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五大精神与中国政治学的发展&中国政治学会第39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综述_政治论文

党的十五大精神与中国政治学的发展&中国政治学会第39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综述_政治论文

“十五大”精神与中国政治学的发展——中国政治学会#39;98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政治学论文,五大论文,年会论文,学术研讨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政治学会'98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4月21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名政治学者总结交流了政治学会的工作和研究成果,并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与中国政治学的发展为主题,展开了学术研讨活动。

一、十五大精神和政治学发展的新契机

与会代表回顾了邓小平同志1979年提出政治学要补课以来中国政治学发展的历史,认为党的十五大的召开,为政治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政治学从恢复到发展的这20年里,学科建设得到了可喜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政治学的学科建设和学术成果在推进我国的政治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发展和政治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政治学的发展为中国政治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发展目标,为中国政治的战略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20年来,政治学研究为政治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做出了研究和回答;同时,中国政治学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政治发展的政治文化基础。代表们在肯定了政治学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也分析了中国政治学目前存在的某些不足。总结政治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们认为,为了进一步推进政治学的发展,需要我们把学科建设置于战略地位,因为没有学科的发展,政治学的总体发展必将缺乏动力;需要坚持引进和创新并举的方针,来促进政治学的发展,需要我们致力于中国政治的系统研究,唯其如此,才能使中国的政治学走向世界;还需要我们坚持走科学为本、学术为本的发展道路。

代表们也注意到,中国政治学要继续在整体的充实和发展上取得进展,从根本上来说,还有赖于中国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中国政治的进一步发展。党的十五大指出,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些重大的时代课题无疑为政治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因而,积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关系到中国政治学的未来,而且也关系到中国政治的未来。

二、当前中国政治学研究中的几个热点

与会代表在谈到十五大的精神时认为,党的十五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并确定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目标。围绕这些目标,本次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专门列出三个热点问题,分专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第一,机构改革对政府发展的影响。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推进政府机构的改革,是党的十五大确定的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成果。有代表指出,如果说市场经济体制对政治发展提出了什么要求的话,那首先就是政治职能的转变。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政府的公共职能应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应努力实现由计划经济下的职能向市场经济下的职能转换。与会者认为,政府如果不能顺应新的经济体制,不能在新的经济环境下领导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就可能成为发展的障碍。政府机构改革的实质是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化,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真正建立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的竞争,而且也包括了政府发展的竞争。毫无疑问,未来属于政府机构精简的国家。与会代表注意到,这一次的机构改革,除了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等等的意义之外,更加突出了建设廉价政府的意义。与会代表预料,这一次的政府机构改革,将使政府沿着精干、廉洁、高效、有权威的目标发展。随着这样一种政府形象的形成,国民将对政府产生强烈的认同意识。

第二,依法治国与政治发展。围绕党的十五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命题,与会学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代表们普遍认为,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发展目标,这是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这无论是对于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依法治国是政治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它是人类崇高的政治理想,符合民主政治的价值取向。人类的政治生活走向法治的道路,是经过人类无数次政治实践的成功与失败的结果,它蕴含着历史的经验和人类的智慧。就现代的意义上来说,法治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是密不可分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或者说法治是市场经济原则在政治领域中的体现。有的学者指出,法治的实质是对政府权力的界定和限制,它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这个概念表明,首先,立法是人民意志的实现途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在实际上管理国家的政务。因此,客观上也存在着多数人的统治与少数人的管理之间的矛盾。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矛盾,防止从事实际政治管理的人们滥用权力和政治腐化,通过人民代议机关对政府实行监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组成政府之后,政府及其官员依法行政就是现代政府管理的基本原则,政府行为必须具有宪法和法律的根据。与会者认为,民主政治就是法治政治,因而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是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普遍的约束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都要纳入法律规范的调整范围,社会秩序表现为法律秩序,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公共权力是否置于法律之下。与会者认为,有效地约束公共权力以防止权力的腐败是当前世界政治面临的共同问题,而在我们国家尤有重要的现实性。只有公共权力处于秩序状态,社会才有可能有秩序,才有可能建立普遍的法治秩序。

第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一贯主张。他早就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与会代表认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还是要强调制度的作用,因为制度是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有代表指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现在应该说不存在什么认识上的分歧,关键是如何一步一步推进的问题。在这方面,要根据十五大提出的要求,在一些具体的制度性环节上积极推进。

诚然,民主政治建设本身不能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政治学者们都清醒地认识到,民主政治的推进通常受制于经济的、文化的以及国民素质的等等多种因素。但是,与会代表也指出,一方面,民主政治已经成为我们坚定不移的理想和目标;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民主政治赖以生存的条件也逐步具备,因而正如十五大所指出的,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就愈发展。

三、积极推进中国的政治发展

在探讨政治学发展的同时,与会代表也涉及到政治发展的问题。一些代表认为,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与经济发展和经济现代化密切相关,特别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政治发展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普遍的社会政治现象,从而也成了各国政治学研究的热点。从学科的角度来说,政治发展主要指国家政治变迁的过程,这个过程意味着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由此而来的制度创新。在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政治共同体都把政治发展作为其自身发展的重要目标。

与会学者们认为,中国的政治发展是在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上提出并得以展开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是共生的现象,两者相互作用,互为前提。但政治发展也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内在逻辑,尤其是要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经济发展给政治发展带来了直接的动力。这种经济发展包括了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并逐步完善。而且,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必然带动社会其他领域的发展,诸如文化的变迁,新的社会阶层的形成等等。这些方面都对政治发展提出了要求。

与会代表认为,中国的政治发展必须采取一种积极的、稳妥的发展取向,这是一种渐进的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其本身就意味着进入了一个较高的政治发展阶段。当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发展同样具有初级阶段的特征。尽管政治发展不象经济发展那样有具体而又能得到广泛认同的指标体系,但是应该看到通过稳定有序的改革而逐步积累起来的重大进步。

关于我国政治发展的走向,与会者认为,应从健全体制、调整权力结构、拓展和完善政治参与、建设和推进政治文化、开放政治系统等角度寻找政治发展的动力支撑,通过完善政治沟通来保持政治发展的活力。与会学者们分析,中国政治发展应该是一个多维度、综合性、全面性的发展,包括政治的自主性发展,政治或政府的主导性发展,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必要政治秩序的稳定性发展,以及积极稳妥的渐进式发展。

对于推进中国的政治发展,与会学者们感到,作为以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政治科学,负有重要的历史使命。中国政治学恢复研究以来,20年中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在我们推进政治发展的过程中,更加需要政治学的积极作为。当前,需要政治学就中国的政治发展进行研究并作出回答的问题很多,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政治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关系、政治民主化过程中的政治稳定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其内涵、如何坚持和完善党对于国家政权的领导、如何强化中央的权威以及怎样合理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发展民主政治、政治体制改革中的权力结构调整与制度创新、依法治国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等。所有这些,既是政治科学的理论问题,也是我国政治发展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标签:;  ;  ;  ;  ;  ;  ;  ;  

党的十五大精神与中国政治学的发展&中国政治学会第39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综述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