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中医证候与HRV相关性研究论文_朱思敏,徐娟,李霞,张骞

室性心律失常中医证候与HRV相关性研究论文_朱思敏,徐娟,李霞,张骞

朱思敏 徐娟 李霞 张骞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银川市中医医院心病科 宁夏 银川 750001)

【摘要】 目的:探讨室性心律失常的不同中医证候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107例室性心律失常病人进行中医证型分类,观察中医证型与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心虚胆怯型心悸与年龄具有一定的关联度,各类型心悸与性别无关,心虚胆怯与心脾两虚型多见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病程越长,心悸虚证越多,而在心悸实证中,病程越长心脉瘀阻证越多,痰火扰心型随病程延长而减少。结论:随着疾病的变化,中医证型由实证转换到虚证时,病情逐渐加重,代表心率变异性的指标亦发生改变,这说明HRV时域指标的水平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同时发现,室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型主要为气阴两虚、其次为痰瘀互结;阴阳两虚病情最为严重,气滞血瘀最轻。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中医证候;HRV;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9-0325-02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心脏病,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病的快速上升,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约占总心血管病的20%。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和慢性心脏疾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因此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动态心电图(DCG)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ECG),并且不同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亦不同。

目前西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均具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纵观中西医治疗措施,中医治疗具有临床疗效优势及卫生经济学优势,但仍存在一些难点,比如:各种类型室性心律失常中医辨证分型仍然存在差异,主观性大、总体评价缺乏等,并与医生的资格、经验及工作年限密切相关,客观性较差。在客观化方面,如果证候分型客观化未解决,则利用证候评价难免带有主观评价的痕迹。笔者在本试验中选择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客观化的辨证分析,在证型的确立上参考了《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严格遵循病例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来判断室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型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12月于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附属银川市中医医院并被确诊为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07例,正常对照组和室性心律失常组组间性别、年龄、血压、血脂经F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ACC/AHA/ESC制定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进行诊断。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诊断。

1.3 排除病例标准

年龄在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并发症或合并有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1.4 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美国博兰德公司产OKMAR型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做24h、12导联连续记录,嘱患者尽量以诱因促使心悸发作并详细记录活动日志,准确记录心悸发作时间。祛除非窦性QRS波群,进行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选取指标为SDNN(24h所有窦性心搏间期NN标准差)、SDANN(全部记录中每5min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NN-(全程记录中每5minNN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rMSSD(全程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PNNso(NNso除以整个NN间期个数的%)。

1.5 统计方法

用SPSS 11.0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秩和检验,计量资料多组之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比较采用q检验。组间比较P<0.05为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的差别。

2.结果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候分型与年龄、性别等进行对照时,发现心虚胆怯证多出现在16~40年龄组,占心虚胆怯型心悸总数的近70%,心脾两虚型心悸在16~60岁占绝大多数,60岁以上则少见。其余各型心悸与年龄无明显关系。经对照,各型心悸与性别无明显关联。

各型心悸与基础疾病之间的关系,发现心虚胆型心悸、心脾两虚型心悸多见于非器质性心脏病,而其余各类型心悸绝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各型心悸与病程长短的关系,病程越长虚证型心悸的病例越多,尤以水气凌心型比较突出。在实证型心悸中,心脉瘀阻型心悸病程越长,病例越多,痰热扰心型心悸中,病程越长,病例越少。

3.讨论

随着医学临床数据公布的不断积累,心率是慢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已经得到认可,在诸多心血管疾病中,心率作为心力衰竭的治疗靶点变得愈发重要。心率增快可增加心肌耗氧、缩短心肌灌注时间,心肌缺血加重,同时影响心内膜下心肌供血,加重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恶化心室功能,病理情况下可能同时伴有复极不均一,导致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是心力衰竭发生猝死的重要原因,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慢性心率增快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鲜有报道。本研究就两者关系进行探讨。本研究发现在虽然慢性心率增快组与对照组在NYHA分级比较中无差异性(P>0.05),但心脏功能客观指标比较中,慢性心率增快组LVEF、FS低于对照组,LA、LVE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慢性心律增快组与对照组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频数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慢性心率增快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组随着心功能的分级增加,心功能的恶化,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频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既往报道一致[6]。β受体的持续激活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β肾上腺素的激活通过促进PKA磷酸化,L-钙通道电流(ICaL)的幅度增高,使胞内钙浓度增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延迟钠电流,导致细胞内钠离子浓度升高,此时钠-钙泵反向调节,向细胞外转运钠离子,促使钙离子内流加剧,细胞内的钙超载加重,从而形成正反馈式的恶性循环,导致心肌电重构,和由延迟钠电流造成的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复极不均一性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

以室性心律失常为因变量,对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NYHA和心率是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因素。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心率和室性心律失常呈正相关(P<0.001),在心力衰竭患者中,随着患者心率加快,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频率增加。既往报道[11]在心率增快的普通人群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二者结合代表循环系统高肾素水平状态,提示预后不良,全因死亡率后心血管死亡率明显增高。作为反映自主神经对心脏调控的无创性的指标,SDNN反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总张力大小,SDANN主要反映交感神经张力水平;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心率与SDNN、SDANN呈负相关(P均<0.01),心力衰竭发展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系统激活贯穿始终,SDNN、SDANN降低提示在慢性心率增快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损害更为严重。

【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

[2]陈珊,吴祥,蔡巍.扩张型心肌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J].心电学杂志,2014.

论文作者:朱思敏,徐娟,李霞,张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7

标签:;  ;  ;  ;  ;  ;  ;  ;  

室性心律失常中医证候与HRV相关性研究论文_朱思敏,徐娟,李霞,张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