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和文体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的过程。二课堂是展示这一过程的主要阵地,一堂课是否精彩,充实,教师的引领极为重要。学生是不成熟的阅读者,需要教师智慧地引领和启迪,教师除了具备自身的素养之外还要化引领为艺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新课改的成果。
一、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智慧和热情
有些课文内容枯燥,学生不爱学,这时候,教师的导入艺术就会发挥神奇的作用。如:《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开场白:首先,用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然后问同学们:“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当一名宇航员,飞上太空去看看我们的家园—可爱的地球呢?”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想。”我又问道:“那么你们对地球到底了解多少呢?”这样的质疑更能激起学生众多的兴趣,让学生自由发言,然后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概括,随即诱导:“你们提出的这些问题该怎样去寻找答案呢?有些问题可以从课文中寻找;有些问题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从科普读物中,从网上查询了解;还有些问题现在在科学界也还没有结论,要靠将来的你们去研究解决。而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哪些知识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看谁是一名合格的‘科学研究员’”。这样引入新课富有情趣,同学们为了当好“研究员”不仅勤于动脑,而且乐于学习。
二、在范读中融入激情,拨动学生的情感心弦
根据材料特点利用多媒体播放配奏的音乐,营造适宜的氛围,拨动学生想象的心弦,引起共鸣,让学生触景生情,由情创意,可以有力激起学生的创新欲望。如教学《草原》一课时,配乐范读第一段,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下,边听边想象,边读边勾画出优美的语句。通过优美的音乐,动情的朗读,将草原美景推到学生面前,让学生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随后让学生自主品读优美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这就是让学生在表现自我的同时,去主动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关注学生学情要点,恰当质疑培养问题习惯
儿童拥有一个独特的精神天地,他们对世界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比成年人大胆,丰富。正因如此,文本中的描述在大人眼里是顺理成章的,而孩子们眼里却是问题重重。而这些问题引领恰当时,就会发现他们就是最值得利用的教学资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教学《少年闰土》时,有一个同学提问:“闰土没有上学的机会,为什么反而比‘我’聪明?”于是,我抓住时机让学生再认真读闰土给作者讲的四件事,然后讨论:闰土的丰富知识来自哪里?这时,同学们有的说来自生活经历;有的说来自生活环境。那么作者又生活在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中?这样进行一一对比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闰土生活在广阔的天地中,而作者拥有的只是“四角的天空”。因而学生也进一步读懂了课文:闰土虽然不能识字念书,但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知识,又在实践中锻炼得聪明能干,而作者只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无法了解更广阔的精彩世界。
四、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独特的感悟即与众不同的感受与体验,都是学生源自于自身不同的经验,不同沉淀的基础上产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若教师引领不当或不加引领,就可能使学生误入歧途、甚至会扼杀孩子们个性的闪光点。
如一位优秀老师教学《落花生》一课时,老师总结完课程问进行课后拓展时问学生:“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此时,有些同学说愿意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默默无闻地为社会做出贡献;但也有一部分同学说愿意做像苹果一样的人,只有把自己的优点展示出来,才能遇到伯乐,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外表美,心灵也美不是更好吗?面对这样的回答,老师让同学们给以热烈的掌声,这样的鼓励更加激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催生了学生深层思考的能力。而另一位教师在教学《草船借箭》这一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这时,一位同学马上回答:一是漫天大雾,二是鲁肃的诚实守信,三是曹操的多疑。此时,教师并没有进行肯定的评价,而是让另一位同学看着板书再回答,板书是:
精通天文
诸葛亮 布置周密 神机妙算
知己知彼
可想而知,此时,第一位同学肯定在心里对自己的答案有所怀疑。其实,第一位同学回答得是那么地准确,而且是用了自己内心的感悟说出了答案,他所回答的不正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之所在吗?可惜的是这位教师并没有对他进行及时地点拨和评价,使那一位同学思想的闪光点黯然失色。
五、引领背诵,注意语文知识积累和语文素养的积淀
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文章,而且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语言。语言是写作的基础,在学生的脑海中积累的语言丰富了,写起作文来也就会得心应手。因此,在学生精读品味优美语言后,趁热打铁地引领学生设身处地放声朗读,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激发学生诵读的情趣,达到积累优美语言的目的。
六、结课语言精练有力,做好点睛之笔
课尾总结是教师知识、语言及课堂应变能力的综合运用,渗透着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丰富职业素养。一个完美的总结不仅能完整有序地梳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而且能使学生有一种恍然大悟、余音袅袅的感觉,从而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总之,只有教师引领有方,才能点燃学生聪慧的心灵之火,也能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之路上看得更远,走得更高,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论文作者:王晓霞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2月总第29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同学们论文; 的人论文; 课文论文; 同学论文; 语言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12月总第29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