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实效,激活小学音乐课堂论文_卞京京

注重实效,激活小学音乐课堂论文_卞京京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卞京京

论文摘要: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采用多种途径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互动、合作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堂、实效、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实施音乐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学生通过规范有序的音乐教学活动,不断得到认识、了解、理解与提升,逐步培养学生积极的、良好的、向上的、健康的、乐观的生活态度,真正让学生在音乐体验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教育。因此,有效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音乐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发展。

一、多角度备课

从各个角度找到本课的突破点,对每一人小问题都进行分要。只有做好记分的准备,才能应对课堂上随时出现的问题,也才能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准确的答案。例如,欣赏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时,不但了解这首乐曲是古筝独奏曲,描写的是傍晚渔民满载而的喜悦心情,而且要了解古筝的构造、简单的指法、曲名的由来、其他著名的古筝独奏曲以及乐曲各部分的含义。了解这些之后才能更好地完成45分钟的课堂教学,学生才能从教师充分的准备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丰富的教学语言

1、形象的语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的一句形象化的语言提示,往往胜过让学生做多次的机械模仿,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淡化技能并不是不要技能。因此我们不能避重就轻,必须寻求“化技能于无痕”的教学方法,让歌唱教学这一块内容丰满起来。新课标对于1-2年级的学段目标中要求学生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我们知道,歌唱是一门精深的技术,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孩子都能唱出技术娴熟的歌声,而且小学生无法去理解声乐的专业术语,但我们要力求让孩子们能唱出自然而动听的声音。所以需要教师把抽象变为具象,把专业的发声方法用形象的语言来传达给学生,让师生跨越技术的障碍,更易交流。少年儿童大都活泼好动,爱喊爱唱,自控能力较差,而且发声器官正处于细小嫩弱的时期,课堂上,除了用富有童趣的练声曲练习发声外,我还用形象的语言对他们的声音进行评价,帮助他们找到自然的发声方法。

2、赏识的语言。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被赏识,赏识是对一个人最好的奖赏、最大的鼓励。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个性特点,就像教育要因材施教一样,赏识也要因人而赏。不同的特点决定了赏识点的不同,要认真观察每个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的细微变化,给予不同的鼓励和表扬,让孩子感觉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从而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与别人的差距。赏识的语言要因人而异,不能“很好”、“不错”之类的千篇一律,而且要注意过程性的评价。在我的课堂上,基础好的学生我经常这样鼓励他们:不错,如果100分是满分的话,老师给你打95分,很高的分数哦!还有5分在哪里?如果你能在……方面做得更好的话就能拿更高的分啦,加油!学生得到了老师的鼓励,学习更认真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教学、生活要融合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这种规律,从生活中找音乐,将音乐还原到生活中。有很多教师在练习节奏时,单纯地将枯燥的节奏型进行反复训练,结果收效甚微。教师可以通过模仿生活中小动物的叫声,发现不同节奏型的奥奥秘,从而完成节奏的训练,如小猫的叫声是二分音符,小狗的叫声是四分音符,小鸡的叫声是八分音符。将音乐还原到生活中,音乐教学就会变得简单得多,生活也会更加丰富多彩。

四、注重情感的升华

在课的结束总结阶段,教师一定要根据作品的寓意,将音乐课教学目标上升到情感的层面,使之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但是情感的升华必须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不能温无边际的发展,否则会导致词不达意,影响整体教学,而行之有效的情感升华会让整节课都变得意趣盎然,令人回味无穷。例如,在《春天来了》教学的最后阶段,应该让学生体会到“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抓住美好时光的情感。

五、合作学习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因为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是对现代人品质的要求之一,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小组合作学习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但要巧妙地、合理地设计安排,才能得以有效的实施。如进行合理的分组,优化组合,分步教授,反复练习,相互评价等等方面,做到教给学生实实在在的能力。真正让学生喜欢参与、喜欢交流、喜欢体验、喜欢表演展示或表示他们独特的见解。并能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建立合理完善的评价机制,充分体现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综合评价等,为学生的有效发展提供可能和空间。

六、关注学生课后发展

以人为本和关注学生的音乐审美,是音乐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教师要在课内外多方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从课外,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课本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音像、图片、与音乐相关的实物等),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录下各种美妙的声音,配上自己的解说,制作成一个有关音乐专题的片段。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音乐,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因此,教师应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适时地、严格地、规范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真正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课堂教学其乐无穷,美不胜收。

总之,“教有定则,教无定法”,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措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努力实现课堂“有效教学”最大化,获得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美)加里・鲍里其.《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张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8.

[3]丁舒.“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南京师大学报》,2007

[4]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论文作者:卞京京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8

标签:;  ;  ;  ;  ;  ;  ;  ;  

注重实效,激活小学音乐课堂论文_卞京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