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拥堵的深层原因及综合治理对策研究论文_杨君

城市交通拥堵的深层原因及综合治理对策研究论文_杨君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重庆 400020

摘要:交通拥堵降低了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造成城市资源没有有效利用,直接影响城市的运转效率和经济社会发展,阻碍了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和城市持续健康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继续推进和小康社会建设的深入,各大中城市人口和汽车保有量仍将会继续增加,城市交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压力和挑战,治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城市交通拥堵;深层原因;综合治理对策

从京、沪、穗等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快速蔓延,必须从缓解交通拥堵的视角出发,认真思考和寻找有效措施,进而平衡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实现交通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交通拥堵的深层原因

1.交通需求增长迅速。从供需的角度来看,相对于有限的交通供给,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交通需求增长迅速,城市交通运输服务呈现供不应求的格局。近些年,我国的城市化在表现为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同时,还体现在了各类城市新区的建设,拉大了城市框架,使得城市居民出行距离扩大,导致了城市交通需求的快速增加。

2.私家车机动出行的趋势明显。城市中人们的出行方式多样化,包括搭乘地铁、轻轨、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或借助私家车、电动车、自行车等出行,也可搭乘出租车或者步行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出行对舒适、快捷与方便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机动车的依赖程度大大增强,城市居民出行方式中私家车出行的比例迅速上升,曾作为城市居民最重要交通工具的自行车,正在成为一种休闲锻炼的工具。除了电动车对自行车的快速替代以外,城市交通中以小汽车为出行工具的私人交通发展最为显著,各个城市私家车的保有量和新增量都进入显著增长时期,城市交通受到私家车增长的严重挑战。私家车的出行方式在便利化家庭和个人的同时,导致了城市交通出行呈现不合理性的居面,动态上造成城市车均道路面积始终处于负增长状态,而无论道路等基础设施如何拓宽,日益增加的私家车使得城市道路产生了拥挤性,并变得日益严重。

3.拥堵治理的管制色彩较浓。城市交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公安、规划、城建和市政等多个政府部门,也关系到每一个城市出行者,任何一个管理环节出现漏洞都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如城市道路的反复开挖、交通设施的配置不足、红绿灯的不合理设置等,都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治理能力。当前我国大中城市的政府部门在治理交通拥堵时,习惯使用管制性、控制性较强的行政手段,往往是政府部门内部决策,较少普通民众的参与,更多属于内部封闭性的决策,带有明显的行政管制色彩。行政管制由于要依赖于政府的主导实施,无形中增加了行政管理成本,管制内容越多,行政成本也就越大。从另一方面讲,不利于调动社会民众组织机构参与解决交通拥堵的积极性。

二、综合治理对策

1.慎用“限扩”治堵,我国城市在治理交通拥堵的过程中普遍采用“限扩”的方法。“扩”就是把市中心人口向外分散,建卫星城,修环路,一环套一环,近十年来,我国城市用地面积扩张速度比城市人口扩张速度快一倍以上,城市化由集中化变成了分散化,进一步刺激了私家车保有量大幅攀升,导致道路需求的快速增长,从而导致交通效率低。就限行和限购而言,短期来看,不但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给城市交通规划与建设赢得了时间。然而,其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姑且不提其对经济效益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学理论政策在“限”字令下毫无用武之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稳步推进拥堵征费。鉴于道路拥堵的负外部性,为达到社会最优化,即在城市道路拥堵的情况下,应向通勤者征收拥堵费。从效率甚至从公平角度来看,征收拥堵费都是合理的。拥堵费不仅可以内化通勤外部负效应,减少汽车使用,从而缓解道路拥堵,还可以增加地方财政来源,使地方政府可以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公共交通服务,维修和拓宽现有道路,降低或免除其他一些税费等,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和能源消耗,促进节能减排。

3.发展智能公共交通系统。虽然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来说具有良好的效果,但随着人口增多以及公交发展的滞后,公交的拥挤、等车、换乘等给人们出行带来了很多不便,而智能公交系统是基于全球定位、无线通信、地理信息及自动化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实现公交车辆运营调度的智能化,公交车辆运行的信息化和可视化,实现面向公众乘客的完善信息服务,使乘客能够及时了解公交的开行线路与状况,更好地选择出行方式与出行路线。智能交通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其建设已经成为刚性需求,智能交通领域的发展将更加波澜壮阔。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车联网、3S技术、个人移动终端、交通模拟等运用到城市交通管理上来,真正建成智能交通系统,方便市民出行,最大限度地缓解交通拥堵。根据交通拥堵点不同方向的拥堵情况,采取智能化调控,充分利用交叉路口的道路资源。依据实时交通信息,智能导航调整行车路线。对于长期拥堵的交通路口,要根据交通流量模拟,重新进行交叉路口的道路设计,达到各个方向的车流能够在交叉点实现顺畅循环。建立“便捷、安全、舒适、实用、环保”的城市交通体系是健康城市发展的目标。为此,必须一方面重点抓住较为充足的高质量的道路、高智能的交通装备和现代化的交通服务等核心领域,通过现代城市交通模拟技术,对城市产业发展、人口聚集、空间扩展、交通流量进行系统分析,对城市交通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另一方面,必须从市场作为交通资源配置的决定性机制出发,谋划城市治理拥堵的顶层设计,找到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4.调规划优结构是治堵的源头。一是优化城市人口布局结构,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引导和优化人口布局结构,加密市中心人口密度,城市中心区内因人口高密度聚集而产生的交通问题主要依靠发展地铁优先轨道交通等来缓解。二是优化城市路网结构。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即加密路网,建设大量的支路,改“宽、大”的路网结构为“毛细血管”丰富的细网型路网结构,提高道路的分流能力。具体办法是:疏通道路,尽可能减少断头路;优化交通路网结构;建设道路保证短距离步行出行者利益,车多,路宽,使得人们对于步行或是使用自行车出行产生畏惧;建设道路绿化带,绿化带具有美化城市、消除司机视觉疲劳、净化环境、减少交通事故等作用,在城市占据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三、结论

城市交通拥堵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城市问题,既是一个社会问题,又是一个系统科学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综合治理才能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从长远来看,以增加供给为目的的道路拓宽和新修道路,并不能长久地获得交通改善的效果,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为城市居民提供高效、低碳、快捷及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是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的优先之选。更进一步,探根求源,土地是作为交通需求的起点,从长期来看,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实现合理的职住匹配,才是缓解交通拥堵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唐黎标.国外大城市解决交通拥堵各有招.城市公共交通[J].2017(04):38.

[2]梁军梅.探寻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新思路.城市管理[J].2017(06):38-39.

[3]石琼、吴群琪.拥挤收费为主导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可行性研究.长安大学学报[J].2017(03):38-42.

论文作者:杨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9

标签:;  ;  ;  ;  ;  ;  ;  ;  

城市交通拥堵的深层原因及综合治理对策研究论文_杨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