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学生找到开启智慧“心门”的钥匙论文_江亮

帮助学生找到开启智慧“心门”的钥匙论文_江亮

江亮 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

【摘要】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是其源泉。在学习当中,如果能正确了解、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在同等智力条件下,充分发挥潜在能力,就能让其在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上有一个大的飞跃,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来说都是非常可行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学习动机;内部驱动;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4-016-02

动机在学生的学习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能有效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能使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去学习,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化厌学为乐学,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接受新知识。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学习动机?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J.布罗菲在《激发学习动机》一书中对“学习动机”一词有较为详细的解释:“学习动机主要指在活动中学生认知参与的质量。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看作是一种一般性特质,也可以看作是特定情景中的一种状态。所谓特质,即一种看待学习的长期、稳定的倾向——用努力参与学习过程,寻求获得知识与技能。”学习动机可以是外部的、强化驱动的,也可以是内部的、快乐驱动的,甚至兼而有之。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动机的,良好的学习动机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进而学习和记忆更多的内容,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更加有效深刻。而在这过程中,教师也同样能够较轻松地收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就围绕“学习动机”这一话题谈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示范自己的学习动机,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动机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呢?毫无疑问,就是求知欲和好奇心。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奠基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在和学生互动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树立对学习感兴趣的榜样。这种示范会鼓励学生重视学习,认为学习是种自我实现的活动,能产生个人满足感、丰富他们的生活。

教师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自己首先要爱读书。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些名家名著、古诗散文,教师都要有所涉猎,有所识记。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儿童读物,教师也应该有所关注和了解,从中寻找与课程相关的引导点。只有自己的脑海是丰满的,课堂才会充满灵性。如果语文老师自身能做到手不释卷,每天都在阅读,这本身就是对学生最好的引导。

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之前,自己应先静下心来,潜心研读文本,作为一名真正的读者去赏读文本,投入其中,去感受文本的语言、意境、风格、情趣……让自己先爱上文本,并将自己生活中所关注的与文本主题有关的书籍、电影或电视节目、日常生活或时事中的范例等结合到文本阅读当中。在实际教学时,让学生明白老师也是一个学习者,以饱满的激情向他们大方而直接地示范自己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过程,真诚地与他们交流学习的体会。用真情实感,以情激情,学生自然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求知欲。学生在学习之前对新知已经产生了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去学,成为学习活动的行动者。

二、教学活动多元化、多样化

要想培养渴望学习的学生,教师就要运用与学生学习风格相吻合的多样的教学技巧。当教学技巧顺应学生的学习风格,教师就会发现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善和学习效率、学业成绩以及创造力的提高。

1.精心设计课文的呈现形式,尝试让课文变得更有趣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充分的认识到教科书是引导学生通往知识领域的一个媒介,并不是绝对权威的,完全不可改变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选择、重组和改编,尝试让课文变得更有趣。如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课文所要表达那份细腻的情感——爱的传递。学完课文后,我把全文的主要内容串成了一首美丽的小诗呈现在学生面前:

滂沱的大雨,

驱走了夏日的炎热。

却让娇嫩的蔷薇花,

在风中瑟瑟发抖。

掀起雨衣的一角,

轻轻盖在它的头上。

我不是最弱小的,

因为,我保护了风雨中的蔷薇花。

如果每个人都能保护弱小,

那幸福和快乐将无处不在!

孩子们非常爱读,很快就能熟读成诵了。有些孩子还一边读一边学着文中的小男孩做动作,仿佛自己就是那个保护蔷薇花的“小男子汉”。当文本真正地融入到学生的心中,当课堂充满诗意和美感,当感动溢满心间。我们所要教授的目标也就轻而易举地实现了。可见,我们的教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用心、用智慧去解读。

2.课堂教学环节生动、有趣,富有意义

课堂是一个特殊的“舞台”,语文课堂更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在语文课堂上,他们就是舞台上最出色的主角,让他们自发的、投入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让学习变成一种快乐、有趣的活动。例如在我们的“合作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更多可支配的课堂时间,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教师只对学生的行为做适当的指导和点评。如在上诗歌单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按小组进行配乐诗朗诵比赛,由学生自己担任评委。在教故事性课文时,让学生分组进行课本剧表演,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在上说明性课文时,让学生当“解说员”,当“小导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即使是上学生不太感兴趣的课文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交流,和别组的同学一起探讨……当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一个多元化、多样化的载体,孩子自然会乐在其中,学而不厌。

3.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学习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立足于课堂和课本,更要重视学习内容的多维延伸,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与其它学科相通,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实现语文学习立体化、综合化、生活化。如教学《我们成功了》一文后,我们可以布置学生搜集、诵读相关的歌颂祖国的诗歌和散文,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同样的感情;学习了《钓鱼的启示》,我们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学会从生活中的小事领悟道理,感悟人生;学习了《回声》,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到生活中去寻找“大自然的秘密”。利用班会课、科学课做科普实验,交流体会;学了《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让学生读身边的童话,开故事会,出专题手抄报……将语文学习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与实践运用相结合,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升语文学习的生命活力。

三、充分发挥合作学习中小组的作用,鼓励学生成为自主的学习者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合作学习”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力量,让每一位孩子在小组中都有与同伴合作和自我展示的机会,使学生在参与允许他们与同伴互动学习活动时,人人有“被需要”的感觉,最大限度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课堂教学中可以把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和模仿等活动加入到“小组任务”当中,以小组和个人评分相结合的机制确保小组中比较弱的学生能得到其他同伴的帮助。在课程中的实践和应用部分,可以把以往单独完成的课堂作业形式,转变为合作活动。如让学生结对读书,解决难题,互相教导,讨论问题。或是小组一起做份总结、报告、展示等。当学习活动能直接满足学生的关联需要时,他们就不是被动地去完成,而是主动的、热切的、积极的去参与,这些合作性的学习活动都有助于激发学生潜在的动机,使学生成为自主的学习者。

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心理学家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轻松、愉悦的情绪,这种情况反复出现就会产生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学习动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操作、探究而获得新知识,学生会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得到满足,体会到智力活动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悦,认识到学习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1.重视目标的导向性

教师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辅之以适时的关注和耐心的教导。这对于促进成绩差、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个较为有效的方法。在实际的课堂上,教师要把教学的目标明确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形成对自己的要求并为之努力。如习作课,在新授课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学生下一堂作文课的重要性、将要写作的内容,让学生做好预习,搜集相关的材料。教师还应教学生如何预习?搜集资料的过程当中,如何进行有效材料的筛选?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也会影响学习动机。

其次,在任务评价时也应有所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是存在差异的,如果按照即定的标准去评价每一个学生,那些能力较弱的学生就会因为不能处理好任务,无法达到目标而不断受挫,丧失保持学习努力的动机,显露出“失败综合症”的症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还可以分层布置学习任务。比如低年段学习一篇课文,能力弱的学生只需要完成最基本的字词听写、读通课文就可以过关。中等的学生在字词过关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一些词语和句式的运用。能力强的学生则有更高的要求,能运用文中的优美词语仿照课文写话等。通过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能有效的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持良好的学习动机,达到“量体裁衣”的效果,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表示关心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关注,当你关心学生时,他们都知道。他们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回报那些关心他的人。对那些特殊的,将自己封闭在“我不在乎”的硬壳之下的学生,我们可能要花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看到他们不同程度地努力。然而,当学生感受到你在关心他们并时刻准备帮助他们时,他们会愿意冒险尝试破茧而出。

3.有效的奖赏和表扬

适当的奖赏和适时的赞美能建立学生的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本身内在的满意通常能最有效地激励他们的学习。正面的评价远比负面的批评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亲切的表扬,都会产生不可预知的效果,使孩子的内心受到鼓舞。当然,奖赏和表扬必须是有效而真诚的。什么时候表扬?怎样能得到奖赏?奖赏什么?这些都是教师必须要用心去考虑的。例如:我发现班上的孩子都特别喜欢看电影《哪吒》,于是我就用印有哪吒的小纸片做为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和完成任务出色的小组进行嘉奖,每个孩子还可以通过搜集纸片进行累积,期末统计本学期获得纸片的张数做为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累积总数排前列的小组和个人还可以获得额外的奖励。这种激励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且因为评价的方式具有延续性,学生的兴趣一直很高,教师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争取家长的支持,让父母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孩子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来到这个世界,他们想更多地了解自己以及周围的环境。大多数父母都珍视亲自陪伴孩子学会坐、学爬和学走路的机会。他们总是握住孩子的手,鼓励他们进行艰难的尝试,并为他们的成功而喝彩。当这些孩子进入学校后,如果父母也能一如既往地帮助和支持他们,他们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意愿。然而现实当中,我们一些家长不可避免地存在“比较”的心理,经常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焦虑的情绪,比如父母们会经常这样教育孩子:A、上学是为了你自己好。B、你看谁谁家的小孩学习多好。C、你是不是不想学了? 这些都是孩子最讨厌,最不愿听到的话,这些不是激将法,反而会激起孩子的叛逆心,降低孩子的学习动机。因此,我们应该与家长结成教育伙伴关系,取得他们的认同,尽可能地统一教育方式。多组织和开展一些积极的“亲子活动”,如一起完成一个小制作,同读一本好书,一起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当孩子表现进步时家长也予以鼓励等。和家长一起努力,共同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若孩子看到父母和生活中其他的、对他有重大影响的成人高度重视教育,并从他们那里得到认可,孩子的学习热情也会倍加高涨。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只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进行了一些思考,阐述的观点和方法并不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需要每一位教师在具体教学中积极地去探索和灵活地开展实践。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2][美]J.布罗菲. 激发学习动机[M].陆怡如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

论文作者:江亮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6

标签:;  ;  ;  ;  ;  ;  ;  ;  

帮助学生找到开启智慧“心门”的钥匙论文_江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