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研究

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研究

周晓明[1]2007年在《基于核心竞争力视角下企业战略联盟的模式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企业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是的企业集群之间的竞争。从行业寡头的超大型垄断联盟到中小企业的群体对抗联盟,战略联盟作为这种合作竞争的具体表现形式,其合作主体、合作形式以及合作目的层出不穷,不断丰富着战略联盟理论与内涵。通过战略联盟使自己的公司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战略思维方式,当今的时代就是战略联盟致胜的时代。而在联盟战略凸显重要的当今,我国企业间的战略联盟无论从合作方式还是合作效果来看,都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现实意义、该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基本构架。第二部分,通过对战略联盟现状分析,总结我国企业战略联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指明战略联盟研究对我国企业的实际意义。第三部分,为论文的基础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相关的一些基本理论。包括战略联盟产生的基础和原因、核心竞争力理论,并通过博弈分析对战略联盟的成因进行深入的探讨。第四部分,系统分析了核心竞争力与战略联盟的关系,从企业成长的角度分析了战略联盟在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中起到加速度的作用,并结合对典型企业跨地区、国际化战略联盟的案例分析,借鉴不同企业不同发展时期组成不同模式的战略联盟成功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验,总结出四种战略联盟模式。第五部分,通过对战略联盟竞争优势的分析,总结得出我国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式下,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型战略模式选择,并提出企业组建联盟的建议和对策,以提高我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竞争力。本文在战略联盟和核心竞争力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分别从战略联盟成因、联盟对核心竞争力的塑造以及企业个案研究等几个方面,对我国企业战略联盟常常面临的合作方式、对象、效果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运用博弈理论的分析方法建立合作模型,深层次探讨了战略联盟形成的动因和本质。然后,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海尔、海信、青啤及青岛港等青岛市典型企业进行了个案研究,从中总结出规律,以期对我国企业未来灵活运用战略联盟,全方位提升战略运作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行动导向。以求为我国企业走出战略联盟实践中所面临的困境指明方向,为企业加速发展提供建议。

林荣[2]2007年在《我国选矿药剂企业的战略联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战略联盟日益成为为企业创造利润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在世界范围内各国企业如火如荼地开展战略联盟之际,我国企业却显得比较熟视无睹。同时,我国企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内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使来自国内、国外的竞争日益激烈,使企业的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和越来越不确定,而企业自身实力又非常弱小,以致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极为艰难,因此应用战略联盟就成为当务之急。我国选矿药剂企业正是这种实力较差、已陷入困境而且又很少开展战略联盟的企业典型。本文试图为该行业如何应用战略联盟走出困境,提供一种思路。本文先介绍了我国选矿药剂企业的基本情况,接着分析了支撑选矿药剂企业战略联盟的相关理论(如交易费用理论等),然后阐述了选矿药剂企业如何实施战略联盟,包括战略联盟的类型设计,战略联盟的决策,战略联盟的利益分配,建立战略联盟的学习机制等。本文目的是希望能为我国选矿药剂企业的发展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并使战略联盟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林季红[3]2003年在《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首先是文献综述,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战略联盟的各种不同观点进行介绍和评论,并进一步分析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形成的宏观背景和微观动因。然后论述战略联盟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第二章主要从交易成本理论、价值链理论以及资源基础论分析战略联盟的理论基础,该章为第五章的理论总结作了铺垫。 第三章以R&D联盟为例对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在对战略联盟的发展状况作详细的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战略联盟的效应。本文认为,战略联盟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速度经济效应、协同效应以及学习和创新效应。本文还对跨国并购与跨国战略联盟进行比较,从市场进入、控制权和组织学习等方面分析两者的区别。 第四章也是关于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实证分析。这里主要分析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在汽车制造业的表现及其发展态势。首先从日本分包制入手,对汽车制造商与零部件供应商的长期性稳定交易关系的形成及其对竞争优势的构建作深入的分析,并与美国的模式进行比较,进而剖析日本汽车制造业跨国公司如何在海外再造系列结构。最后,从全球的视角,阐述国际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及其发展趋势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第五章进行理论总结。本文认为,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经营战略已经发生从内部一体化向内部一体化的分解的倾向。跨国公司之间的战略联盟趋势日益明显。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构筑公司网络,使生产国际分工不仅成为跨国公司内部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关系,而且也成为子公司与所在的东道国企业如供应商、经销商等等的专业化分工合作关系。本文还对邓宁的OLI理论进行评论,本文认为,OLI必须引入动态分析,要更注意OLI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跨国公司战略管理学派的发展,对跨国公司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使跨国公司的研究重点由存在机制逐步转向发展机制。本文指出,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发展,使跨国公司逐渐演变为全球性网络型公司。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将成为21世纪跨国公司发展的主流趋势。 第六章是关于战略联盟的启示。本文主要从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发展产业集群与再造区位优势;企业战略调整与组织结构创新;促进关联,吸引FDI;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等六个方面进行论述。

孙杰[4]2006年在《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企业的实力一般不如外国跨国公司,与跨国公司相处无疑是“与狼共舞”,但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双方仍存在共存双赢的可能,而战略联盟就是双方实现合作竞争的一种有效方式。跨国公司在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都拥有丰富的资源,而这些恰恰是我国企业所紧缺的,过去我们一直用市场去交换,结果却不够理想。我国企业现在主要依靠跨国公司的“输血”,而长远的目标应该是自己“造血”,以求摆脱控制,掌握自己的命运。现实与目标间的差距,正是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战略联盟时要努力弥补的缺憾,也是本文所要探讨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首先详细的总结了国内外对跨国公司和战略联盟的研究成果,对两者的概念进行了严格的界定,并对其组织、性质、类别以及成因进行认真的阐述。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本文将视角对准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联盟现状,肯定了双方结盟的积极作用之后,重点剖析联盟在组建和运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主要包括伙伴选择、组织形式、信任关系以及学习创新四个方面。通过反思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了“合作共赢,自主自立”的发展思路。 在联盟的构建之初,本文认为我国企业一定要慎重选择联盟伙伴和联盟形式,一定要秉着兼容共赢、促学创新的原则去遴选,而不能听任于行政意志,让战略联盟流于形式,成为官员政绩的牺牲品。联盟组建时也不能一味的采用合资形式,合资从本质上看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权宜之计,现在是“馅饼”,长远看却是“陷阱”,我国企业需要根据目标与资源情况灵活选择组织形式。 在联盟的运作过程中,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间的信任与学习问题,这也是攸关联盟成败的关键问题。本文总结了联盟中影响双方信任关系的三类因素,并提出了增进信任的七条建议。然后,文章的重点落在了学习问题上,概括了我国企业向跨国公司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并深入分析了影响我国企业学习的三大障碍,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企业今后借助联盟进行知识学习和创新的努力方向与途径。

刘益[5]2007年在《跨国公司R&D战略联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技术不断的日新月异,任何一个跨国公司都希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研发能力已经成为了跨国公司最重要的竞争力之一,因而公司研发能力的提高成为了跨国公司战略的重点。然而由于研发的高成本和高风险性,跨国公司选择战略联盟这种形式。战略联盟由于组织的松散性和合作的广泛性,成为了企业之间合作竞争的最主要的形式。我国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竞争实力有所增强。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在竞争力和技术上有很大的差距,这使得我国企业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因此,我国的企业要转换思路,正确的利用R&D战略联盟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了跨国公司R&D战略联盟的界定、特点和分类,并分析了R&D战略联盟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进而分析建立R&D战略联盟的内因和外因。然后借由对东芝公司和通用汽车的战略联盟的案例分析,进一步得出一些经验和启示。在最后一章里论述了我国企业建立R&D战略联盟的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指出R&D战略联盟有利于我国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因此又对我国企业R&D战略联盟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提出了对策:一方面我国政府应从宏观上推动企业建立R&D战略联盟,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我国的企业也要调整自身的策略,积极建立R&D战略联盟,通过联盟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

马成樑[6]2005年在《基于知识链的企业战略联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全球战略联盟取得了较快发展,企业之间在产品开发、科学研究、生产制造、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以相互参股或联合的方式进行广泛合作。进入21世纪,企业战略联盟在组织形式和内容上开始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和趋势,即从线性的联盟链发展为立体的联盟网络、从产品联盟发展为以技术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型联盟、从强弱联合的互补型联盟发展为强强合作的竞争型联盟、从反应式的战略联盟发展为前瞻式的战略联盟。 本文尝试从从企业知识链(即知识流在不同市场主体间的转移与扩散而实现知识的集成、整合与创新的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网链结构模式)的视角,通过对产品联盟、知识联盟(特别是基于知识链的战略联盟)的比较研究及不同层次知识联盟策略的研究构筑基于知识链的战略联盟的理论框架,系统考察了基于知识链的战略联盟形成原因、形成过程、特征、策略以及大量的案例。 从理论上来看,现有的研究文献大多数仅限于理论解释战略联盟形成的原因,而对战略联盟形成过程、战略联盟的策略、战略联盟的成败案例研究方面的非常少,而且往往只关心外部联盟与协作,而对组织内部基于知识链的战略联盟的研究关注不够。为此,本文强调原理、策略和组织内部基于知识链的战略联盟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以往战略联盟研究方面的不足。 从实证方面来看,本文依据自己构筑的理论框架,深入研究了富士通、摩托罗拉、珠江科技街等典型案例,将为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知识缺乏、知识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绩效提供借鉴;为我国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主题,实现战略管理的跃升,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有效的操作思路。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根本方法,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方法非常适应于基于知识链的企业战略联盟的本质和特征研究。同时考虑到研究对象的特点,综合采取了系统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土化的方法、博奕论的方法、案例研究的

吴国杰[7]2017年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创新驱动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依靠改革红利、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创造了"中国增长奇迹",但是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能否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也成为一项重要议题。从国内外环境来看,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支撑经济增长的人口、体制、资源等要素条件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与要素约束的矛盾愈加凸显,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要素驱动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中国亟需寻求新的发展方式,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为突破经济发展困境,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了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世界各国对全球经济的依赖性不断加强,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与受益者,改革开放政策深化推进,中国经济发展也将面临更加开放的经济条件。在此背景下,中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有哪些理论依据?又有何现实路径可循?这些问题亟待研究。为寻求中国创新驱动的有效路径,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本文根据参与国际生产与分工的不同方式,将创新驱动分为国际贸易创新驱动、对外直接投资创新驱动和外商直接投资创新驱动,并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进一步阐述了三种创新驱动可能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之上,利用计算机动态仿真系统,对创新驱动作用机制进行了动态模拟,详细刻画了以知识为载体,以组织学习为途径的创新驱动作用过程。同时,在异质性企业模型理论框架下,从出口产品质量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切入,进一步对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创新的影响效应进行了经验检验:首先,利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与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计量模型对是否进口中间品及不同贸易类型中间品进口对二者的影响效应进行了检验,并利用分位数回归给出了相关解释变量的边际效应演化轨迹;其次,利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对中国工业企业中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进行了界定,然后利用PSM-DID方法对不同类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处理效应进行了检验;最后,同样利用PSM-DID方法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处理效应,同时,利用互补性检验模型对外商研发投资与国内研发投资之间的互补性进行了检验。本文研究认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在于技术知识的获取与学习,一国或企业可以通过国际贸易的知识附着机制、规模效应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进行定向的技术知识学习;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研发收益机制、模仿学习机制和人才吸收机制进行主动的技术知识获取;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示范竞争机制、产业关联机制和人才培训机制被动获取技术知识溢出。而在一个开放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因素、关联企业因素,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均会对企业技术知识学习产生影响,跨国公司可以通过战略联盟选择、内部技术管理和人才引进等措施来促进技术知识的学习。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间品进口、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全要素生产率更多的体现"选择效应",也就意味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越高,其选择进口中间品、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可能性越大;而从产品质量视角来看,中间品进口、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企业通过参与全球生产与分工,有效扩大了资源要素与产品信息的获取范围,对于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正向的反馈作用。为有效促进中间品进口、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本文认为在中间品进口的选择方面,应该有效控制来料加工中间品的进口,支持进料加工中间品进口以获取更高的技术溢出。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应注重对外直接投资的质量,鼓励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寻求性对外直接投资,以获取国外先进技术资源。为促进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溢出的吸收作用,应提高自身技术创新水平,缩小技术差距,增强技术吸收能力;在研发投资方面,应调整研发投资结构,加大对应用研发的支持力度;同时在外资的引进方面,应当控制低技术密度外商研发投资,加大高技术密度研发投资的引入。

石俊华[8]2004年在《中国企业国际战略联盟研究》文中认为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只凭企业自身的力量很难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迫于强大的竞争压力,纷纷对企业竞争关系进行战略性调整,以合作竞争的方式代替对立竞争的方式来参与全球竞争。战略联盟,这种强调合作与双赢的松散型合作组织的兴起,已成为现代企业强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被誉为“20世纪2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组织创新”。 现阶段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许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还处于较低的层次,暂时不具备与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直接抗争能力。尽管有一些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了战略联盟,但这只是少数,而且从规模和数量等方面来说,根本不能与国外跨国公司之间的战略联盟相比,众多的中国企业对战略联盟这一概念还相当陌生。加入WTO以后,我国政府承诺将进一步开放市场,我国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市场竞争考验。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又通过国际战略联盟的方式拉大了和我国企业在规模、技术和产品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国际战略联盟的蓬勃发展有利于在国际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企业优势互补,降低经营风险,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我国企业要从战略的角度出发,着眼于今后的艰巨形势,积极应对国际战略联盟的挑战,倘若仍然独来独往,必将影响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脱离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本文首先从国内外学术界对战略联盟本质的不同看法出发,概括了战略联盟和国际战略联盟的定义,分析了国际战略联盟形成的内在动因,介绍了国际战略联盟的类型和特征,提出了自己对国际战略联盟的看法。针对中国加入WTO以后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迫切需要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实际情况,本文着重考察了中国企业的国际战略联盟。阐述了中国企业战略联盟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企业建立国际战略联盟的原因和特点,提出了几种适用于中国不同企业的中外战略联盟类型。针对中国企业战略联盟发展的实际,进一步分析了国际战略联盟对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中国企业在联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最后提出了中国企业应对国际战略联盟严峻挑战的对策,对中国企业的竞争策略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

李永刚[9]2006年在《基于进化博弈分析的跨国国际战略联盟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经济迅猛发展,企业竞争战略逐步由对立竞争走向合作竞争,新一轮国际战略联盟浪潮方兴未艾,“共赢”已作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则之一被广为接受。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是加入WTO以来成绩斐然,倍受世界瞩目。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融入到全球经济大潮中。同时,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各种所有制形式经济实体的发展壮大,国有企业改革也进入改革攻坚阶段,一些诸如产权如何转换、国有资产如何保值增值等社会关注焦点问题凸显并亟待解决。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对国有企业如何抓住“国际战略联盟”所带来的良好机遇,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行创新性研究。本文从产权治理理论深层剖析入手,阐述了战略联盟的内涵、特征、性质及国企改革选择国际战略联盟优势,介绍了进化博弈理论的基本概念、分析要素及假设,组建了“赢得函数”,构建了战略联盟合作各方博弈模型,为实证分析山东小鸭集团与英国乔利福集团实施战略联盟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小鸭集团与英国乔利福集团战略联盟为实例,分析了小鸭集团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及行业环境形势,对中英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关系等方面因素对小鸭集团国际战略联盟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重要因素及关键因素。运用博弈分析方法,研究小鸭集团、济南市国资委、英国乔利福集团开展战略联盟合作的可能性和合作机制。并且通过考察企业能力、对策、竞合关系等因素对博弈的资本、收益、技术、风险的影响特征,构造了战略联盟合作三方的博弈模型。运用Matlab编程对小鸭集团、济南市国资委、英国乔利福集团三方战略联盟合作的博弈进行计算,得出了三方合作博弈的均衡和在自身优化条件下的对局状况。根据三方博弈的均衡和优化对局的计算结论,构造了三方战略联盟合作的静态博弈、进化博弈。通过进化博弈分析,探讨小鸭集团、济南市国资委、英国乔利福集团战略合作进化稳定策略、影响因素和优化方法。提出了小鸭集团战略联盟的原则、应对措施。最后,总结了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所做的探索性研究和创新成果、不足和展望。本文通过对影响战略联盟合作的企业能力、竞争关系、企业投入等因素对战略

孙薇[10]2005年在《跨国公司实施研发战略联盟的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通过对跨国公司研发战略联盟实施过程的全面系统研究,解决跨国公司在组建、运行及控制协调等一系列管理实践中的策略问题,完善跨国公司研发战略联盟的理论体系,为跨国公司实施研发战略联盟的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本文综合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理论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演绎推理方法、SWOT分析法及德尔菲法等,创新性地系统研究了跨国公司实施研发战略联盟的具体策略。在概括分析跨国公司研发战略联盟的理论基础之上,提出跨国公司研发战略联盟的组建原则和合作伙伴的选择技巧,在研发联盟的运行管理中,具体分析了联盟治理结构,对成本和效益分配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根据研发特点提出了研发战略联盟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在信任的时间模型基础上指出增强联盟信任的有效途径,把跨文化管理问题作为战略联盟的一个重要软环节融入联盟管理实践中,通过研发战略联盟的风险分析方法和风险评价模型提出研发战略联盟的风险管理策略。在研究跨国公司研发战略联盟的控制、协调及评价策略基础上,通过跨国公司研发战略联盟的循环调整为跨国公司找到最佳出路。根据以上对跨国公司实施研发战略联盟的全面系统研究,在分析我国企业研发战略联盟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企业实施研发战略联盟的策略。最后,利用图表对跨国公司实施研发战略联盟的策略研究进行总结。

参考文献:

[1]. 基于核心竞争力视角下企业战略联盟的模式研究[D]. 周晓明. 中国海洋大学. 2007

[2]. 我国选矿药剂企业的战略联盟研究[D]. 林荣. 湖南工业大学. 2007

[3].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研究[D]. 林季红. 厦门大学. 2003

[4]. 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研究[D]. 孙杰. 山东大学. 2006

[5]. 跨国公司R&D战略联盟研究[D]. 刘益. 四川大学. 2007

[6]. 基于知识链的企业战略联盟研究[D]. 马成樑. 复旦大学. 2005

[7]. 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创新驱动研究[D]. 吴国杰. 浙江大学. 2017

[8]. 中国企业国际战略联盟研究[D]. 石俊华. 河北师范大学. 2004

[9]. 基于进化博弈分析的跨国国际战略联盟构建研究[D]. 李永刚. 天津大学. 2006

[10]. 跨国公司实施研发战略联盟的策略研究[D]. 孙薇. 大连海事大学. 2005

标签:;  ;  ;  ;  ;  ;  ;  

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