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研究分析论文_徐浙霞

浙江普天园林建筑发展有限公司 310000

摘要:“双首层模式”的商业综合体通常利用地势高差,结合场地设计和室内外环境处理,形成两个甚至多个首层商业空间。该空间设计的手法加强了不同标高底层室内空间与室外场地的可达性,形成了多维空间效果,提升了建筑的商业价值,丰富了室内外公共空间的形式,拓展了使用者的空间体验。本文分析双首层商业综合体不同的公共空间节点,以公共空间设计为切入点,对该类空间形式进行初步的归纳与研究。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 双首层模式;公共空间

0 引言

现代社会的城市具有高效、集约、功能混合的特点,双首层模式商业综合体作为一种新兴公共建筑形式发展迅速,对购物的需求正从特定的目的性消费向休闲解压的娱乐方式转变,对购物环境的塑造要求更高。双首层模式作为一种建筑语汇应运而生,运用广场、连廊、步道等交通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创造出丰富的趣味空间,建筑师常常利用高差变化和景观要素,有效组织室内外环境,模糊不同层别的界限,拓展使用者的空间体验。

1 商业综合体定义及双首层涵义辨析

商业综合体是以购物活动为主要内容,把办公、旅馆、餐饮及娱乐等功能进行有机结合,具有立体化综合空间的商业建筑。商业综合体的各部分功能空间都可以通过“消费功能+模式+商业空间”的创新完成。

(图1) 为著名的罗马图拉真集市。该建筑由150个商店组成,楼梯、斜坡、开阔空间的步行台阶等做法已相当成熟(见图2),人们可以在不同楼层逛街购物,这些设计要素的运用对于后来的商业建筑产生巨大的影响. 图拉真集市作为购物中心的鼻祖,其利用地形创作三维购物空间的手法可以称为双首层商业空间的雏形;波特曼设计的日本横滨门户城方案( 见图3),同样运用了双首层的设计手法,通过建筑底部的缓坡、步道和扶梯串联出商业活动场所,并由中庭统领核心,创造出丰富的公共空间;位于大阪传统热闹商业区的商业综合体难波公园(图4) 从地形出发设置坡道,将人流引导至不同的功能部分,人们在体验购物乐趣的同时,领略到灵活空间的趣味。

图3 波特曼日本横滨门户城的方案

综合上述案例分析,双首层可以总结为一种加强三维空间流动性的空间处理手法. 该方式从地形条件出发,通过对不同高程的设计组织,形成两个( 或多个) 建筑首层,增加了商业面积,形成丰富的空间形式和环境景观。双首层设计通常运用斜坡、步道、台阶、扶梯等交通元素,将建筑一层和二层( 或多层) 的垂直道路自然连接起来,垂直的交通动线也可转换成曲线,加强楼层间的可达性,最终形成两个( 或多个) 首层空间。

图4 日本难波公园

2 双首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的特征

商业综合体作为一种极具特征的建筑类型,在公共建筑中担当多样化的职能。 双首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一般包括入口广场、室外商业步行街、室内步行街、共享中庭及空中连廊等。由于地形存在高差变化,所以这些公共空间具有以下特征:

(1) 首层商业的高通达性。双首层商业综合体通常沿商业建筑周边筑台,利用缓坡步道、扶梯等交通元素将人流直接输送到二层或地下一层,加速人流的流动性,使广场作为“点型”要素与商业街这一“线性”要素有机组合。

在垂直方向上常常运用楼梯、扶梯将商业内街与外部商业步行街( 简称商业步行街) 连接起来,从而形成立体的步行系统,加强公共空间的灵活性。长沙市步步高新天地项目从地形出发( 地形西高东低、北高南低) ,建筑总体布局以核心广场作为缓冲和统领空间,方案结合场地原有地形条件,利用地形高差形成双首层商业间———在东南向广场由43.9m 标高进入一层,通过台阶到达二首层( 46.4m 标高) 和室外步行街( 52.5m 标高) ( 如图5),场地西北角可以直接进到商业步行街( 52. 5m 标高)。该方案在增加临街商业部分面积的同时,节省了大量土方,从而提高了开发效益。

(2) 中庭空间的向心性。商业环境的内部开放空间是商业综合体中至关重要的焦点,有“城市大起居室”之称的中庭具有明显的向心性。双首层商业综合体建筑高度变化多样,设置中庭一方面可以组织和丰富空间层次,为不同标高的人流提供明显的标识性空间;另一方面对于活跃商业空间气氛,调节内部空气流通,提升综合体的空间质量和品质发挥重要作用。

(3) 垂直空间的通透性。中庭既是商业综合体中重要的空间节点,也是双首层立体系统中不同空间的转折点,其形式和位置均具有相对灵活性。作为连接和活跃水平流线及垂直流线的空间节点,围绕中庭展开的垂直空间常常通过设置观光电梯、扶梯等交通设施,组织垂直方向上的人流与货流。楼板洞口将阳光、空气等自然元素引入室内,使室内空间室外化,多样化的洞口形式可形成不同的光影效果,提升购物环境的趣味性和空间品质。

(4) 多样化的空间体验。双首层的立体步行系统使购物中心室内步行街与外部商业步行街连接成一个整体,增强了商铺的可达性。长沙市五江国际购物广场( 如图6) 的外部步行街由集中商业与周边的高层建筑围合而成,二层外街走廊通过渐退的方式,形成多层次景观;建筑两端设计成局部退台的形式用于观景,为购物和办公人员创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达到室内外融合的目的。

图5 长沙市步步高新天地入口标高关系 图6 长沙市五江国际购物广场

3 双首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解析

商业综合体是城市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有效实体场所,双首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的设计关系到城市肌理的丰富和活跃,双首层的运用能够产生特有的空间序列,具体空间形式分析如下:

(1) 入口广场———空间序列的起点。入口广场是连接着城市和综合体建筑的缓冲空间,双首层商业综合体常常采用下沉式入口广场,目的是更加充分地利用地下空间,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方案设计结合扶梯、中庭等垂直交通将室外公共空间和商业内部空间水平流线有效地串联起来: 娄底五江夏威夷碧水春城项目( 如图7),利用三个入口广场,有机组织内部交通,将人流导入不同楼层,缓解了道路的交通压力.

(2) 商业步行街———线性构图空间。商业步行街在商业综合体中应用非常普遍,通常会由百货、超市等主力店带动多个次主力店的形式构成。商业步行街这一线性元素的合理设计,可以使购物流线更加顺畅,刺激消费活动的活跃。

一些商业步行街通过连廊、穹顶等元素将室外空间半室内化,模糊了自然与建筑的关系。双首层设计结合地形条件,实现明确的“人车分流”交通组织,保证了休闲娱乐、购物游玩的安全性。

趣味中庭广场———有效的空间节点。中庭原指罗马时代的中心庭院带顶的回廊,这里泛指层层小空间或周围廊等环抱着的带有采光大棚的内庭。商业综合体的中庭不仅是人流集散的场所,同时具有观景的功能. 人们可以在这一空间休憩、娱乐和交流。中庭既是各类大型商业活动举行的场所,也是汇聚人流、创造记忆的有效节点,如长沙奥克斯广场( 图8) ,自开业以来在圆形中庭广场上举办过各种娱乐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每位使用者都可与空间环境互动,感受建筑浓厚的商业氛围。

图7 娄底五江夏威夷碧水春城项目入口广场示意图 图8 奥克斯广场中庭活动空间

多层次立体景观———空间序列的高潮。双首层商业综合体设计通常会结合高差将商业区内部庭院抬高,形成围合的大庭院景观,提升商业建筑的品质。建筑师常常引入“屋顶花园”的概念( 如图9) ,通过步行连廊、退台设计等多样的景观层次,形成空间序列的高潮。

图9 海南临高项目剖面示意图

4 结语

双首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主旨应结合地形,综合周边环境条件灵活进行。一方面双首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应能有效的聚集和疏散人流,形成空间序列的起点及高潮,交通组织应具有高通达性,具有向心性的中庭作为空间转换的关键节点应重点处理;另一方面双首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的设计应处理好入口广场与城市的关系,解决好商业步行街与内街的联系,并对景观环境进行立体打造。

参考文献:

[1]朱达莎.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环境设计及其发展[D].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2]洪晖.城市商业综合体内部开发空间设计研究[D].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2012.

论文作者:徐浙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3

标签:;  ;  ;  ;  ;  ;  ;  ;  

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研究分析论文_徐浙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