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探究论文_邱亚琼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探究论文_邱亚琼

邱亚琼 江西省南昌市城北学校 330006

【摘要】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维护者,更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者。本文详细分析了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积极探究初中班主任如何在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6-064-01

近年来,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作为与其接触最为密切的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手段,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自信心的缺失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缺乏耐心的陪伴,甚至经常给孩子贴上一些消极、负面的标签,使得多部分孩子认为自己很笨很蠢,自暴自弃,以至于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怀疑自己的其他能力也不如别人、干什么都不行。

(二)人际关系的不和谐

现在初中生中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家长过分的溺爱,使孩子在自我意识中总是觉得自己是“少爷”“公主”,人际交往能力弱;一些学生的日常生活就是“家—学校”这 “两点一线”,个别还把自己封闭在网络的世界中,忽略了真实的人际关系,以致于“觉得世界中只有我自己一个人”。

(三)抵抗挫折的能力弱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课业任务繁重,使得初中生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尤其在面临中考的学生更为明显。笔者担任班主任期间有不少学生倾诉“想到面对无法摆脱的压力”,“感觉前途一片迷茫”,“不敢看爸妈的眼睛”,内心产生挫折挫败感,焦虑不安,出现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严重的还导致抑郁。

(四)异性同学交往的困扰

由于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导致初中生对身边的异性同学“甚有好感”,甚至觉得“爱情来了”。一方面希望找人诉说,一方面又羞于启齿,从而导致心理矛盾。

二、初中班主任应该如何在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针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在心理干预中应该坚持几点原则:

①保密原则。对于学生诉说的心理问题,班主任要严格保密,在未经学生允许的情况下,不得把谈话内容透漏给任何人,包括学生家长。

②倾听为主。许多学生之所以会产生心理障碍主要是因为缺乏倾诉对象,因此班主任首先要做好倾听工作,待学生倾诉后再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

③科学提问。初中生由于思维发育不成熟,对于一些心理问题往往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班主任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主动帮助学生处理心理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针对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在对班级整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升班级的整体风貌活力,直接关系着学校教学的质量和成效。

1、营造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①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既要尊重学生、热爱关心学生,肯定学生的优点,敞开心扉接纳学生,给予充分的信任,更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主动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个性差异、心理变化、人际关系等,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尤其要了解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留守、外来务工子女群体的问题和困惑,积极寻求对策。

②构建和谐友爱的生生关系

一个积极健康、团结向上的班级氛围对熏陶学生的情感也很重要。班主任不仅要善于正面引导,发现好人好事积极肯定、正面表扬,还要善于观察,发现不利于班级团结和友好的事情要暗地调解,及时化解。

③注入班级正能量

初中生容易出现以偏概全、思维偏激的情况,认为打开一扇门就看透了全世界,班主任要多举一些正能量的例子或者多开展一些积极向上的活动,纠正他们的认知偏差,也可利用班会、板报栏、阅读角等形式把名人传记、正面新闻、身边平凡人物充满正能量的事迹传递给学生们。

2、组织提升自信心、拓展人际关系的相关活动,

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增进了解、巩固友谊。性格内向的学生,有的在多次活动中获得满意的角色而积极参与,其智慧和特长得到发挥,变得活泼、开朗;而有热情但欠踏实的学生,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承担较复杂任务,锻炼得比较冷静、实在;有特长的同学则可以巩固自己的特长、提升自信心和成就感。

3、开展正面渗透的主题心理班会

心理班会课是实现班级辅导的有效形式,分为专题讲座课和心理训练课两种,前者适用于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辅导,后者适用于班级全体参与。一堂丰富生动的心理主题班会可以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课堂教学难以起到的作用。班会还可以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有资质的班主任可以利用这方面的优势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也可以邀请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来具体操作。

4、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双向通道

学校、家庭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两个主要场所,班主任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在学校里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还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通过电话、走访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状况。班主任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学生家长这一教育资源,实际上就是充分利用家长教育子女的优势,与家长共建和谐班集体。

三、结语

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初中生的未来发展,同时也关系到现代社会的发展。为此,做好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义重大。初中班主任应该把准自身的定位角色,了解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建立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从而使学生在专业化、规范化和人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下得以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恭涛.浅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16).

[2]王登建.初中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8):14-16.

[3]王永萍.班主任工作中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戏剧之家,2014(17):267-269.

[4]潘中平.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增刊2):52.

[5]黄立君.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世桥,2016(3):93-94.

论文作者:邱亚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探究论文_邱亚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