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可行性及如何合理规划论文_卢春宇

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可行性及如何合理规划论文_卢春宇

卢春宇

大王滩水库管理处(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广西南宁市 530202

摘要: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在维持生态平衡、丰富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文明的发源地”和“物种基因库”。在本文中,主要基于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对其建设的可行性及合理规划的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士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可行性;合理规划

1.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最齐全、数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具有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但在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下,我国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功能急剧衰退,湿地保护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是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近年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数量和规模上都有了较大增长。大大丰富了我国的湿地保护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湿地保护效果,创建国家湿地公园受到各地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拥护。在本文中,首先对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规划应该遵循的原则及合理规划的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2.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可行性

2.1大王滩湿地保护工作得到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顺应广西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首善之区”,南宁市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生态文明示范市等过程中的各项要求。近年来,南宁市政府接连采取政府直接管理、水源地综合整治工程、大王滩一期工程等有力措施,加快了大王滩水库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

2.2建设国家湿地公园各项工作条件均已成熟

2.2.1湿地生态价值凸显

大王滩湿地是我国西南地区水库型湿地的典型代表,具有显著的生态、科研、教育、文化、旅游等价值。大王滩水库建成历史悠久,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生态资源丰富,具有天然——人工复合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景观优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在科学研究、生态教育、生态旅游等方面均具有极大的价值。

2.2.2区位条件良好

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紧邻吴圩机场,周边交通便利,是南宁市的“后花园”。周边五象新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南宁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农业生产基地、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等多个经济体的存在,为湿地公园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支撑。

2.2.3土地权属明确、相关利益主体无争议

项目区土地权属明确,其中国有土地4239.86公顷,占总面积的76.80%,集体土地1280.14公顷,占23.20%。南宁市政府已出具土地权属明确,相关利益主体无争议的证明。

2.2.4范围无重叠

大王滩湿地库坝北侧毗邻南宁市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连山林场区域),库坝东侧临近国土部门的农田保护区(那枧村部分农田),在划定项目区范围时已与相关部门衔接,已确保大王滩湿地公园与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和农田保护区没有任何交叉重叠区域。

3.规划原则

3.1保护优先,科学恢复

以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的持续发挥,保护生物多样性及鸟类栖息地为基本出发点,加强大王滩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在科学恢复的基础上,为各种湿地生物的生存提供最大的生息空间,营造适宜的湿地环境。

3.2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

在各种自然与人文因素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下,大王滩具有其独特的环境特点和地域特色,因此在国家湿地公园规划中,应遵循自然规律与本底资源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定位、技术措施、植物和建筑形式选择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根据具体影响因子和大王滩湿地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新形势,合理划定大王滩湿地公园范围和功能分区,多方案比较工程布局与建筑选址。同时,衔接国家、自治区、南宁市、各部门已经批准实施的其他相关规划,协调发展。

4.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合理规划策略

4.1合理利用规划

湿地公园的功能不仅仅是保护与恢复湿地,还将起到向游人普及湿地知识,倡导保护湿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大王滩湿地公园旅游资源以自然景观为主,分丘陵景观资源、湖泊景观资源、植物资源、人文景观特色资源。丘陵景观资源指水域周边多是丘陵山区,连绵的群山与湖水交相辉映,形成美丽的湿地景观;湖泊景观是湿地公园内主要景观,主坝区可观赏视野宽阔的水面,中游稍狭隘,但水中岛屿与半岛众多,山水相依,千岛景观令人流连忘返;湿地公园西接南宁市树木园,公园内山体植被丰富,林相优美。湿地植物景观也已初具规模,观赏性较强;人文景观特色指资源包括被淹没的大王庙,传奇的猫头岭传说等富有民族色彩的传奇故事。公园建设将以严格保护湿地资源和水体质量、注重湿地植被和生态环境修复为前提,合理开展湿地观光、观鸟、科普教育等生态旅游项目。大王滩湿地公园规划将合理利用自身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特色资源,科学布置湿地观光、观鸟、科普教育等生态旅游项目,吸引多层次多类型的客源,使湿地保护恢复与湿地科普旅游协调发展,达到有机的统一。

4.2管理规划

根据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的实际情况,加强管理体制的构建以及管理能力的规划,同时对管理体制进行不断地完善,实现规划中所确立的工程目标;实现生态完整性,能自我维持;实现低成本管理,将湿地公园的生态性、景观性、科普性、文化性融为一体,以创造一个丰富的公共开放空间。一方面,工程建设与湿地保护管理相结合,减少工程项目对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在运作的过程中,建议把湿地管理问题同现行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结合起来,并将其纳入管理法规之中;另一方面,坚持连续的生态监测和阶段性的生态评估。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对湿地相关指标要进行连续的监测、比较和分析,对恢复状态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从而及时调整并完善建设措施。鼓励相关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生态管理,开展定期的生态效益评价,建立湿地公园评价体系,确保维护湿地公园的生态特征,从而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永续改善,最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

4.3基础工程规划

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湿地公园运营的前提,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尽量利用现有的设施升级改造再投入使用,能够使投资最小化,实现大王滩湿地公园的良性发展。

4.3.1道路交通规划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改建扩建

湿地公园内现状小路已能够初步形成环湖路的骨架,对其改建扩建后不仅能节约投资,还能避免穿越林地、湿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3.2规划结合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及地势走向合理布置道路

道路的建设要充分考虑现状地理环境、游客心理和旅游管理需要,在减小对地势改造的同时,科学布置游赏道路,形成安全、舒适的交通环境,增加沿途旅游风光的观赏性,使游客能在沿线观赏到较好的景致。

4.3.3市政管网采用环装布置,且尽可能降低对生态环境影响

市政管网环装布置可提高使用安全性,减少事故的发生,以保障湿地公园的正常运作。市政系统规划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首要考虑因素,供电管线布置尽量采用地埋,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给排水管网布置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建设后使用安全可靠。

5.结语

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建设是我国亚热带地区水库型湿地公园示范建设的有力尝试,是广西自治区推进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南宁“生态双城”形象、增添城市活力的具体实践,因此,对其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与合理规划措施进行研究与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崔丽娟,张曼胤,李伟,王义飞,商晓静.国家湿地公园管理评估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05).

[2]李文英.我国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现状与展望[J].中国城市林业,2010(03).

[3]朱诗琳.水天一色,涟漪微漾——湿地公园[J].广西城镇建设,2017(05).

作者简介:

卢春宇,女,1975年9月出生,本科学历,工程师职称,主要从事风景园林、湿地公园建设和大王滩水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论文作者:卢春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  ;  ;  ;  ;  ;  ;  ;  

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可行性及如何合理规划论文_卢春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