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论文_沈绪1,范晓黎2(通讯作者)

(1重庆市九龙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中心 重庆 400039)(2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重庆 401320)

【摘要】目的:对X线、CT及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以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检查方法分为三组,X线组30例行X线检查,CT组30例行CT检查,MRI组30例行MRI检查,对比三组检查结果。结果:MRI组的关节面骨质囊及关节面侵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组及CT组(P<0.05),且MRI组的关节软骨肿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组(P<0.05)。MRI组的0级、I级、II级、III级及IV级诊断率明显高于X线组及CT组(P<0.05)。结论: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进行MRI检查,可有效提高检出率,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强直性关节炎;骶髂关节;X线;CT;MRI

【中图分类号】R59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3-0032-02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侵犯脊柱,累及骶髂关节及周围关节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该病多发于15~30岁青年,且男性多于女性[1]。临床上目前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同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2]。AS患者会出现剧烈疼痛,脊柱正常生理功能障碍及骶髂关节病变,生理及心理健康均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早诊断与早治疗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3]。为了进一步对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方法进行分析探讨,笔者对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以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检查方法随机分为三组,X线组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为16~49岁,平均(28.4±2.5)岁;病程为5个月~7年,平均(3.1±0.5)年;病情程度分级:0级4例,I级9例,II级7例,III级6例,IV级4例。CT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为18~46岁,平均(27.9±2.3)岁;病程为8个月~9年,平均(3.5±0.4)年;病情程度分级:0级3例,I级7例,II级10例,III级5例,IV级5例。MRI组30例,其中男23例,女7例;年龄为17~53岁,平均(29.1±3.2)岁;病程为7个月~8.5年,平均(3.3±0.8)年;病情程度分级:0级4例,I级10例,II级5例,III级5例,IV级6例。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检查方法

X线组:以美国柯达公司生产的500mA数字X光机进行扫描检查,扫描范围为腰椎及骨盆,主要参数为:电流160mA,电压120kV,层厚5mm,层间距5mm。

CT组:以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speed 16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扫描检查,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为整个骶髂关节。主要参数:管电流为350mA,管电压为120kV,层间距为2.5mm,层厚为2.5mm,矩阵为512*512。

MRI组:以美国GE公司生产的Signa 1.5T型MRI扫描仪进行扫描检查,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伸直双腿,扫描范围为骶髂关节。扫描序列T1W1、T2W1,必要时行增强扫描。主要参数:T1WI TE为7.9ms、TR为600ms;T2WI TE为90ms、TR为3500ms;STIR TE为38ms、TR为6340ms;Fast SPGR TE为3.9ms、TR为8ms;层间距为1mm,层厚为5mm,矩阵为288×256,NEX为1~3,FOV为340~380mm。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对比三种检查方法的骶髂关节病变检出率及分级诊断结果。病变程度分级[4]:0级:正常;I级:出现可疑病变,或关节存在一定侵蚀;II级:存在轻度异常,出现局限性骨侵蚀、硬化,关节间隙未出现异常;III级:存在重度异常,出现明显硬化,关节间隙出现明显改变,出现部分强直;IV级:出现严重异常,关节呈完全骨性强直。

1.4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结果录入SPSS22.0数据库处理,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形式表示,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诊断结果比较

MRI组的关节面骨质囊及关节面侵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组及CT组(P<0.05),且MRI组的关节软骨肿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组(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研究显示[5],AS的病理改变主要是骶髂关节及脊柱附着点出现炎症反应,引发免疫应答异常。AS会导致脊柱强直及纤维化,引发眼、肌肉、骨骼及肺部病变,给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AS初期缺乏典型性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低热、乏力、厌食、贫血及消瘦等。所以,对AS进行早诊断与早治疗,对于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价值[6]。

X线片、CT及MRI均为临床上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X线检查为AS常用的检查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费用较低,但是检查的分辨率及清晰度也较低,容易出现漏诊与误诊。CT是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与三维重建技术进行病变诊断,能够观察到关节表面情况、骨质是否受到破坏及关节边缘情况,进而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但是CT对于早期病变的诊断图像较为模糊,诊断率较低。MRI是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对病变部位进行扫描,可明确显示炎症改变、软骨下硬化程度及脂肪堆积等情况,还能够显示出是否出现关节间隙扩大等,在AS早期骶髂关节病变方面诊断效果较为确切。本研究结果显示,MRI组的关节面骨质囊及关节面侵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组及CT组(P<0.05),0级、I级、II级、III级及IV级诊断率明显高于X线组及CT组(P<0.05)。证明,与X线及CT相比,MRI对于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及病情程度诊断结果均比较理想。

总之,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采用MRI检查,能够有效提高疾病检出率,对病情程度进行准确评价,从而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张缪佳.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全科医学,2016,13(12):1910-1911.

[2]孙冬梅.MRI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30(6):609-610.

[3]王述进,刘旭峰,黎国红.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诊断特征分析[J].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15,3(1):52-

53.

[4]杨莎莎,赵艳霞,胡长锋,等.脂质组学在强直性脊柱炎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3):1194-1195.

[5]张风肖,赵阳,宁晓然,等.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2):210-211.

[6]方利,刘健,朱福兵,等.基于细胞因子/NF-kB信号通路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瘀状态形成的机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9):3756-3757.

论文作者:沈绪1,范晓黎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0

标签:;  ;  ;  ;  ;  ;  ;  ;  

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论文_沈绪1,范晓黎2(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