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例脑脓肿CT诊断分析论文_覃辉 梁子聪

54例脑脓肿CT诊断分析论文_覃辉 梁子聪

(1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妇幼保健院广西 钦州 535300

2浦北县人民医院,广西浦北 535300)

摘要:目的:探究脑部脓肿的具体CT表现,将脑脓肿影像学诊断水平加以提升。方法:对2007年 6月至2015年 2 月浦北县人民医院收住院脑脓肿54例病患临床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并将其发生脓肿位置、数目、规格形态等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脑脓肿CT: 呈大片状低密度区者46例,占总数的85.19%;增强扫描35例出现了强化现象,占总数的64.81%,其中有8例为多发性脓肿。小规格脑脓肿的CT表现:有8例病患出现了手指状或者片状阴影。其中5例为颅骨内板紧贴。对其进行CT增强可见,2例出现了团块样强化现象,3例为圆形强化,有着较为明显的占位效应。结论:脑脓肿的多分布区域在皮髓交界处,囊壁形状规则。

关键词:脑脓肿;CT;诊断

脑脓肿为常见病,在我国该病的就发病率为3%--7%之间。 [1]。该病主要以发冷发热、头晕、头痛、呕吐、肢体麻木乏力或癫痫发作为表现,临床无特异性,诊断困难。CT不但能方便、有效直接显示脑脓肿病灶的大小、位置,还能在脑脓肿的不同时期显示不同的特性,成为脑脓肿诊断的首选方法[2]。2007年 6月至2015年 2 月浦北县人民医院收住院脑脓肿54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 6月至2015年 2 月浦北县人民医院收住院脑脓肿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使用型号为Siemens 16层螺旋CT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并按照眦线为基准线,层厚和层距均为10mm。使用非离子型碘佛醇注射液作为造影剂,注射部位选取肘静脉。

1.2 临床资料 ①性别:男37例,女17例。②年龄:8~74岁,平均35岁。③病史:从出现症状到就诊5d~7个月,平均3.个月。23例耳源性脑脓肿都有外耳道流脓或听力下降病史,其中15例有乳窦根治史。余病例病前无明显病史。④症状体征:早期主要症状有发冷、发热、头晕、肢体麻木、乏力、癫痫发作等表现,病程持续1-3周。后期出现颅内高压,主要是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⑤脓肿部位:额叶32 例、颞叶11例、顶叶3例、枕叶5例、小脑半球3例。其中,8例脑内小脓肿(直径<10mm)发生在额叶5例、颞叶3例。⑥治疗及结果:31例抗炎治疗2~4周后复查CT,其中27例病灶消失,4例病灶无变化而改开颅手术摘除脓肿获治愈。16例入院即开颅脓肿摘除而治愈。7例入院即行脓肿穿刺外引流并脓腔冲洗,其中4例治愈,3例效果不理想而自动出院,失去随访。

2 结果

2.1 脑脓肿的CT表现 ①平扫:本组46例呈大片状低密度区,大小不等,平均CT 值8~31HU。发生病变的部位多见在灰质和白质间隙,边缘不清晰,四周出现水肿现象,有着非常显著的占位效应,这种现象的存在令脑裂、脑沟、脑室以及脑池发生变形现象。甚至消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位于幕上者尚可使中线的结构向对侧方向移位,发生幕下者其第四脑室会发生压迫现象 ,与此同时出现一定程度的脑积水,在次其中,在脑部脓肿在密度较低的四周或者核心位置显示出等密度或者是次等密度环形阴影。可判定阴影为肉芽脓肿壁。②增强扫描:35例出现了环形强化现象,在此其中,有8例患者为多发性脓肿,并显示出了2个以上的非相连强化环。大者直径达35mm,小者直径为10mm。

2.2小规格脑脓肿的CT表现:

(1)CT平扫:有8例病患出现了手指状或者片状阴影。其值为5-30HU,病灶一般在近皮层中,在此其中,有5例病患为颅骨内板紧贴,另有2例患者未小规格环状等密度脓肿壁。其余病患未发现此现象。并无出现占位效应。

(2)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可以发现,在8位小规格脓肿病患中,2例出现了团块样强化现象,3例为圆形强化,有着较为明显的占位效应,其直径在15mm以下,数值在35-70HU

3 讨论

3.1脑脓肿的CT表现

在一般情况下,脑脓肿的病理分期主要分为3分阶段,即:

(1)脑炎期。在脑炎期中,因为细菌侵袭的缘故,令患者的脑中局部小血管发生栓子阻塞或者静脉炎,令脑部出现缺血现象,严重者引发脑组织坏死,同时其周围的脑部组织出现了水肿现象,对患者使用CT进行脑部平扫能够发现,患者脑部边界模糊,形态和正常人相比,出现低密度影。对患者脑部增强扫描表明,在低密度影中出现了斑片状强化影响,少部分患者则无强化影。

(2)化脓期。和正常人相比,患者的脑部组织发生软化,脑部坏死区域进一步扩大,最终形成了规格较大的脓肿。其纤维与结缔组织出现大量增生,其四周出现肉芽组织层。外部存在水肿带。对化脓期脑脓肿患者进行CT平扫不难发现,在低密度阴影区域内能够发现稍高密度的环形阴影,CT增强环形阴影也出现了强化的趋势。

(3)包膜期。患者脑部脓肿四周发生了神经胶质细胞和肉芽组织增生的现象,最终形成包膜。在包膜中的内层是已经坏死脑部组织和肉芽组织。包膜中层为纤维化结缔组织,包膜最外层是神经胶质组织。对患者使用CT进行平扫发现,在包膜期中脑部为等密度或者次等密度脓肿壁,CT增强平扫环状阴影强化,这一点充分说明了在包膜期中,脓肿壁已经形成。发生强化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CT造影剂已经进入到了脓肿壁四周血管肉芽组织中,进而形成了高密度医学影像。

3.2小规格脓肿的CT表现

在对小规格脓肿使用CT诊断的时候,和正常规格的CT表现存在区别,其表现为:

(1)对病患脑部CT平扫中,其脓肿壁和脓肿显示模糊,显示为非正常规则形状低密度或者次低密度区。患者的CT值在5-20HU,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患者脑部的水肿组织和脓肿已经混为一体,不容易被分开。

(2)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可见,小规格脓肿主要体现为环形阴影强化,最小规格的脓肿表现为结节状强化,小规格脓肿的CT增强一般在1.5厘米以下,在低密度区域中。

(3)患者的小规格囊肿位置高,且该小囊肿通常是在患者额顶和灰白质交界区域,少数情况下在患者的近皮层区域内也能够发现。因此,只要是脑部囊肿的患者,在对其进行CT扫描的时候,一定要扫描至颅顶。

3.3脑脓肿的诊断

(1)单发性转移瘤:患者病灶部位规格较小,水肿范围较大。出现明显环壁,形状不规则。与病灶横截面积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有着去较强的占位效应。单发性转移肿瘤患者,在既往病史中多存在原发性恶性肿瘤,位置一般在皮层下方或者与灰白质相间的部位,水肿形态类似于手掌。

(2)胶质瘤:病患起病迟缓,CT平扫结果环壁厚,形态不规则,同时出现了脓肿壁结节和钙化的现象。

(3)脑囊虫:因该病引起的闹脓忠一般为单发,在病发部位四周出现了手指状水肿现象,脑囊虫通常情况下为多发疾病,四周水肿形态较为规则,对患者进行补给结合实验能够发现,结果为阳性。

(4)脑结核:患者一般有结核感染既往史,CT增强后出现“盘状”强化形态,在中心密度和四周脓肿组织相比明显偏高,对患者使用抗结核疗法有着良好的效果,多发性结节一般伴有脑部梗死和积水。和正常人相比,患者闹池密度也有所增加,通常临床表现为结节状强化和环状强化,CT增强影像表明起环壁薄,边界清晰,脑囊中可见密度较高的虫头影。可使用囊虫免疫法鉴别。

(5)脑内淋巴瘤:脑内淋巴瘤的CT增强扫描强化现象明显,一般情况下位于患者脑室四周和基底节区域中,其壁较为完整,形态不规则,在周围水肿中表现为低密度,形态规则。

(6)陈旧性颅内血肿:该疾病患者一般有脑出血史,CT图像环形强化,水肿较轻。在低密度区域中一般为脑脊液密度。

参考文献

[1.]Dattatraya Muzumdar, Sukhdeep Jhawar, Goel A. Brain abscess; An overvie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2011, 9(2): 136-144.

[2.]胡虞馨,陈珊红,陈光.探讨脑脓肿在多层螺旋CT中的扫描技术及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11(4):12-14.

[3.]张振华,陈学栋,张磊.单针穿刺持续引流脑脓肿治疗14 例[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11:1152-1152.

[4.]李丽,韩雪梅,刘松岩,等.重症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并硬膜下积脓1例及文献复习[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1):139-140.

[5.]王更生.儿童脑内小脓肿的CT研究[J]. CT理论与应用研究,1996,5(1):5.

论文作者:覃辉 梁子聪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1

标签:;  ;  ;  ;  ;  ;  ;  ;  

54例脑脓肿CT诊断分析论文_覃辉 梁子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