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水利局
摘要: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水土保持一直是我们国家所提倡鼓励的政策。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设计必须要尽可能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破坏以及植被破坏等问题,同时还应该考虑到水利工程建设后期的运营管理,为后期的生态环境修复、景观塑造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本文阐述了水利工程建设对水土保持的影响,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的设计要求以及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水土保持设计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影响;应用;设计要求;措施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随着人类对大自然的影响不断增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越来越重要。其中,水利建设是保证人类可续持发展的关键,不仅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而且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我国人口众多、疆域广袤,在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扰动原地表植被和地下岩土层以及产生大量的堆置废弃物,极易造成水土流失,然而水土流失对水利工程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必须将这一问题充分重视起来,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生态设计必须要保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和协调发展。所以文章将主要介绍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对水利的危害,水利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然后对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规划设计及措施进行阐述,供参考借鉴。
一、水利工程建设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水土保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随着水利工程的逐步建设,比如大坝、水库的形成,势必会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破坏动物的栖息环境、植物及微生物资源的生长,甚至造成某些物种的消失和灭绝。不仅如此,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同时,由于开挖、进场、削坡等工程会极大的破坏生态环境,从而对该流域内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影响。(2)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土地主要是通过依靠原有地貌、植被、土壤和地表物质及人工设施来发挥出水土保持的功能的,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极大的破坏了该地区的原有植被和地貌特征,特别是在永久占地上难以恢复植被,从而极大的影响了土地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水利工程的建设面积越大、占用的可利用土壤越多,那么土地水土保持功能的损失越严重。(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利水利工程大多在河道上拦河而建,因此在土石方开挖、填筑、废弃过程中往往会直接流入河道,围堰建设和拆除会使得大量土石方直接涌入河道,对河道行洪、防洪和河流生态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原地貌扰动、土石方挖填、高陡边坡和弃土弃渣越多,水土保持功能损失也就越大。(4)对水环境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对河流水温产生影响,一般是在河流垂直方向的水分出现分层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就直接导致了水利工程下层水体水温长时间处于低温的状态,对水生生物的生存构成的较大威胁。
二、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的设计要求
1、尊重自然客观规律。大自然有着自己的更新和演变规律,也有着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自然界演化过程当中的水分、土壤、气候、植被和地形等相互作用者,通过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形成了一个平衡稳定、具有调节能力的神态系统。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必须要结合自然条件,严格控制工程占地并努力减小临时占地面积,同时还应该对水库移民安置、公路等影响区采取有效措施。其次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地理特征,尽量避免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水利工程建设相协调的良好效果。
三、水土保持规划设计
根据水利工程项目区的水土流失背景监测成果,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对施工中的人为因素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作出初步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可能引起的水土流失作初步方案设计,对水利工程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作出科学概估算,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区中点状、线状水土流失源不可忽视,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立项进入初步设计时期,项目区的水土保持设施种类及规模加之细化、完善,针对水利工程的规模对项目区人为扰动原地表进一步分析,制定细致规划设计,对项目区占用耕地及挖填方区提出水土保持设施设计。不因利大而为之。不因利小而不为,尽管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不像主体工程成效显著,也不可因此而忽视。在初步设计阶段项目区的水土保持设施投资预算不容删减,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设计阶段,针对主体工程规模,对项目区人为扰动地表的各项活动作出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水土保持设计与主体设计同时进行。对工程中的各项措施作出细致设计,根据工程项目中的弃土、弃石、弃碴,因地治宜加以利用,筑建小型淤地坝、谷坊等小型治沟设施及挡土墙、抗滑桩等固坡设施,对于占用耕地区应尽可能的采用生物措施,防止施工期间对地表的加速侵蚀。在规划各项治理措施时,必须与改善地区经济状况相结合,充分发挥治理区内自然和社会条件的优势,将配置各项治理措施与发展山区经济相结合。
四、水利工程建设有效加强水土保持措施
4.1增加植被覆盖率
由于工程需要我们难免会对施工地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因此我们要做好环境恢复工作,恢复土壤的水土保持能力。为此我们可以采取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的办法。我们应该对破坏的地貌进行部分恢复,对容易引发水土流失的地貌进行整改。并因地制宜种植一些适应当地气候的植物,提高植被覆盖率,以植物保护水土。这些植物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也有效避免了水土流失。
4.2对水利工程边坡防护进行优化设计
水利工程边坡防护以往主要采用浆砌石护坡和喷混凝土防护,他们都属于硬护坡设计,我们应该提倡蜂窝式网格植物护坡,他们不仅能够给护坡带来绿色增加观赏性,还能有效利用其生长植物预防水土流失。还应该根据当地的地质水文环境特点,采用尽量降低坡度的设计,才能进一步降低水土流失的发生。我国四川省大渡河水电站就大量应用了喷混植生植物护坡,并取得了不错的防治效果。工程设计师在设计时应该尽量采用生态防治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节省资金,还能增加生态景观,保护环境,可谓是一举多得。
4.3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水利工程中的蓄水、引水、堤防等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人为破坏原地表植被,改变坡形、沟床,施工中往往因主体工程的进展而被忽视。施工过程中的挖方区,为防止坡地水土流失。可设置截流沟、排水渠等工程措施;设置挡土墙和抗滑桩可以防止可能引起的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的发生。在回填区,注意坡形整理,并辅以林草措施,可以防止施工期间可能引起的风蚀、水蚀等侵蚀。在水利工程施工征占耕地、林地上,对临时占用的耕地、林地,在施工期间注重防护,在退场前应加以整理、补植;对工程中的弃碴,应尽可能供应水土保持设施使用。
小结: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应用,提高在施工建设质量的同时对水土保持进行有效的监控以及管理,强化我国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水土保持措施的利用,促进我国水利工程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子沛,黄艳霞.浅谈水土保持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广西水利水电,2011(02)
[2]施大华等.生态恢复的理论与方法研究[J].科学教育研究,2011(09)
[3]蔡建勤,张长印,陈法扬.全国水土保护生态修复分区研究[J].中国水利,2013(11)
论文作者:马燕,孙筱妍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0
标签:水土保持论文; 水利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植被论文; 过程中论文; 措施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