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特种设备事故的范围、界定和分级论文_李宏伟

浅谈特种设备事故的范围、界定和分级论文_李宏伟

内蒙古自治区特种设备检验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30

摘要:特种设备事故是指在设备生产、安装、改造、使用、维修、检测活动中突然发生的事故,发生风险高,且危险系数大。分析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原因,可以发现,这一事故的发生源于特种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及特种设备相关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要想降低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率,降低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应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特种设备安全检测工作,强化特种设备维护管理,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事故识别及与及预警机制,制定合理的应急救援方案。

关键词:特种设备;事故;范围、界定;分级

1 特种设备事故范围与界定

从特种设备事故的定义出发,首先,此特种设备应当是纳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管理的特种设备。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二条所称的特种设备,即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适用本法的其他特种设备。上述特种设备的参数应当符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八章的规定,且应当是纳入国务院批准的《特种设备目录》内的特种设备。其次,可从三个方面界定特种设备事故范围。一是从事故起因界定。主要表现为特种设备本身及其安全附件的安全状态不能满足正常工作需要而产生事故;特种设备相关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超出特种设备安全行为规范造成的事故;以及特种设备的不安全状态或者相关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事故。二是从发生环节来界定。应当是在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含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检验检测环节发生的事故。三是从事故后果界定。应当是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特种设备严重损坏或中断运行、人员滞留、人员转移等后果。

1.1 从事故起因界定

特种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事故。特种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是指:特种设备本体、安全保护装置或者附件存在的隐患和缺陷。包括因特种设备本体、安全保护装置或者附件失效或者损坏,发生爆炸、爆燃、泄漏、倾覆、变形、断裂、损伤、坠落、碰撞、剪切、挤压、失控,或者严重故障为主要特征的事故。

特种设备相关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事故。相关人员应当是指在从事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含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检验检测活动中的相应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和检验检测人员。不安全行为主要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操作失误等。

1.2 从事故发生环节界定

事故应当是在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含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检验检测活动中发生。不在这些环节发生的事故如在特种设备停用、运输、搬运等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应当不能认定为特种设备事故。

1.3 从事故产生的后果界定

所谓事故后果,是指特种设备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特种设备严重损坏或中断运行、人员滞留、人员转移以及重大社会影响。根据上述方面的影响程度,《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了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设备严重损坏或中断运行、人员滞留、人员转移的下限,只要符合以下8个情形之一的,都属于特种设备事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造成人员伤亡的;

(2)直接经济损失 1 万元以上的;

(3)承压类特种设备发生爆炸的;

(4)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漏,造成500人以上转移的;

(5)电梯轿厢滞留人员 2 小时以上的;

(6)客运索道高空滞留人员 3.5 小时以上的;

(7)大型游乐设施高空滞留人员 1 小时以上的;

(8)起重机械整体倾覆,或者主要受力结构件折断,或者起升机构坠落的。

2 特种设备事故预防措施

2.1 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有效预防特种设备事故,相关单位应该加强对于设备的管理,完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特种设备在生产制造、安全调试、养护维修、检验检测、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细则。同时,配备足够数量的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明确各岗位职责,加强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岗位胜任力,比如说操作手,就必须经过专业培训,通过考试,获得相关部门颁发的操作证,方可聘用。而且,在项目开始前,应该组织所有的设备管理人员,包括指挥人员、操作人员、维修管理人员等,展开针对性的培训,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实施定人、定机、定岗的岗位责任制,塔吊、龙门吊等多人操控设备,任命一个工作经验丰富、操控技术娴熟的人,作为机长,负责设备整体操控工作的协调与指挥。

2.2 落实特种设备安全检测工作

在特种设备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应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如实记录特种设备管理台账,将特备的设计图纸、产品合格证、安装使用维护管理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归入档案,加强管理。企业在选购或租赁特种设备时,应该全面审查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检测产品质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应严格展开进场验收,由设备管理人员检查设备的质量合格证,检查设备是否存在外观缺陷,安全装置及铭牌是否完好,协同物资设备部负责人、安全部负责人、设备操作人员等验收特种设备的安全状况及技术状况,如实填写进场机械设备验收记录表,建立特种设备编号,构建机械设备管理台账。

2.3 强化特种设备维护管理

在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企业应用于承担安全管理职责,在设备投入使用前后一个月内,到工厂所在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办理使用登记书,定期展开安全检验,记录检测信息,如实登记设备使用情况,记录日常使用状况,加强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的维护管理,做好日常养护记录,同时,如实记录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及故障发生情况,记录解决方案及效果。此外,项目部应该严格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中的安全检测规定,有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项目安全员,自行对特种设备展开日检、月检,填写检查情况,由负责人签字确认。

2.4 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事故识别及与及预警机制

为了减小事故损失,应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事故识别及与及预警机制,根据以往同类特种设备事故发生总结所得的经验教训,在安全检查过程中,评估事故发生风险,采取防护措施,设备零件故障及时更换,运行参数精确控制,切实降低事故发生率。同时,完善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方案,明确事故发生后在人员疏散、设备控制上的具体方案,确保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现场工作人员能够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同时,项目安全部该如何展开救援,确保救援效率及质量,全面降低事故波及范围,降低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结束语:

特种设备的工业生产机械系统和公共娱乐设施不可或缺的设备,根据调查,在2018年底,中国特种设备重量达到1324.6万人,其中,电梯516.27万台,其应用范围覆盖居民生活,工程建设和工业生产、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特种设备的危险系数相对较高。在生产、运行、维护、检测等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国家高度重视特种设备事故。

参考文献:

[1]贾丙丽,田洪根,李光华,宿爱香,刘见向,孙琼琼.浅谈液化石油气充装单位“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J].化工装备技术,2019,40(03):45-47.

[2]刘三江,陈祖志,黄强华,管坚,李光海.智能网联特种设备科技与标准化需求分析——以移动式承压设备为例[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9,35(04):5-12+33.

论文作者:李宏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8

标签:;  ;  ;  ;  ;  ;  ;  ;  

浅谈特种设备事故的范围、界定和分级论文_李宏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