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非系统财务风险管理研究_风险管理论文

国有商业银行非系统财务风险管理研究_风险管理论文

国有商业银行非系统性金融风险管理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风险管理论文,国有商业银行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防范和化解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对于促进金融、经济的稳健发展,保持社会安定、政治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风险有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之分,鉴于系统性风险对国有商业银行影响相对较小,且国有商业银行对系统风险的可控能力较差,我们拟就当前国有商业银行非系统性风险的成因、危害、防范和化解,以及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系统的构造作一些探讨。

一、当前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非系统性风险分析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常见的非系统性风险有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资本风险、竞争风险、资财风险、内部风险、财务风险等七种。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到期不能或不愿履行还贷付息协议致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是指没有足够的现金即期清偿债务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竞争风险是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出现客户流失、资产质量下降、负债来源减少、借贷利差缩小乃至利率倒挂情况的可能性。资产风险是指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内部风险是由于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不善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资本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资本量过小不能抵补亏损以保证银行正常经营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是商业银行风险在财务上的总体反映,是由于多种风险共同作用导致商业银行利润减少或亏损增加的可能性。其中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是最主要的风险。

二、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所谓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通过风险分析、风险预测、风险控制等方法预防、回避、消除或者转移经营中的风险,从而减少和避免经济损失,保证经营资金安全。要科学地实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首先必须确立正确的原则和方针。我们认为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要坚持“三为主”的原则。

(一)事前防范为主的原则。商业银行是高风险的企业,每项业务随时都可能发生风险。但大部分风险都可以通过事前防范加以消除或减少,而且预防的难度和成本都较低。如果等到形成事实风险后,再来化解,不仅工作难度大,而且消耗成本高。鉴于事前风险防范的机会成本远低于事后化解,所以在金融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中要坚持事前防范(即预防)为主的原则。

(二) 早期控制为主的原则。金融风险有一个由量的积累到引起质的变化的过程,尽可能及早发现并控制,才能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三)内部消化为主的原则。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一旦形成,特别是形成金融危机后,有四条路可走:一是破产;二是兼并;三是倒逼中央银行增加基础货币发行以注入资金;四是内部消化。由于国有商业银行都是国内超大型的银行,如果有一家银行破产的话,不仅会损害它自身数以千万计的储户及其它债权人利益,而且会引起剧烈的多米诺骨牌风险传递效应的发生,导致多家银行破产和人民币制度的解体,鉴于如此巨大的机会成本,显然破产之路不通。由于国内其它商业银行规模太小,不可能“小马拉大车”,而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又大同小异,所以国内没有一家银行能够承担任何一家处于危机状态的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如果外资银行兼并的话,又有可能让外来经济势力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难以通过“政审”关,所以兼并之路也行不通。如果走第三条道路,则必然会引起通货膨胀,给宏观经济造成严重的危害,显然也不可取。所以消除金融风险的最佳途径是商业银行通过长期不断地加强风险管理,内部消化风险。

三、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系统工程的设计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系统的设计。系统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层次性、整体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六大特性。四家国有商业银行都是一级法人的大型银行,可以把每家商业银行(总行)当作一个大系统,各省级分行作一级分系统,各地级分行作为二级分系统,各县级支行作为三级分系统。在每家商业银行总行设立金融风险管理委员会,由行长任主任,全体行务会成员为会员,由审计稽核部门或者成立专门的金融风险管理部负责日常工作。在金融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若干分会,如信用风险管理会(由分管行长挂帅,信贷部门负责日常工作)、流动性风险管理分会(由分管行长挂帅,计划资金部门负责日常工作)、财务风险管理分会(由分管行长挂帅,财会部门负责日常工作)、资财风险管理分会(由分管行长挂帅,监察保卫部门负责日常工作)等等。在各分支行(即一级、二级、三级分系统)相应设立金融风险管理委员会和专业风险管理分会,各专业分会既接受本行金融风险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也接受上级行相应的专业分会的领导。以此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密切相连的金融风险管理组织系统。

(二)风险管理系统程序设计。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过程按逻辑程序可分为三个阶段:风险分析、风险控制和风险消化。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且密不可分的。风险分析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为风险控制提供依据;风险控制是避免、减少风险的关键,通过风险控制措施可以减少预期损失,同时也可以减少风险消化的财务费用。

(三)风险管理系统工程技术设计

1、系统预测技术。 风险预测就是对尚未发生的风险作有根据的预料和推测。预测技术有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方法之分。银行定性预测技术主要有专家预测法和主观概率法两种。专家预测法就是以专家为获取信息的对象,通过召开会议或用信函咨询,依靠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对风险进行预测。主观概率法是对专家综合意见法的补充或综合,是在经过反复讨论不能统一意见时,预测主持人根据经验,分别判断各种意见的可靠性,后运用主观概率加以综合,得出预测值。定量分析技术常用的有时间序列法(又分为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和回归分析法(包括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指数曲线回归等)两大类。

2、系统决策技术。其主要方法有:确定型决策技术, 包括市场调查法和线性规划法(有图解法和单纯型法);风险决策技术,包括简单型(有期望值法、合理性法和最大可能法)和复杂型的决策树法;不确定型决策技术,有保险法、冒险法、折中法和遗憾法;对等决策技术;多目标决策技术,有化多目标为单目标法和功效系统数法。

3、系统网络计划技术。网络计划技术又称统筹法, 是一种反映计划安排,并据以选择最优的工作方案,组织协调和控制工作的进度和费用,使其达到预定目标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对于银行风险管理系统的构造、资金的合理调拨、资产组合管理都有着很大的实用价值。

(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全面收集、统计并逐级上报各类金融风险的数据等信息,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基本依据和基础性工作。为此有必要建立以电子计算机作为基本运算、储存和传输手段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收集工作由各专业部门、审计部门及社会监督部门共同完成,信息加工、运算、传输由各级风险管理委员会(含分会)和信息电脑部门共同完成。可以考虑由各商业银行总行统一设计风险监测指标、报表,统一编制金融风险监测管理软件,并逐步将风险管理计算机系统实行全国联网,以便及时、全面掌握各类风险的发展变化情况,为上级行进行金融风险非现场稽核监督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为了保证上述工程的顺利实施,首先必须层层建立风险防范责任制,自上而下层层分解风险防范责任,实行风险防范单位一把手负责制,其它人员也要一岗两责,既负责业务发展,也负责本专业岗位的风险防范。并将风险防范纳入经营目标责任制及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做到权、责、利、险对等。将风险防范情况与领导干部的升、降、免结合起来,与全体员工的收入分配结合起来,对风险防范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对造成风险损失的责任人实行风险损失个人赔偿制度。对造成重大风险和损失的责任人还要追究其法律责任,以渎职罪论处,对有寻租行为的还要以贪污罪、受贿罪论处。

四、国有商业银行非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对策

不同类型的风险具有不同的特性,必须根据不同风险的特殊性寻求相应的防范对策,才能有效地化解和消除风险。

(一)信用风险防范。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而信用风险中最主要风险又是信贷风险。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是当前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我们认为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关键在于构建八大机制。

1、信贷风险分析机制。 进行科学的风险分析是正确的信贷决策的前提和基础。目前亟待进行五个层次的信贷风险分析评价。一是进行地区风险评价。由总行负责对各省、市、区进行评价,省级分行对所属地、市、州进行评价,地级分行对所辖县、市进行评价,县级支行对各乡、镇进行评价。根据风险程度划分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低风险区三类,对高风险区要亮黄牌,列为新放贷款的禁区。二是进行行业和主要产品风险评价。由总行与省级分行共同承担,对行业的主要产品进行风险分析评价。三是对借款人进行风险评价。由各基层行承担,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办法,既划分企业信用等级(如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又测定每个企业的风险度。四是进行单笔贷款风险度测定,由各基层行进行。五是测定贷款行风险度,由其上级行进行。

2、信贷风险决策机制。把好贷款审批关, 正确选择贷款投向是新增贷款风险管理的关键。一是要完善授权、授信制度。授权就是上级行根据下级行的风险度及风险管理能力给予相应的贷款审批权限;授信就是根据企业信用和风险状况,确定给予其信用的允许额度。二是要完善审贷分离制度。三是要严格按照《贷款通则》办理贷款业务,确保各项手段、凭证的合法合规性。

3、信贷风险转移机制。一是要优化资产组合。 通过推行资产组合管理,大力发展低风险的新业务,改变以前资产高度集中于高风险的贷款的状况,通过资产多元化来转移信贷风险。二是推行贷款组合管理。在分析和平衡整个贷款组合对各个市场、客户、贷款产品等风险要素的风险敞口的基础上,通过分散贷款来降低信用风险。三是严格依照《担保法》对全部贷款办理合法合规的抵押担保手续。四是要求贷款企业参加财产保险。

4、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一是要提高呆帐准备金提取比例。 我国呆帐准备金提取比例与国外银行相比明显偏低。如日本的呆帐准备金分三部分:①一般呆帐准备金,按放款余额的0.3%提存;②特别准备金,为风险极高的贷款设立;③海外放款呆帐准备金。美国商业银行则直接用营业收入冲销其贷款损失。我国商业银行只允许提存一般呆帐准备金,而且比例仅为1%,与当前的风险贷款比例极不相称, 因而有必要把呆帐准备金比例提高到国际平均水平,并允许商业银行根据风险性情况提取一定金额的特别准备金。二是建立企业“两金”制度。即根据贷款企业的信用关系和风险程度,核定和提取一定比例的贷款风险保证金,实行专户存储,必要时用于还贷付息。

5、信贷风险预警机制。 信贷管理人员要经常对贷款人进行跟踪监测(对贷款大户实行驻厂信贷员驻厂监测),一旦发现问题,有可能导致风险出现,就要出发风险预警,引起贷款银行及上级行信用风险管理委员会的特别关注,与借款及有关方面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制止风险发生的措施。

6、信贷风险监控机制。一是加强信贷风险管委会的自身监控; 二是加强以审计稽核部门为中心的贷款质量检查监督;三是加强纪检监察部门对信贷人员经营作风和行为的监控。

7、信贷风险消化机制。 数额巨大的不良贷款是国有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源头性风险,活化了不良贷款其它的很多风险也随之迎刃而解。所以要采取清收与盘活相结合,教育、经济、法律、行政手段相结合,内部人员与社会人员相结合的办法,不拘一格地搞活贷款存量,尽快按照《商业银行法》规定的不良贷款比占“258”目标。

8、信贷风险责任机制。 国有商业银行过去之所以形成了巨额的不良贷款,外部因素主要是工商企业效益不佳,内部因素主要是信贷风险管理责任不明、约束不严,相当一部分主管领导、信贷人员玩忽职守和寻租行为严重,促成了贷款的沉淀。因而从某种程度来讲加强信贷风险管理责任制是风险管理的关键之所在。为此,一是要明确单位一把手对本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全面负责制;二是对原有形成的风险贷款要全面清理,划分责任人,责任贷款由责任人负责清收,不能明确责任人的也要层层落实清收责任制;三是对新放贷款要建立以审批人为责任主体的贷款管理责任制,在发放时对每笔贷款都要明确审批人、调查人和管理人的责任范围和大小。在分清贷款风险责任的基础上,要建立三个层次的贷款风险责任人补偿机制。一是建立贷款风险准备金。即对贷款责任人全额收回贷款本息的,按本金的一定比例登记贷款损失准备金用以抵补其未收回的责任贷款清收任务。二是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制。对风险贷款的责任人按其分担的金额,逐月扣取其工资用作补偿金,存入“贷款风险补偿金”专户,待贷款本息全额收回扣再将补偿金退还责任人。三是建立低风险奖励机制。对贷款收回率高的责任人,比照责任揽存奖励办法,年终按一定比例给予责任人一次性奖励。

(二)流动性风险防范。从风险敞口来说,流动性风险是仅次于信用风险的第二大风险;但由于流动性风险对社会的敞露性、直接危害又大于信用风险,它成为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最危险的金融风险。现在已有部分商业银行分支行出现了支付危机,防范、化解流动性风险迫在眉睫。一是要大力组织存款。二是要缴足“两金”。除按法定比例缴足存款准备金外,要留足不低于占总存款5%的备付金。 三是要保持资产的流动性。资产流动性比例不低于25%,流动性比例不低于10%。四是要严格控制存贷比例。把存贷比例控制在75%以下。五是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体系,增强系统内的调控能力,灵活调度资金,实行国有商业银行所辖机构统保支付管理(统保存款提取、同业清算、系统内资金汇划款项的支付),帮助处于危机的分支行渡过难关。

(三)竞争风险防范。当前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风险越来越大,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有商业银行竞争能力不强。由于多年来社会经济发展中大部分的风险、矛盾转移到国有商业银行,使国有商业银行背上了沉重的资产包袱、财务包袱、人员包袱,与轻装上阵的外资银行和股发制商业银行相比竞争能力居于明显的劣势。二是金融过度竞争问题严重。多年来银行业的粗放式发展已经形成了过度密集的金融机构网点,近两年又放松了外资银行、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准入管理,加之形形色色的非法金融机构,我国金融机构的数量已远远大于国民经济的需求和金融市场的容量,“僧多粥少”的结果必然是过度竞争。三是无序竞争问题严重。委多地方性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地方政府的包庇甚至支持下,加之央行对它们的管制较松,大搞高息吸储、滥用帐户等违法违规竞争,使国有商业银行受到不公平竞争的严重威胁。上述分析表明,仅靠国有商业银行自身力量无法抵御竞争风险的蔓延。如果放任竞争风险的发展,必将使本已风险重重的国有商业银行加快滑向金融危机的边缘,最终引发社会危机、政治危机。所以我们认为当前必须对国有商业银行给予特别保护政策。一是国家要帮助国有商业银行消化各种历史遗留包袱;二是要严格金融机构管理,暂停新设金融机构的审批,限制外资银行的数量和经营范围(不得经营人民币业务),坚决取缔各种非法金融机构,大刀阔斧地整合各类商业银行,大力精减金融机构数量,努力提高网点质量,使金融业走上内涵式集约化发展道路;三是要整顿金融秩序,坚决查处和禁止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使所有金融机构享受相同的“国民待遇”,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在实行外部保护的同时,国有商业银行自身也要加快发展改革步伐,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真正地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发挥起主体和龙头作用。

(四)内部风险和资财风险的防范。国有商业银行沿用专业银行经营模式,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内控机制不严,违法违规经营,走外延扩张的粗放经营道路,是形成内部风险和资财风险的主要原因。防范内部和资财风险关键是要把握好三点:一是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国有商业银行要摒弃专业银行经营模式,借鉴西方著名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先进技术,实现经营方式与国际惯例的对接,把经营管理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二是要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推行规范经营。各家银行要根据人行制订的“金融企业内控指南”的要求,建立资产负债管理制度,内部授权、授信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要严格依法、依纪、依章规范经营;要坚持业务部门自身监督、审计稽核、监察保卫等职能部门再监督和各种外部监督相结合,确保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工作纪律的全面贯彻执行。三是要转变经营方式,走集约经营、稳健发展的道路。

(五)资本风险防范。资本比例不足问题又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与银行高风险资产比例和低盈利水平形成强烈反差,潜伏着巨大的资本风险,扩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成为当务之急。可考虑从三个方面增加资产:一是提高商业银行利润留成比例,增加自有资金;二是国家财政适当增拨国有资本金;三是逐步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发行股票向社会募集资本。通过三管齐下,力争资本/总资产比例达到3%以上,资本充足率达到8%以上。

(六)财务风险防范。利润是商业银行追逐的主要目标,而财务风险则是盈利的大敌。财务风险是其它风险在财务上的综合反映,只要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其它各种风险,财务风险自然也就大力降低。同时要抓好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大力提高贷款收息水平;二是要大力发展表外业务,尤其是中间业务,增加新的收入来源;三是加强成本管理,大力降低经营成本。

标签:;  ;  ;  ;  ;  ;  ;  ;  ;  ;  ;  ;  ;  ;  ;  ;  

国有商业银行非系统财务风险管理研究_风险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