率竟高达85%……

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筑起“阻止”外国品牌产品“入侵”、保护民族工业发展的堤坝,但对“洋货”凶猛的攻势,中国企业界也真有点“无可奈何花落去”,最多只有招架之功,没有回击之力。起码目前是这样!

中国名牌在合资合作中消失

在与“洋牌子”的战斗中,一些懦弱的企业领头人,甘愿不战而败,以种种理由纷纷搞合资合作,被“洋人”收编,不知不觉地扮演了一个“自己休自己儿子”的可悲角色。

环视一下我国家电行业,著名冰箱制冷设备企业———扬子集团的“扬子”商标,在合资中被德国博西—西门子家用电器公司以9600万元人民币买断50年使用权。可50年后,我们的“扬子”商标也早已被人们遗忘。在汽车行业,全国250家合资合作企业中,“桑塔纳”、“奥迪”、 “夏利”等不少品牌国产率达70%以上,但汽车仍然挂的是洋牌子。在饮料业,原来形成的“亚洲”、“崂山”和“八王寺”等八大名牌中,已有6家卖出或无偿转让自己的牌子,与国外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公司进行合资合作。在洗涤业中,美国的“宝洁”、英国的“利华”、日本的“花王”和德国的“汉高”等四大公司分别与我国的北京“熊猫”、四川的“双猫”、广州的“菊花”等企业合资生产的“飘柔”、“海飞丝”、“潘婷”、“力士”、“奥妙”等产品,几乎垄断了3/4的中国市场。

更为可气的是,一些外商在合资合作过程中,抓住地方政府和企业引资心切的机会,大肆压价收购国内名牌。据说,“金鸡”鞋油、“孔雀”电视、“洁银”牙膏、“洁花”洗发液等国内名牌的身价分别是1000万元、2500万元、1000万元、近1000万元人民币,卖主占而不用,束之高阁或限量生产。同时,外商还普遍要求控股,在我国14家最大合资医药企业中,有13家是外方控股。著名的西安“杨森”,外方控股52%;天津“中美史可”,外方控股55%,原来的国产牌子都出卖或转让了。

合资本是件好事,但有些企业置自己的品牌产品和优势项目于不顾,盲目地去换块烫眼的“合资”招牌,结果弄巧成拙。如四川“天府可乐”,在80年代,俏销全国不说,还拥有会员单位100余家,其生产规模、设备和效益在中国饮料业占有重要地位。就是这样一个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在合资大潮中与其说是挡不住“洋货”的冲击,不如说是抵不住合资的诱惑,竟也被美国的“百事可乐”给收编了。

外商在抢注中国商标

外商在中国境内借助“合资合作”之际,压制、侵吞我国的知名商标不说,更有一些刁钻投机的不法不义之徒,竟敢堂而皇之地在世界各地频频抢注中国的驰名商标。

有关人士透露,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250多件商标被澳大利亚商人抢注,200件商标被日本商人抢注,50多件商标被印尼人抢注,还有不少被欧盟和拉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抢注……

请看下面一组著名商标被抢注的事例:

“红塔山”这一我国几乎家喻户晓的名牌香烟,东南亚市场的销售量超过“万宝路”、“三五”等世界名烟,但由于没有及时到国外注册商标,“红塔山”商标于是被菲律宾的一家公司抢先注册。

上海冠生园总厂生产的“米老鼠”奶糖年产达千吨,可是“米老鼠”名称图案商标均未及时注册,后被广州一家“三资”企业先行注了册后,不久便转给美国迪斯尼公司,上海冠生园只好停止使用这一老字号商标。

“鹦鹉”牌手风琴产自天津,该厂有几十年的历史,产品质量堪称一流,只可惜未及时申请注册商标。后来该品牌打入日本时,日商捷足先登,抢先注了册,致使天津“鹦鹉”在日本无地生根,最后只好飞回国土,很无奈地变成了“蜻蜓”。

钱江啤酒集团生产的“中华啤酒”曾委托美国一代理商在美销售,到了后来公司在美提出商标注册申请时,却从美国专利商标署获知,该商标早已被那位美国“伙伴”抢先注了册……

被我国消费者誉为“中国派克”的上海“英雄”笔,由于品质优良、价格适中而倍受中外文化人士的喜爱,这一老字号的“著名”商标,前些年却被尼泊尔商人抢先注册。据说,仅此一项,“英雄”在国外一年就要损失300多万美元。

据悉,除了我国商标局所公布的16个国家驰名商标在国外都有不同程度被抢注之外,还有“竹叶青”、“青岛啤酒”、“五星”、“阿诗玛”、“全聚德”、“天坛”、“狗不理”等为数众多的老字号商标在国外被抢注。

这里不能不提醒和忠告我们国内的企业家们,在开发某个新产品时,千万不要先生“孩子”再起名,甚至等“孩子满地跑了”再去报户口,那就晚矣!

奋勇打好“中华商标”牌

邓小平曾经多次指出:“我们应该有自己拳头产品,创造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品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所以,在当今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尤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对着外国企业、外国品牌咄咄逼人的攻势,如果我们创造不出众多的叫得响的名牌,再加上保护不好我们本就不多的现有名牌,那么我们只能永远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永远被人欺负!因此,我们必须奋勇打好“中国商标”牌!

据说前些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家公司的总裁曾打过“健力宝”的主意。健力宝集团老板回答得直截了当:“合作可以,但只能把‘健力宝’商标作为生产品牌”。类似健力宝人的抉择,在当今中国企业里还很多,如广州牙膏厂的“黑妹”,当美国的“高露洁”进军我国市场时,首选的合作伙伴是“黑妹”。面对送上门的外商,“黑妹”拒绝了。“大白兔”奶糖闻名于世,自然引来众多的垂涎者,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工业集团卡夫通食品公司,也提出了高价购买“大白兔”商标,同样遭到了拒绝,而且为了保护自己的商标,“大白兔”已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申请注册了自己的商标。这些有远见卓识的苦苦坚守阵地的企业家们,不为眼前利益所迷惑,致力于发展自己的名牌,义无反顾地为国货精品摇旗呐喊,堪称“中国的脊梁”、“民族的希望”。他们身上的这种气节、尊严,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国企业家学习和记取。

通向品牌之路在哪里?除了增强企业自身实力、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之外,创品牌还离不开依托各种媒体掀起的宣传潮。太阳神名闻遐迩,其品牌之价值早已在该公司的有形资产之上,此名气之形成电视功不可没。“新飞广告做的好,不如新飞冰箱好”,这种变向的巧妙的广告用语可谓妇孺皆知。所以,有人提出这样一个公式:“品牌=产品质量+广告”。高质量的产品加上有效的宣传,产品便会很快占领市场。

当然,创品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适宜的气候和环境,包括社会的、法律的、人文的各种因素和条件,譬如要有一批强大的企业,以大生产规模、高科技投入、完善的售后服务和销售网络,坚持用自己的商标去创名牌,理直气壮地对洋品牌说“不”。值得一提的是,外经贸部、海关总署、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有关涉外经贸管理部门,已在鼓励、支持、指导外贸出口企业积极创立出口商品商标,培植我国出口商品商标体系,并取得了可喜成效。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来重视和培植中国名牌,那么,我们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精品名品走出国门,冲向世界,成为国际品牌。

标签:;  ;  ;  ;  

中国品牌:谁来捍卫它?_商标保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