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的集团化管理_企业经营论文

论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的集团化管理_企业经营论文

论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集团化经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乡镇企业现已成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它在80年代基本完成了原始积累和产业定位的任务。进入90年代,为了进一步顺应社会化大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的要求,为了进一步优化生产结构,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开始了重构企业微观组织形式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大尝试,而组建和发展乡镇企业集团是这一尝试的基本特点。由于乡镇企业集团化经营的实践在珠江三角洲的时间还很短,目前还处于初创探索阶段。因而不少理论和实践问题亟须探索与回答。本文从对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集团化经营的现状分析入手,在揭示存在诸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推进和进一步完善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集团化经营的对策和建议。

一、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集团化经营的现状

乡镇企业现已成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而集团化企业又聚集了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之精华。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集团,也同沿海其它地方和国有企业集团一样,是在经济纵横向联合的基础上,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规律和经济市场化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先后经历了“冷——热——审慎发展”三个阶段,现已初具规模,并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其发展的现状特征可概括如下几方面:

(一)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集团现已进入技术、稳定的发展阶段

在80年代中后期,当国有企业开始组建企业集团,大谈实行集团化经营的种种优越性时,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还在大谈“船小好掉头”的优越性,处于起飞的准备阶段,并通过相对于国有企业的机制优势,在中国经济总体上属于短缺经济的大背景下,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这时,乡镇企业对集团化经营还很陌生, 对组建企业集团持观望态度。 进入90年代,在全国集团热中,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也存在着赶浪头、不问条件、盲目组建集团的情况,致使部分乡镇企业集团形合实不合运作绩效欠佳。进入1993年,很多乡镇企业已开始意识到不问条件,盲目组建集团的危害性,并着手对拟组建的乡镇企业集团进行全面的细致的可行性研究,以集团化经营为方向,做到条件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并积极创造条件推动集团的形成。从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集团的出现至今,其发展走过了“冷——热——审慎发展”三个阶段。

(二)乡镇企业集团规模化趋势不断加强,但规模经济效益仍未充分发挥

同国外成熟的企业集团相比,珠江三角洲现有的1000多家乡镇企业集团规模尚普遍偏小。从1993年镇村两级新组建的107 个乡镇企业集团看,营业收入仅为107.24亿元,平均每家集团1亿元。 最大的乡镇企业集团——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产值也才达到9.41亿元。乡镇企业集团规模小固然与乡镇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高有关,更与目前乡镇企业集团的社区封闭特征相联。乡镇企业集团规模小,既影响了集团规模效益的发挥,也影响了企业产品结构的优化。

(三)乡镇企业集团内部联系方式多样,但产权尚未成为最基本的联结纽带

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集团中成员企业间的联合,既有合同、契约式联合,也有以产权为基础通过成员企业间、成员企业与核心企业间相互持股控股进行的联合,但以合同、契约式联合为主。成员企业的这种联结方式导致了大多数乡镇企业集团组织结构不对称、不协调,表现在集团的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四个层次不匹配。如番禺市南山工业集团公司,其核心企业番禺电缆厂的产值就占全集团产值的87%以上。

(四)乡镇企业集团的参与主体主要是同行业的联合,同一地区企业的联合,跨行业、跨地区的乡镇企业的集团很少。目前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集团,从行业构成看,以同行业为主,如家用电器集团、饮料集团,从集团成员企业的地区分布看,大多数乡镇企业集团都未超出一个乡(镇)的范围,少数集团也未超出一县(市)的范围,表现出极强的社区封闭性。

(五)乡镇企业集团外向化程度提高很快,但真正的跨国乡镇企业集团尚未出现

珠江三角洲的乡镇企业集团,为了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上效益,近年来都把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多出口、多创汇作为奋斗目标,从而引起了乡镇企业外向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并向国际化经营方向迈进。但迄今为止,跨国乡镇企业尚未出现。当然,不乏追求跨国经营的乡镇企业集团。

二、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集团化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现代微观经济组织的一种主要形式的企业集团,无论国内外,也无论是何种类,其发展均存在着共同的经济动因。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集团化经营实践也必须遵循企业集团发展的一般规律:在乡镇企业集团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突破社区封闭的企业集团发展模式,把集团化经营和国际化经营结合起来等。从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集团化经营的现状来看,对照国外企业集团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们认为,以下理论和实践问题广泛存在于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集团的发展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产权尚未成为乡镇企业集团的基本联结纽带,影响乡镇企业集团向规范化过渡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集团的联合现在主要是合同、契约式联合,这种联合是低级的、不紧密的、不稳定的、不规范的,在这种联系方式下,集团内部的成员企业尚未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并直接妨碍着乡镇企业集团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要推进乡镇企业集团化经营的发展,一个完整的明晰的产权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企业集团凝聚力大小和集团优势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因为只有形成完善明晰的产权制度,才能建立起一个合理有效的得奖分配机制和强有力的集团创新机制,才能把各成员企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加深彼此间的分工和专业化程度,进而把乡镇企业集团建成一个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二)现有乡镇企业集团尚未摆脱传统社区封闭发展格局,不适应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总体协调发展的要求。

珠江三角洲现有乡镇企业集团基本上都属于社区性的,这种社区封闭的集团发展模式致使规模过小、集中程度低,地区间重复生产、重复建设严重,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布局优化受阻。这种缺乏必要协调的社区封闭发展模式,既引起了不必要的内耗,降低了乡镇企业集团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也影响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总体布局和总体优势的发挥。因此,必须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战略规划着眼,逐步摆脱乡镇企业集团传统的社区封闭发展模式。

(三)乡镇企业集团国际化经营发展滞后(跨国经营的后进性)。

企业集团的跨国经营是反映企业集团发育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技术特征。珠江三角洲的乡镇企业集团目前都还处于把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出口创汇、增加其外向度作为主要奋斗目标的国际化经营的初级阶段,尚未进入国际化经营的高级阶段——组建跨国企业集团(在国外投资设立分公司、子公司、实施全球战略)。这虽与我国乡镇企业发展时间不长有一定关系,但更主要的还在于乡镇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的技术水平不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缺乏能够从事经营跨国企业集团的人才有很大关系。

(四)对乡镇企业集团的认识模糊不清、概念不明。

现在一些基层领导和乡镇企业负责人还不知企业集团是一种同社会化大生产和较高的技术水平相联系的新型的高级的微观企业组织形式。这一方面表现为很多人误把乡镇企业群体、纵横向的经济联合企业称作乡镇企业集团,从而降低了乡镇企业集团的标准,也影响了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和组建企业集团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由于对集团的认识不清,也导致了乡镇企业集团内出现资产重复登记、两级和多级法人十分严重的现象,妨碍了对乡镇企业的引导和管理。

(五)核心企业缺乏已成为乡镇企业集团发展的制肘。

企业集团是以大型骨干企业为核心的。其运作实绩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企业对企业集团的“领头羊”作用。只有实力雄厚的核心企业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把一大批企业团聚在自己周围。珠江三角洲现在虽已出现个别拥有较先进的技术、较高质量的产品和较高的管理水平的初具规模的乡镇企业,但总体上讲,核心企业缺乏是限制乡镇企业集团发展的重要的限制因素。

三、促进乡镇企业集团化经营快速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重视培植核心或骨干企业。作为一个核心企业要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具备如下条件:一是要有一个或数个适应市场的拳头产品;二是要能起到集团资产和资金调控中心的作用;三是要能发挥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中心的作用;四是能建立起合理有效的代销和信息网络。如果严格按照这四条标准去选择企业集团的核心层,具备资格的企业将微乎其微,许多地方甚至没有这种现成的企业。但是,在核心企业的选择上,我们必须按上述四个条件的现实和可能进行综合考虑,并采取各种措施,加速这四个条件的形成。要培植核心企业,在政策安排上,应选择那些发展潜力大,有拳头产品、有潜在的市场新产品、创汇产品的企业作为扶持对象,综合利用财税、信贷、投资等政策进行支持,同时也可考虑通过乡镇企业兼并,实行技改的方式来推动核心或骨干企业的形成。

(二)完善乡镇企业集团的产权制度,适时利用股份制来改造乡镇企业集团。这是解决目前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集团内部联系松散、集团基础脆弱不稳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乡镇企业集团向高层次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契约合同形式联合起来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乡镇企业集团,其内部的凝聚力、结构的紧密程度将难以适应整个集团生产经营活动发展的需要,而通过集团成员企业间的相互持股控股和集团的股份制改造,可有效地解决资产一体化问题,大大增强乡镇企业集团的凝聚力和发展后劲;二是通过完善产权制度,有利于将现代企业制度植入乡镇企业集团的发展之中;三是通过完善产权制度有利于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三)乡镇企业集团化必须与国际化相结合。乡镇企业“集团化”与“国际化”,虽不是同义词,但确是地道的“孪生”兄弟。乡镇企业集团的发展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把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因为,搞集团化经营的乡镇企业只有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国际化为目标,才能做到上规模、上质量、上效益;同时,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档次不高、按传统方法进行管理的乡镇企业也只有参加集团,才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有可能适应日益开放的市场体制,并参与国际竞争。

(四)走产融结合的道路,完善乡镇企业集团的内部融资功能。从目前乡镇企业集团的参与主体构成看,或从构成乡镇企业集团的资金形态看,所有乡镇企业集团中均无金融机构的参与,这主要是我国现阶段的金融体制还未真正转轨,各专业银行还未真正成为商业银行所致。我们认为,从较长时期看,走产业与金融相结合的道路,在集团内成立“财务公司”或“内部银行”等准金融机构,强化乡镇企业集团公司作为集团内部投资、融资中心的功能,对于增进集团内成员企业间联系的紧密度,增强集团的凝聚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走势看,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分设,专业银行逐步实行真正的企业经营,客观上也为乡镇企业集团建立财务公司,走产融结合的道路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五)迅速突破社区封闭的乡镇企业集团发展模式,按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统一规划的要求,组建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乡镇企业集团。乡镇企业集团的组建,必须从优化产业结构和优化产业的地区布局着眼,打破传统的按地区、按行业、按所有制组建集团的封闭模式,根据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统一规划的要求,大力组建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集团。

(六)重视技术进步,建立强有力的集团创新机制,发展科研生产型集团。企业集团是与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高级企业组织形式。它的发展壮大,必须以重视技术进步和建立强有力的集团创新机制(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后盾,为此,今后在组建乡镇企业集团时,应根据集团的发展方向,尽可能吸收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参与,组建科研生产型集团。这样,既加速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在集团内,科研单位也可以有的放矢,研究生产急需的课题,直接服务于生产,生产企业也能在科研单位的指导下,尽快地吸收、消化和推广科研成果,使其尽快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总之,科研、生产一体化的科研生产型集团对企业攻克技术难关,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推动产品更新换代和新产品生产型集团有着明显的优势。

以上仅勾勒了推动和完善乡镇企业集团化经营应采取的一些主要措施,其余应涉及的内容还很多,比如加速培养能适应乡镇企业国际化和集团化经营的人才等,因篇幅的限制,兹不再述。

标签:;  

论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的集团化管理_企业经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