岜独村秀出脱贫“独门绝技”论文

岜独村秀出脱贫“独门绝技”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刘建华 广西上林报道

明星村 而今,走进岜独村,只见群山合抱,山下千亩果园收眼底,山上鸡舍牛棚一排排。图片/hellorf

正是脱贫攻坚大决战,让岜独村的命运发生了彻底改变,2017年底就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成为“芒果村”“蛋鸡村”、脱贫“明星村”,目前正朝着“旅游村”转变。

甘草为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传统的中药材,具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等功效,地上部分亦可作为中等饲用牧草。由于其综合应用价值高,需求旺盛,多年来野生甘草资源急剧下降,人工栽植甘草已成为缓解甘草供给压力的最有效途径。但是人工栽培所产药材有效成分含量普遍低,严重影响了甘草产业的发展。因此,进行甘草仿野生栽培技术研究十分必要。本试验研究了在仿野生栽培条件下,不同栽植方式、不同密度对甘草产量和效益的影响,为甘草人工仿野生栽培技术的完善提供参考。

“岜独村位于上林县西燕镇北部,属于大石山区,资源极度匮乏,基础设施薄弱,没有村集体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程度低,是国家十二五期间整村推进扶贫村之一。”这是曾经在百度搜索“岜独村”的词条解释,“极度匮乏”、“发展程度低”这些词汇异常刺眼。2015年精准识别全村482户218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05户861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9.40%。

而今,走进岜独村,只见群山合抱,山下千亩果园收眼底,山上鸡舍牛棚一排排。正是脱贫攻坚大决战,让岜独村的命运发生了彻底改变,2017年底就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成为“芒果村”“蛋鸡村”、脱贫“明星村”,目前正朝着“旅游村”转变。

不走寻常路找到新生机

卢英光年轻时曾到城里从事建筑工作,2014年下半年,他毅然回乡竟选并当上村支书,还参加粤桂扶贫协作培训,成为一名致富带头人。从他当选那时起,村党支部便开始想办法,要让岜独村发生改变。

党的事业基层要夯实,村支部书记这一关键少数的考核选拔特别重要。岜独村选出了有公心又有致富本领的卢英光担任支书,又迎来了后盾单位眼界广干劲足的驻村第一书记,他们双核驱动,劲往一处使,全村党员群众都乐意跟着干。该村支部始终坚持“双培双带”,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如老党员李高强担任山水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90后芒果产业骨干梁琦卜进入村“两委”班子并作为重点培养。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年龄、文化结构较上一届明显优化,带富能力显著增强。村支部通过发挥龙头作用,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参与,2017年底实现了对全村贫困户207户831人的全覆盖,实现家家有增收门路、户户有致富渠道。

有了做产业的成功经验,该村又长短结合,注重能人示范带动,村集体和贫困户共同参与。先后发展了山水牛、食用菌、种桑养蚕等特色种养业和光伏发电等4个产业。加上四季芒果、蛋鸡两大产业,全村形成了6大支柱产业,培育出高强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生态果园种植专业合作社、唯裕桑菇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众裕种桑养蚕专业合作社4个专业合作社,出现了3位认证致富带头人和10多位行业技术能手。群众增收渠道更多了,全村脱贫摘帽水到渠成。

为了进一步壮大本村产业经济,岜独村又充分利用大龙湖边缘山水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引来了“金凤凰”下“金蛋”。

同时,大多数合作社依托的基地或龙头企业规模较小、产业链条短,抗衡市场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偏弱,对产业融合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

引来蛋鸡下金蛋

表3中Freundlich模型的平均r2=0.957,故Freundlich模型优于Langmuir模型(平均r2=0.804),能较好地拟合Cd在9个地区土壤中的等温吸附数据。根据1/n值与吸附等温线的形状关系可知[16-17],Cd在1号、2号、5号、6号、8号和9号土样中的吸附强度1/n<1,属于“L型”吸附等温线;Cd在3号、4号和7号土样中的吸附强度1/n>1,属于“S型”吸附等温线。引起吸附等温线出现非线性的关键因素是土壤有机质的非均质性。

2016年,岜独村将琦润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引入当地,开启了“龙头企业+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占地30亩,该项目自2016年12月正式投入运营。

村民合作社通过采取自办、入股、委托经管等方式,筹措整合各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共480万多元,投入到四季蜜芒、蛋鸡养殖、山水牛养殖、光伏发电等项目中,既引领培育了产业、企业,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品种选定了,村民还是疑虑观望,村党支部就发动全村党员率先带头种植,并采取党员“一帮一”“多帮一”的结对帮带形式,将土地并块互换,土地平整,把小块并大块,实行统一指导,各组各户负责,带领全村群众发展四季蜜芒种植业。2016年全村就种植了1200多亩,为群众增收全村脱贫摘帽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为保证对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资金、资源等进行有效管理,实现保值增值,有力助推整村脱贫摘帽,2017年7月,岜独村严格按照自治区村民合作社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在全南宁市率先成立第一个村民合作社—岜独村村民合作社。

“种植了2年多后,芒果产业已辐射带动503户农户实现增收,占全村农户的94%,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8户。今年全村有1700亩四季蜜芒要挂果,每亩挂果大约是400公斤。按照芒果每斤3元的销售,今年芒果销售额预计达300万元以上。”轮换新来没多久的驻村第一书记康勇张口就来。先后两任驻村第一书记接力前冲,除了与村里一道发动群众扩大种植规模,又主动联系一家上市企业合作,共同打造岜独芒果品牌,并通过电商销售到全国各地。该村四季蜜芒产业在全县范围产生良好影响,巷贤镇等乡镇也种起了四季蜜芒,全县面积已超过5000亩,给更多的贫困群众带来收益。

岜独村拿出400万的村集体经济补助资金入股该公司。对于贫困户而言,可以通过政策性产业奖补和小额贴息贷款的形式入股。据了解,目前已经有109户签约入股。按照合同,每年公司、村集体、参股贫困户三方进行利润分成。这种三方共同获利的模式也带动了村民“家门口”就业,蛋鸡产业进一步夯实了群众增收全村脱贫摘帽的产业基础。

据了解,2017年6月,岜独村整合投入50万元资金用于发展本村光伏发电项目,选用公共屋顶作为发电场地,在规范项目建设和验收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市场化、建管用相结合的运行维护服务机制,确保了项目长期正常运行,村集体经济从中获得年收益不低于5万元。村民合作社投入30万元在高强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山水牛养殖,按照合作协议,岜独村村级集体经济每年从合作社获得投资额的8%的固定收益。

2017年底岜独村脱贫摘帽认定时,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4万元,远远超出当年该指标不低于2万元的脱贫摘帽标准。

村支部“双核驱动”

2015年,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岜独村迎来了强有力的后盾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还有首任驻村第一书记柏挺。新鲜血液带来新观念、新力量、新思路,这无疑助到卢支书一臂之力。从此他俩拧成一股绳,开始把发动党员带头发展产业作为突破口。为寻找合适的产业,几次到外地考察,请教专家,反复对比,决定不走寻常路,最终选定了四季蜜芒产业,该品种倒季节开花结果,经济效益好,气候土壤还适合本村种植。

应对场景:I)研究人员对其研究领域最新最重要的研究成果的需求,以帮助其更好的开展研究工作;II)研究人员、高校教师、学生发表论文的需求(含写论文、投稿等);III)科研机构购买多家服务商的数据,需要整合数据统一服务的需求或者国内外服务商合作互补数据(数据接口)

在引领产业发展的同时,村支部更不忘“扶志、扶智”,2017年岜独村又创建了全南宁第一家农民讲习所(后更名为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驻村第一书记带头上台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又多次邀请各类专家前来进行产业技术培训。村支部还抓住群众普遍关注的经济问题,加强领导,加强村务公开,让本村集体经济、各类扶贫资金运行管理更加广泛透明,村干讲话更“灵”了、群众干事创业更“爽”了。

2017年底,全村脱贫150户60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31%,整村脱贫摘帽。支书卢英光开心写下“攻坚惠民万事兴,国策英明民富强”的对联。2018年继续脱贫5户16人,贫困发生率缩减至1.21%以下。

整村脱贫摘帽后,借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岜独村着力打造“一山一水一路一园”乡村旅游产业,努力实现岜独村未来“家园变公园”的目标。这些年在岜独村召开过全国培训致富能人现场会、全区产业扶贫现场会、南宁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工作现场会……岜独村被评为自治区级五星级党组织、上林县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等。岜独村从一个偏远穷困山村俨然变成了一个脱贫“明星村”。前来考察调研、参观学习的团体络绎不绝。在接待了国际减贫培训研修班的成员后,蛋鸡厂工人杨姐兴奋地发了个朋友圈:“在家门口认识了几个外国朋友,蛋鸡工人也和老外合影了,很开心!”

以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为联合药敏试验的判断依据,判断标准:FIC≤0.5为协同作用,0.5 2为拮抗作用。

责编 尤蕾 YouLei@chxk.com.cn

标签:;  ;  ;  ;  ;  ;  ;  ;  ;  

岜独村秀出脱贫“独门绝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