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生物过程观_进化论论文

世界生物过程观_进化论论文

世界生物过程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过程论文,生物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世界呈现出极特殊的形势,一方面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信息极度膨胀,生产和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严重的环境危机,人口危机,资源危机越演越烈,生态全面崩溃正迫近人类,于是人类全面发展与生态全面崩溃同在的险峻壮观形势在人的心态中形成强烈反差。面对这些现象,认识领域呼唤‘哲学的贫困’,‘呼唤社会转型’,‘文化转型’,呼唤亟需倡导一种全新的自然观。哲学界提出的这些转型,显然不是支节问题上的一般变化,而是根本意义上的意识深处的巨大嬗变,这就是世界观方面的嬗变,在嬗变中把不习惯的新观念看成是‘怪异’‘罪孽’是自然的,新型世界观的建立则必须伴随对传统的和外来的文化及世界观的批判与继承。按当今形势,如果继续拖延这种世界观转型,置一次次的生态和社会危机的黄牌警告于不顾,恐怕即将招致重大危机的迅速到来。

1 演化的过程性

任何事物,不论是地球、太阳或是生物总体与人类社会,其发展演化都要经历一定阶段的程序、经历一定过程。所谓过程就是指事物的发生、发展和衰亡的历史。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一定要死亡”〔9〕。事物过程都存在诞生和衰亡的两极, “一极已经作为胚胎存在于另一极之中;一极到了一定点时就转化为另一极”,“生命总是和它必然的结果,即死亡相关联而被思考的,死亡总是以胚胎形式包含在生命中”〔9〕。当今人类的自然观是进化观, 进化观把生物与人类过程理解成单一方向不断增值的渐进进化过程,它注重研究物种的进化,却严重忽视研究生命现象的诞生起始和衰亡归宿。其实最涉及人类前途和安全的莫过于生物及人类的衰老及衰退。进化宇宙观是从生物诞生的一极出发,永恒持续向前演进,却永远不会进入到另一极,更不承认进化中孕含着衰退与衰亡,进化观单一鼓励人们向自然进军索取,追求急功近利,使征服自然,驾驶自然的意识膨胀起来。他给人类吃下一颗盲目乐观的定心丸,不管人类怎样糟蹋自然,也会持续进化,永续发展,而无衰亡之虞。事实上进化连通着衰退,应当及早建立人类整体和生物整体衰老的意识,建立维护人类年轻和长寿为最高价值观和道德观。

2 地球生态演化

当代生态学多把地球物质运动看成是封闭的生物化学循环,认为由于阳光能量的输入,推动了地球物质循环的大轮不断旋转,使物质循环构成完整回路,使物质用之不竭,只要太阳存在,物质资源就能循环再生,生物就将永续生存,然而,这并不是事实,地球在宇宙中是一个物质运动的开放系统,较重元素组成的陨石不断坠入地球,而轻的元素氢则不断从大气高层逸散出地球。氢是还原剂,在一个系统中还原剂持续不断地减少,必定导致该系统逐步被氧化,因此、地球是向着氧化方向发展的氧化还原系统〔8〕。

随着氧化条件的持续增强,过度的氧化作用成为当代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和机制,在远古时期环境缺氧,植物合成的有机质没有激烈地燃烧氧化的分解,也很少被好氧微生物及其他生物分解,大量累积下来成为煤炭等矿物燃料。在当代氧化环境下,自然界经常自发起火燃烧,造成严重森林火灾;土壤中的有机质与腐殖质也因好氧性微生物的强烈呼吸氧化而逐年分解减少,使土壤趋于贫瘠化;矿物燃料的燃烧产生硫和氮的氧化物,形成酸雨危害;燃烧氧化产生的CO[,2]成为温室气体, 使气候变暖,就连人们的食品保鲜防腐也是为了防止氧化变质及微生物的氧化呼吸和发酵。多数重大环境问题都可以在深层次的机制和实质上追溯到世界氧化性的过度增长上。

3 最佳协调的顶巅

生物进化由海洋爬上陆地,由于大大改善了有氧呼吸,使生物有了飞跃性进化。陆上生物由原生裸地逐渐演替,从地衣群落发展到苔藓群落、草本群落,最后进入木本群落阶段,由大乔木为主体的原始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演替的顶巅称为顶极(clinax)群落。森林有极复杂的结构,由乔木层、下木层、灌木层及地被物层组成,由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构成复杂的食物链与食物网,使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互为前提,相辅相成,使有机物的合成与分解达到平衡,使能量的输出与输入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如果有机物的合成大于分解,则动植物及其尸体大量堆积而破坏环境,影响生物的进化与生存;如果分解大于合成,则生物量越来越少,生物总体趋于衰亡。只有均衡发展才能创造深厚肥沃的土壤及良好的生态环境,使生态环境演替达到生物量最大、物种最多最繁荣昌盛的生物群落,这就是最优最佳最为协调的原生顶极群落的森林。苍苍林海,巍巍壮观,深幽莫测,当这种森林破坏之后,转变成次生群落、人工林、农田、草地等,其生态多样性、生物量、协调性、稳定性就都遭受了破坏,降低了性能。

灵掌类动物古猿在原始森林的三维空间内灵敏地腾挪跳跃,寻觅采摘高营养的果实、种子和嫩叶,使四肢、五官和神经系统都得到充分发展,使之具备了向人类转化的素质,“森林是地表爬行动物转变成树栖动物,继而下地生活的中介,没有森林就没有古猿,没有森林古猿……也就不可能产生人类,“森林成为人类的摇篮和母亲”〔4〕。 当人类诞生在这个最优、最佳、最为协调的顶极森林群落之后,就把森林作为开采利用的对象,森林把自己的素质和力量转化为跟自己对立并支配自己消费自己的人类,人类是森林的异化物,“人类在森林之母的自我牺牲中孕育化生”〔4〕。

人类的祖先采用焚烧森林的办法狩猎,称为“火猎”,“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发展农业,人类的文明之火成为森林母亲的灾难。今天人类不仅消费现有的森林,还消费远古时期的大森林——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自从有了农耕,人类结束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游猎采集生活,从森林里分化分割出来,建立了村庄,又逐步发展成巨大臃肿的城市,且道路网遍及大地。今天人类占领了地球,生物圈从整体上说已经成为一个以农作物——人类为主体的生态系统,这一系统又分割为两个不协调的子系统,即农田、牧场等绿色植物生产区和人类城市消费区,前者不断输出食品与用材给城市,却很少有营养物质及有机质的输入与回归,使地力枯竭;后者输入大于输出,人类排泄物、垃圾、污水成为江河及大地的富营养化污染源。人类脱离最佳协调的森林越远,这种生态不协调的裂痕就越深。人类不可能恢复祖先的森林生活,也不可能停止城市化建设,于是生态系统必然从最佳、最优、最为协调的顶巅衰退下来,生态环境的老化是持续的不可逆转的过程,因此,根据永恒持续的进化观而提出的持续发展永续利用的生态学策略则缺乏严格的理论依据,也不符合生态持续老化的现实。过程观认为持续发展永续利用应更改为延续发展延续利用,人类唯一能做到的仅是推迟生态衰老的到来,以及延续和珍惜人类自己的寿命。

4 生命之源——水

生命诞生在水中,水是生物体新陈代谢的介质,生命一刻也离不开水,“水提供了生命进化的舞台”。近代发生了严重的全球性水资源危机,全世界许多气势磅礴的大河,正逐渐干涸,流经北京的永定河已干涸了多年,孕育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黄河在干旱季节长期干涸断流。尼罗河原来每年有321亿立方米河水流入大海,当阿斯旺大坝建成后, 每年只有60亿立方米汇入大海。在中亚咸海由于河流无水注入,咸海正逐渐干涸消失。森林是能吸水也能吐水的水库,历史上森林达76亿公顷,占陆地面积60%,今天只有18亿公顷了,世界沙漠干旱、牧场干旱、农田干旱、林地干旱,甚至大多数城市都陷入缺水境地。中国517 个城市中有300个缺水,其中100个严重缺水。一种能源枯竭可以由其他能源代替,然而水资源枯竭,则不可能有代用的资源。

远古地质遗迹表明“地球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大约四亿年前的古生代海洋才露出陆地,促使生物由水生向陆生发展”。原始海洋盐份很少,与现在的淡水差不多。白垩纪中期以前地球上没有灿烂的阳光,密云平均分布,空气潮湿。与远古时期相比,近代地球越来越变得干旱,其原因仍然可以追溯到地球整体的氧化变化。生物圈中金属元素在氧化中形成碱性氧化物,非金属元素在氧化中形成酸性氧化物,酸碱氧化物在水中形成盐,由于氧化趋势的逐渐持续增强,盐份越来越多,随着降雨淋洗,盐份不断地由陆地集中到内陆湖泊和海洋,当海水蒸发降雨时,却不能把盐份带往陆地,在亿万年的日积月累中,内陆湖泊变成了盐湖,海水变成了咸水,当前地域辽阔,贮量浩瀚的海水却是生物难以利用的生理干旱水。土壤中的大量盐份如果不被雨水淋洗进入海洋,湖泊或土壤深层,而是随着阳光蒸发而聚集在土壤表层,这就是土壤的盐碱化。世界当前“土地的盐碱化每年有上百万公顷”〔1〕。 水体和土壤盐份增多,水蒸汽压降低,水份蒸发量减少,大气云量与远古时期相比就越来越少,天气越来越干旱。此外,尘粒在大气中增多,成为降雨的凝结核,引起降雨,如果大气十分清洁,没有凝结核,水气达到饱和或过饱和也不会降雨。“大气中颗粒物有来自天然过程的火山爆发、岩石风化、海浪飞扬蒸发后留存的盐粒,有来自人类活动的燃料焚烧,厂矿、城市的人为排放等”,“目前大气中颗粒物已为100年前的2-3倍。 大气固体物增多,云量减少,使大气湿度降低。地球本来不缺水,但是由于岩石土壤在氧化中风化,盐份不可遏制地增多,使水被束缚在高溶质的大海及盐碱土中,水活度(Wa)越来越低,蒸发量减少,水份趋于枯竭,而且越演越烈,不可能逆转,这又是一个生态老化的例证。

5 进化与进化观

尽管当今人们普遍认为世界整体是进化的,普遍接受进化观,但何谓‘进化’至今没有严格定义,一般认为进化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种类较少到种类较多的演化,然而,这些认识与很多事实情况不符。按物种数量说,有史以来诞生的动物物种总数的80%消失灭绝了,“物种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据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等组织的调查哺乳动物与鸟类灭绝的速度都在加快”。“鸟类在100 万年到3500万年间每300年有一种灭绝,进入20世纪后每年灭绝一种”。 今天“地球上的动物正以每天约100多种在灭绝”〔3〕。在漫长进化过程中“脊椎动物大约平均每3000年形成一种,同时又每3000年灭绝一种,其速度一直维持到现代,只有近二三百年来,物种形成速度下降了,而物种灭绝却在加速”,这只能说明生物整体在衰退,而不是在进化。

一般人是把复杂性的增加概括为进化,但是却又有许多例子的进化是由复杂到简单,多趾的始祖马进化为单蹄的现代马;有四肢的爬行动物进化为无足的蛇蟒;骨鳞鱼(Osteolepis)头骨与后出的哺乳动物相比,前者比后者复杂得多;据生物未复制的单倍体基因组DNA (碱基对)含量的测定,中等进化的两栖类居动物之首,更高层次进化的鸟类、爬行类、哺乳类都是中等含量。这些例子都说明不能用复杂性说明演化的进步性。

地球生态演化的主线是还原性向氧化性演进〔8〕, 生物是在环境选择下进化的,生物的进化应当与氧化性增强密切相关,呼吸酶(一种蛋白质)的研究恰恰证明了这一问题,分子生物学确定按呼吸酶细胞色素C氨基酸顺序的差别绘制的生物系统树, 与生物按形态及化石出现早晚绘制的系统树十分相近,说明进化与生物氧化密切相关的呼吸酶的结构极具相关性。然而过度的氧化或过渡的还原都不适宜生物生存,在这两极之间是通过孕含衰亡的进化而相通的。

进化论者至今拿不出说明演化具有绝对进步性的统一标准,这是因为客观世界本身就不存在这种标准。寻找生物演化具有进步性标准的思想方法,首先是把矛盾的进化方面做了绝对化的理解,忽略了与‘进化’共处于统一体中的对立面‘衰退’的统一性,更忽略了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恩格斯认为“有机物发展中的每一进化同时又是退化,因为客观存在巩固一个方面的发展而排除其他许多方面的发展的可能性”,在这里恩格斯认识到进化与退化的关系,认识到进化中孕含着退化,说明了越是进化就越是走向狭窄的死胡同的道理。对立统一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不仅在于对立面的相互依存,更重要的还在于互相转化。所谓转化是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各自向着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现今进化观认为进化这个主要矛盾方面的主导地位是绝对的、永恒的、不可能转化给其对立面的衰退,一切过程的常住性是相对的,但是一种过程转化为它种过程的这种变动性则是绝对的。所以,进化观在根本观念上是否定辨证转化的,是把进化运动绝对化的形而上学。事实上退化不是进化的原路退回,退化是进化中的衰退,生命总体的诞生和灭绝的两极是通过进化与衰退的过渡而相通转化的。

达尔文学说是生物诞生、进化与衰亡的整体过程的中间阶段,后人在观念运动中无限延伸扩大了这个中间阶段,于是认为世界是“不断更新的无限发展过程”,“世界无限上升发展的思想是正确的”。尽管恩格斯高度评价达尔文进化论,然而他的世界观宇宙观与进化观截然不同,他认为“运动着的物质的永远循环是科学的最后结论”,“无限时间内宇宙之永远重复和连续更替,不过是无限空间内无数宇宙同时并存的逻辑的补充”,“在这个循环中,最高发展的时间……是非常狭小短促的”,这种循环是“在某个时候以铁的必然性毁灭自己在地球上的最高花朵—思维着的精神,而在另外的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又一定以同一种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9〕。龚育之也有同样认识, 他说“地质学史告诉我们,生命只不过是两头无尽死亡之间的一段短短的穿插而以,而且既使在这段穿插中,有意识的思想已经存在和将要存在的时间也不过是一瞬间。思想只是漫漫长夜中的一次闪光,而这一次闪光就是一切。”进化观与过程观看法尖锐对立,前者认为自然物质世界是永恒无限进化,不断更新,永无终点;后者认为宇宙就整体而言并无进化发展,同一个世界永远保持着,物质运动是无限的循环。根据对立统一这一辩证法的核心分析认识,前者是片面的,后者则符合实际和辩证法。

6 世界观发展的阶段性

事物发展演化都是过程,过程表现为阶段性,阶段性是按照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规律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了认识途径”,“表明了通过由肯定的东西向否定的东西转化和向起点的复归而彼此有机联系起来的各个不同的阶段〔7〕。”自然科学的发展, 由于分析与综合的矛盾经历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三个历史阶段,这就是以直观综合为主的阶段及进入否定这个阶段的以分析为主的阶段,自然科学由直观综合转向细微分析,致力于把自然界分为各个学科,是注重研究事物某些侧面的方法,分析容易导致片面性,这就是十七世纪以来的自然科学占统治地位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2〕。第三阶段是综合为主的否定之否定的发展阶段,自然科学不断分化分科,形成边缘学科、杂交学科,使自然科学进入普遍联系的综合发展之中,明显呈现出整体化综合化趋势。

人类的世界观在历史上也有上述的阶段性,第一阶段的世界观是在小农生产活动为基础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主要表现为直观综合地看待大自然以及盲目尊崇大自然两个方面。小农生产全面接触大自然,进行的是多样化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活动。当时科学水平低,生产活动是在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的情况下进行,必须严格遵循前人摸索出来的经验,顺天应时,尊崇历久劳动取得的经验,表现为对祖先的崇拜,自然形成“祖宗之法不可言变”的训诫。这时期做事都要引经据古,循规蹈矩,这就自然形成了古人的顺天观,世界不变观。由于当时科学水平低,盲目尊崇大自然还表现为神化风、雨、雷、电、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普遍信奉宗教。

人类第二阶段世界观是进化观,进化观是对不变观及盲目尊崇自然的否定。16世纪时人类生产方式有了重大改变,进入了工业化时代,生产迅速发展,科学迅速进步,在生产中以科学技术取代了带有盲目性的经验成规。当生物学知识和化石材料有了相当累积之后拉马克和达尔文创建了进化论,批判了物种神创论和不变论。这时人们不仅见到了现实生活中的琳琅满目的进化,也见到了生物世界的系统进化,于是进化论很快进入了世界观领域,其影响远远超出生物学。但是,进化观是在生产形成社会分工,生产人员从事单一生产工序,科学人员进入分化分科的具体学科或具体技术领域的基础上形成的。人类这些现实生活使人类远离大自然整体,接触的是局部的、片面的、孤立的事物,思想方法必然是形而上学的。由于对世界演化进步性的看法不断加强与延伸,也就必然形成“人类历史有其开端,然而将无终点”的认识。也就必将跌入否定人类能够认识世界的不可知论的泥坑,见不到进化中孕育着衰退,不理解进化与衰退的对立统一。

进化观倡导物况天择,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这些思想深深嵌入人们思想,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进化观形成后,发生了大规模殖民活动和两次世界大战。优胜劣汰给殖民活动提供了口实,认为先进国家、先进民族应该统治后进国家和后进民族。进化观更多的是鼓励人之间、民族间、国家间的竞争,这在地球资源尚未开发的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具有平等意义。然而,今天的经济与科学有了根本的发展,存在的社会问题与环境问题都无疑需要更大规模的联合与合作,人类的全部历史将是一条确立人类相互依存的道路,然而今天的世界观仍然停留在竞争为主体的思维上。

第三阶段世界观应该是综合整体认识自然和社会的世界观,应该是生物整体过程观,这是世界观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高级阶段。近年来人类的生产、经济、文化和科学正走向全球性大综合,世界性相互依存正在加强,广播视听系统把五大洲联合在一起,全球密切联系为一个整体,称之为“地球村”,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全面收集古今中外的知识信息,便于全人类利用。全球生产形成国际分工,经济发展超越国境,经济规模全球化。当前全球意识在空间和时间两个垂直方向发展,在时间方面是形成了寻根意识、回归意识,哲学工作者力图在古文化中寻找天人协调的出路;文化领域热衷于以艺术形式再现古历史,成为向古文化的回归热;科学领域追求再现远古世界,形成恐龙文化。说明正在进行着全球时空事物的大综合,发展着全人类的整体意识和全过程意识。

“发展并没有被第一个否定所结束,肯定和否定是两个单方面的极项,在进一步发展中为高级阶段所扬弃,而这个高级阶段又是它们所包含着的全部积极因素的综合〔7〕。 进化观否定了盲目尊崇自然的世界观;过程观又否定了进化观中的盲目自信,否定了单一方向的思维认识方法。过程观继承了第一阶段世界观中在自然整体上顺从自然,承认人类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过程观还继承了进化观中的尊重科学以及发挥人意识中改造自然物的能动性。过程观是否定之否定的第三阶段,第一阶段的世界观形成于文明古国,以后被工业化国家所否定,进入了进化观阶段。第三阶段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应当再行回归文明古国或与发达国家一起理解这种世界观。

7 结束语

正在形成之中的过程观,是对大自然时、空两个方面的整体的认识观,它对人们的心理、心态将进行重大调整,在当前发展和危机同在的历史形势下,人类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过程观应该促进人们心理的健康发展。由进化观转向过程观是巨大的意识嬗变,需要时间过程,需要大量研究和认识。

标签:;  

世界生物过程观_进化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