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的文化自信论文

大国的文化自信

文/李兵亮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对“文化自信”的内涵进行了大量的阐述,使“文化自信”不仅仅是一个理论名词而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刻而重大的影响和实际意义。

对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我们常常引以为傲。无论是从文化的通常定义还是从文化的作用来说,文化更偏重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的基石。换句话说,一个国家的人民要对该国所选择的道路、理论和制度有强大的自信,首先就是要对自身在前进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有强大的自信,否则就是一句空话。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针对三峡水库蓄水后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河段的演变特点,对可采区的位置确定实行动态规划。根据已有研究可知,随着三峡水库蓄水进程的不断发展,水沙条件的变化会带来不同河段的局部河势调整,对于堤防安全、防洪形势以及航槽位置均可能造成重要影响。主航道的定线不是一成不变,而必须根据水沙条件和洲滩格局的变化不断有所调整。而可采区位置、范围和开采高程的确定,必须考虑上述影响。此外,对于修订后的《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中的保留区,经分析研究当开采条件成熟时可在规划期内改变为可采区。

Egger′s检验(t=0.39,P=0.708)、Begg′s检验(Z=-0.27,P=0.784)和漏斗图(图5)的结果均提示,本篇Meta分析不存在发表偏倚。

说到文化,我们就不得不谈到哲学。

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史,充分印证了“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一科学论断,提出“文化自信”便成为了新时代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使中国早于西欧国家进入封建社会将近千年;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在我国封建制度发展到顶峰的唐朝时期传入也因此发扬光大;即使是在瀛弱的宋朝,由于南北方文化的交融,程朱理学的兴盛,推动了封建经济的高度繁荣;明朝以及清朝前期,我国以阳明心学为代表封建文化依旧繁荣兴盛,这一时期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依然首屈一指。

之所以提出“文化自信”,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无论是站在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我们都曾经有过不自信的时期。

1840年鸦片战争起,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华民族开始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历经了150多年的屈辱历史。在这段历史进程中,我们对中华文化丧失了应有的自信,中华民族在这段历史中,没有了新哲学、没有了新思想,没有了适合中国国情、能够实现民族复兴的内化于文化形态和泱泱中华的软实力。

1978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始了伟大的改革开放。在短短的几十年,我国的国民经济总量跃升并稳居世界第二位。而与此同时,中国社会存在着“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各种社会思潮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认同、苏东剧变削弱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发展主题与现代化目标淡化了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多元价值取向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信息网络化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力等一系列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即是意识形态的问题,同时也是文化层面的问题。这些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在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40年里,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图为司母戊大方鼎,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青铜鼎,是中国乃至世界青铜器文化中的瑰宝。 图/杨晓

就中国哲学而言,从先秦子学起、历经了经学、玄学、道学、理学、心学,它把宇宙和人生都视为生生不息的过程,在“究天人之际”中提出了天地、道德、性命、礼义、体用、理气、知行等一系列辩证互补的范畴。在这一过程中提出了天一合一的宇宙观、刚建有为的人生观、知行合一的实践和认识理论,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实际上是有高度契合性的哲学思想。因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是大国复兴的基础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形成了灿烂的文化。但凡文化繁荣的时期,便是“国运兴,民族强”的时期。

尽管如此,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进程中,也曾经出现过一段并不自信的时期。从文化或者从意识形态这个层面说,我们党内的许多人为了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远赴西方学习了大量的西方军事、政治思想和文化;更重要的是,前苏联新民主主义和社会建设的成功经验,直接导致了对毛泽东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形成的战略战术思想由不相信、怀疑到最后相信的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也因此导致了中国革命在实践中走了一些弯路。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伟大的成果在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居功至伟。

浅谈我国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调查制度的完善………………………………………………………………………朱梦阳(2.51)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跨跃式的发展。但是在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我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和思想的严重冲击。这种严重冲击的结果导致国人对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不自信。

第一,针对问题一,如表1所示,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均表明,降低语速后的听力材料对较高和较低中等听力水平学生的听力理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 一 研 究 发 现 与 Griffiths,[5-7] Zhao,[8]Teng,[9]杨鸿武、郭威彤、梁青青,[3]林铃[10]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此外,本研究结果与Blau研究结果[1]相反,较高和较低听力水平受试的听力理解分数都在显著程度上因为听力材料语速的降低和听力理解本身的过程特点而有所提高。

诚然,我们不能否定西方文化的价值。但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所形成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在近代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形成的社会主义革命文化,以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成了中国新时代文化的有机整体,我们没有理由对她不自信。

作为一个正在崛起并走向复兴的大国,对于文化自信,我依然想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来做结尾:“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3)沿填筑好的卵石外侧轮廓面填筑一层500 mm厚的砾石反滤层,砾石反滤层高度与集水廊道侧墙顶面齐平,外侧边坡为1∶1.5,要求砾石粒径d=10~30 mm。

(作者单位:广东省乐昌市委党校)

编辑/余弘阳

标签:;  ;  ;  ;  ;  ;  ;  

大国的文化自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